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16分) 【甲】愚公移山 《列子》 【甲】太行...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16分)

【甲】愚公移山

《列子》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曾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约取而实得 

张尔岐

叶奕绳尝言:吾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摘录之,录讫则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则六七段。掩卷闲步,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数年之后,腹笥渐满。每见泛泛而读略得印象者,稍经时日,便腹中空空,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注释】务期一定要达到):藏书的器具:简要,精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4分)

(1)吾与汝毕力平(2)一反焉(3)则朗诵十余遍(4)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九十/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再读有所录/以夫观人风者得焉

C.一字不/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D.帝感其/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就壁间观所粘录,日三五次以为常

4.填空和简答。(16分)

(1)甲文第一段运用什么手法极言太行王屋两座山的高大?有何用意?(2分)

(2)乙文“约取”的具体表现为     ,“实得” 的具体表现为   。(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3)你从甲、乙两文中获得的共同启示是什么?(2分)

 

1.(1)险峻的大山 (2)才 (3)完毕 (4)已经 2.B 3.(1)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2)便走近墙壁看所贴的摘录,每天看三五次成了习惯。 4.(1)夸张。 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愚公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定和勇气也就越突出。 (2)遇所喜即摘录之 数年之后,腹笥渐满 (3)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译文: 叶奕绳曾经说:“我天资很迟钝,每当读一本书,遇到所喜爱的内容就用小纸片摘录下来,摘录完毕后朗诵十多遍,把它贴在墙上,每天一定要贴十多段,至少也要六七段。合上书本散步,便走近墙壁看所贴的摘录,每天看三五次成了习惯,一定要达到背得熟透,一个字也不漏。墙壁已贴满了,就把第一天所贴的收到竹箱里。等到再读书有所摘录时,补贴在那个地方。随时收起来随时补上,一年到头没有空的时候。一年内大约可学到三千段。几年之后,记忆的东西就越来越多了。经常见到一些贪多的人,略微得到一点印象就过去了。稍过一些时候,便肚里空空,不如我学习精要而实际有收获。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险”形容词作名词,“始”是才的意思,注意识记。“讫”是完毕的意思,常常考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将近;况且。B:等到。C:遗漏;留给。D:诚心;实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句中的“匮”和“即就”“日”“常”的意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1)要求学生对夸张的表现手法了解和掌握,衬托出愚公的不易和坚定地心。(2)联系下文即可。(3)结合二文,很容易能够得出“恒心”,围绕 “恒心”阐述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6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体会“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一联中“莫笑”和“足”的表达效果。(2分)

2.请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写“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所展现的画面。(4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7分)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景山中学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任务:

1.【方案设计】本次活动的成功举行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语老师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两个。(2分)

活动一:班主任、辅导员开展“每月一访”活动。

活动二:开展“手拉手”同学结对、师生结对互助活动。

活动三:             

活动四:             

2.【图片探究】阅读下面两幅关于留守儿童的图片,写出你从中探究出的结论。(2分)

满分5 manfen5.com

 

3.【口语交际】远在广州工作的父母担心吴玥的安全,要求她每天放学及时回家,不要外出。吴玥觉得生活很枯燥、单调,听说社区成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非常想去参加。于是,她给爸爸打电话说:“              ”爸爸说:“好的,你去吧!”(3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5分)

1.请你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人名。(2分)

汤姆悲痛地回到家里,当夜做了很多恶梦。第二天和第三天,他在法院外面转来转去,心里有种无法克制的冲动,想闯进去,可他还是强迫自己留在外面。    也有同样的经历。他们故意相互回避着。他们时常从那里走开,可是又都被这件惨案吸引回来。每当有旁听的人从法庭出来,汤姆就侧着耳朵细听,但听到的消息都令人忧心忡忡——法网越来越无情地罩向可怜的莫夫·波特身上。第二天快结束的时候,镇上传言,    的证据确凿无疑,陪审团如何裁决此案是明摆着的了。

2.请你简述《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五庄观”的故事情节,100字左右。(3分)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横线处句序已被打乱,调整后的正确顺序为:      (只写序号)(3分)

如果说人是最聪明的动物,那兰花一定是最聪明的植物了。             

①兰花不愿意给传粉者提供这份好处,于是它们煞费苦心另辟蹊径。②因此,很多虫媒植物为了雇佣传粉者制造了大量的花蜜和花粉,付出了很大的传粉代价,花粉大部分都进了传粉者的肚皮。③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也就是说需要动物传粉者将一朵花的花粉传递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才能结实。④可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传粉者当然不愿意无偿为植物传粉。

 

查看答案

参照下面一段文字中的画线句,再续写两句,要求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2分)

春叶驱走了严寒,夏叶荫庇了炎热              。叶,因个性而丰富;叶,因奉献而多彩;生活因追求而充实,人生因奋斗而精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