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20分) 童年读书 (节选) 莫 言 ①我童年时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20分)

童年读书 (节选)

莫 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②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后来又把“文革”前那十几部著名小说读遍了。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就像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地下党员李玉和藏密电码一样。但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⑤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⑥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正看得入迷,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了。我好恼怒!但追又追不上他,追上了也打不过他,只能在牛棚里跳着脚骂他。

1.本文主要通过借阅的四本书讲述作者童年时因为迷恋读书遭遇到的一系列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4分)

为读《封神演义》,        ;为读《青春之歌》,     ;为读《破晓记》,      ;为读《三家巷》,           

2.阅读第①段,请说说为什么“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4分)

3.童年时看”闲书”成为我最大乐趣的原因是:                              。(4分)

4.从词语运用、人物描写、修辞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

5.莫言在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莫言的成功给你什么启示?(3分)

 

1.(1)给人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有被人家监督着在磨道里看半天书的资格。(2)扎在草垛里被蚊虫咬出了一片疙瘩,耽误了喂羊; (3)去猪窝里找,被几十只马蜂蛰肿了脸,还挨了哥哥打; (4)钻到牛棚里看书,正入迷时被哥哥抢走。 2.案要点:怕我中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 3.(1)当时的文化环境,没有电影,也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2)我童年时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 4.“词语运用”示例:画线句中“悄悄地溜”“远远地看”“伸得长长”“不由自主地靠”这些词语传神地刻画出“我”抵挡不住书的诱惑,又担心被二哥驱赶的那种既渴望又窘迫的样子。体现了童年时的“我”的确迷恋读书。 (相关语句,1分;分析3分;语言通顺,1分。) 5.示例:莫言童年迷恋读书,在那样的环境下依然想方设法读了很多书,而且读书十分专心,非常投入。他的成功给我的启示是: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辉煌。我们要像莫言那样热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为我们的成才成功奠定基础。(评分标准:意思相近即可。紧扣原文1分,语句通顺1分,启示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即可。 考点:筛选文章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联系下文回答即可。 考点:筛选文章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文章的第一段就解释了自己酷爱读书的原因,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1)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人(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地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事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人物描写”示例:画线句中“悄悄地溜”“远远地看”“伸得长长”“不由自主地靠”这此句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作者渴望读书,迷恋读书的状态。(相关语句,1分;分析3分;语言通顺,1分。) 画线句或某段运用了……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 “修辞方法”示例:画线句中“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被书吸引的程度是多么强烈,简直达到了身不由己的程度,但只能“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远远地看”,脖子伸长得“像一只喝水的鹅”,生动地写出了作者读书时的状态,被书吸引的程度之深。两个比喻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作者如饥似渴迷恋读书的情境,给人如临其境之感。(相关语句,1分;分析3分;语言通顺,1分。) 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围绕“多读书”阐述自己的启示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5分)

生气的成本有多高

林海峰

①人人都知道生气不好,可事到临头每个人都会不加控制地大生其气。原因何在?还是对生气认识不到位。事实是,你的每一次心情变化,都会在瞬间对你的身体产生巨大影响。

②神经为了应对产生的心理变化,会调动身体的全部资源,进入应激状态。由于神经系统连接着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所以,一旦神经启动应激状态,就像一个国家启动战争程序一样,所有相关系统都会投入战斗,正常的生产将停止,所有资源都用来备战。

③于是,原来用于生长、修复的内分泌,被改变为用于应激状态的内分泌,其结果就是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会因为应激需要而受到抑制;循环能力会因为应激而下降;消化功能会因为应激而减弱。机体为了应激,不得不强化心脏的跳动以支持“战争”所需的供养,这就为心脏病的发生累积了条件。为了应激,机体不得不提高血压来保证循环需要,从而引发高血压。血糖也不得不升高,机体还要将肝糖迅速转化为血糖,将组织中的蛋白质也转化为糖,以支持能量的应激供应,这就当然地引起糖尿病!

④可悲酌是,这场战争是假想出来的!并不是像兔子遇到老虎,猴子遇到蟒蛇那样,必须应激以保护生命!而是由于你自己大脑的思维模式,引起的神经紧张,牵动了机体的系统变更!

