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9分) 杰出的建筑师 法布尔 ①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9分)

杰出的建筑师

法布尔

①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几乎和蝉一样有名气,主要是因为它出色的歌唱才华和建筑才华,它的住所堪称别墅。一位法国作家在一篇关于蟋蟀的寓言中写到:“我的小家庭很舒适,如果你想要快乐的生活,就隐居在这里面吧!”

②在那些青青的草丛之中,隐藏着蟋蟀的住所。在这里,即便是下一场滂沱的暴雨,也会立刻就干了。蟋蟀的住所有一个有一定倾斜度的隧道。这个隐蔽的隧道,最多不过九寸深的样子,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隧道按照地形情况,或弯曲,或垂直。总有一叶草,把进出洞穴的孔道遮蔽在黑暗之中。那微斜的门口,仔细用扫帚打扫干净,收拾得宽敞整洁。这里就是它们的聚会平台,每当四周很宁静的时候,蟋蟀们就会悠闲自在地聚集在这里,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它们一点儿也不嫉妒那些在空中翩翩起舞的花蝴蝶。相反倒有些怜惜它们。它们那种怜悯的态度,就好像我们常看到的那种有家庭欢乐的人,每当讲到那些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人,都会流露出怜悯之情。

③确实,在建造窠穴方面,蟋蟀可以算是超群出众了。在各种各样的昆虫之中,只有蟋蟀在长大之后,拥有稳固的家庭住所。即使在一年之中最坏的时节,大多数其他种类的昆虫,都只是在一个临时的隐避所里暂且躲避身形,躲避自然界的风风雨雨。尽管这些昆虫在很多时候,也会制造出一些让人感到惊奇的东西,以便安置它们自己的家,比如棉花袋子,用各种树叶制作而成的篮子,还有那种水泥制成的塔等等。

④经过辛苦劳作造出的家,无论是春暖花开、生机盎然的春天,还是在寒风刺骨、漫天雪飘的严冬,都让蟋蟀无比依赖,不想迁移到任何其他地方去。虽然蟋蟀屋子内部并不奢华,隧道底部就是卧室,但这里很宽敞,也不潮湿。这样一个居住之所,是为安全舒适而建的,是蟋蟀的别墅。其他动物,或许正过着孤独流浪的生活,或许正卧在露天里,或许埋伏在枯树叶、石头和老树的树皮底下,它们正为没有一个稳固的住所而烦恼呢。

⑤要想建成一个稳固的住宅,并不那么简单。在我的住地不远的地方,有狐狸和獾猪的洞穴,它们绝大部分只是由不太整齐的岩石构建而成,而且一看就知道这些洞穴都很少修整。对于这类动物而言,只要能有个洞,暂且偷生,“寒窑虽破能避风雨”也就可以了。相比之下,兔子要比它们聪明一些。如果有些地方没有天然的洞穴可以供兔子们居住,以便躲避外界的侵袭与烦扰,那么,它们就会到处寻找自己喜欢的地点进行挖掘。

⑥然而,蟋蟀则要比它们中的任何一位聪明得多。它总是非常慎重地为自己选择一个最佳的家庭住址。它们很愿意挑选那些排水条件优良,并且拥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蟋蟀宁可放弃那种现成的天然洞穴,因为这些洞不合适,没有安全保障。蟋蟀要求自己的别墅每一处都必须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无一例外。因此,它拥有安全可靠的躲避隐藏的场所,拥有享受不尽的舒适感。

⑦除去人类,至今我还没有发现哪种动物的建筑技术要比蟋蟀更加精湛,它是自然界杰出的建筑大师。                               (根据《昆虫记·蟋蟀》删改)

1.文中蟋蟀的住所有哪些特点?请提取文中的三个词语加以概括。(3分)

2.文章第⑤段不是写蟋蟀的,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3.下面是《辞海》中介绍蟋蟀的文字,其语言与选文有何区别?选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辞海》:“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的一个大科。通称蟋蟀,一名促织,中国北方俗名蛐蛐。成虫、若虫穴居深达06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简单,只有一个逃避孔。在产卵前增建3~5个供产卵用的支穴,并出外搜索花生嫩茎叶和种子,运回穴内储存,以供饲养初孵的若虫。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

 

1.(3分)安全(隐蔽) 舒适 稳固    15. 16.  2.(3分)不能删去(1分)。第⑤段主要介绍狐狸、獾猪和兔子的洞穴,与蟋蟀的居所形成对比(或反衬、或作比较),突出蟋蟀的建筑技艺之高(聪明,更会