⑤别以为你有可以生气的理由,就可以理直气壮的生气;别以为你有值得怀疑的证据,就可以让自己疑神疑鬼;别以为情绪紧张所导致的压力,只是一时的心情不好。对不起,你的身体不知道你在小题大做,你的神经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想象出来的可怕、紧张”。你的神经忠诚于你的想法,只要你往坏处想,神经就即刻为你准备!那是自然界生存的法则——迅速备战,才有机会逃离危险。

⑥美国的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人健康的影响,做了一个实验。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种后大白鼠就死了。人生气10分钟,所消耗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

⑦在导致疾病的五大因素中,营养失衡、毒素积累、损耗过度、自然衰老这四个因素加起来的损害,都没有不良情绪积累所带来的严重。因为,不良情绪的产生,可以像导火索那样导致其他四个因素同时发生

⑧人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坏心情,触动压力导火索的?原来,仔细研究发现,能够触动神经紧张的因素;来自这样几个方面:陷入了不愿意面对的境遇;碰上了让人失望的事情;预期的意愿没有达到。

⑨如何避免不良情绪,如何创造好心情?这是养生之道中最关键的部分。道家为此选择闭关;佛家进入深山老林,严格宣布“八戒”;儒家设法约束举止;武术家更是想尽办法让自己入静。数千年来,人们为了摆脱人为的思想压力所引起的生理病变,费尽脑汁!

⑩淡定从容、泰然自若、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这些成语,道出了心智修养的核心,也道出了解决不良情绪伤害的途径。

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你真正生气,因为生命一定远比那些事情重要;没有什么人值得你生气,因为你无需因为他们而伤害自己。不要出卖你的心情去制造压力,不要出卖你的心情去累积负面的情绪!照顾好自己,首先要照顾好你的心情。

    (摘自《济南时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情绪紧张导致压力增加,机体不得不强化心脏的跳动来保证身体所需的供养,这就会立刻引发心脏病。

B不良情绪积累对人造成的危害,远比营养失衡、毒素积累、损耗过度、自然衰老这四个因素加起来的损害严重得多。

c.陷入了不愿意面对的境遇、碰上了让人失望的事情、预期的意愿没有达到,是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因素。

D.道家闭关,佛家“八戒”,儒家约束举止,都是为了避免不良情绪,创造好心情。

2.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1)你的每一次心情变化,都会在瞬间对你的身体产生巨大影响。

(2)为了应激,血糖也不得不升高,机体还要将肝糖迅速转化为血糖,将组织中的蛋白质也转化为糖,以支持能量的应激供应,这兢当然地引起糖尿病!

3.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1)人生气10分钟,所消耗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的赛跑。

(2)不良情绪的产生,可以像导火索那样导致其他四个因素同时发生。

4.读了此文,你认为避免不良情绪伤害的重要途径是什么?生活中,遭遇不良情绪时,你常用什么方法排遣?(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14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而不悛。其父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耶?”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一日,雪作,孙抟雪而嬉,艾子见之,褫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明·陆灼《艾子后语》)

【注】(jiǎ)楚:作鞭笞的刑具(quān):悔改抟: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chǐ)剥,脱下。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1)色愈恭,礼愈         2)其欣悦,则又请焉          

(3)其父仅有             (4)恒恐儿之不杖而死也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其父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慕圣贤之道             B 余立侍/左右

C 其子/无如之何                D 寒战/之色可掬

4.认真阅读【乙】文,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请对两个人教育的方法及行为作点评价。(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6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景象。(3分)

2.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3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7分)

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变化万千的精致菜肴,“吃”传达着国人的生存智慧,展现着国人的生活习俗,承载着国人的美好期望。我校九年级将开展以“舌尖上的家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猜一猜】请你仔细阅读下列二则谜语,写出谜底(家乡常见食品)。(2分)

① 本来一大片,变成千条线,是线不缝衣,只在锅里见。

②两个瘦子一般长,扭在一起跳池塘,有人拿棒来救起,瘦子变成胖又黄。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2.【夸一夸】一盘菜,一盆汤,一道点心……或朴素,或精致,鲜活着我们的生活。请你夸一夸你所喜欢的一种家乡美食(上面二则谜语的谜底除外),可以描写色香味,也可以说明制作过程。(3分)

3.【品一品】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道的,不仅有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有我们的心。细细品味,舌尖上有满满的希冀和祝福,还有深厚的文化意蕴。请参照示例,说一说家乡美食所蕴含的意义。(2分)

示例:月饼——圆圆的,甜甜的,寄寓着人们对家庭团圆、生活甜美的希冀。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分)

1.齐天大圣,混世        (人物绰号),只为芭蕉扇,相逢各逞强。这一个,金箍棒起无情义;那一个,双刃青锋有智量。齐斗勇,咬牙锉齿气昂昂。(选自《西游记》)

2.从《水浒传》中任选一个人物,概述与其相关的某一件故事情节,并根据故事情节对出下联。(宽对即可)(4分)

故事情节(要求写具体):                                               (3分)

上联:嫉恶如仇,悟空三打白骨精。下联:                     (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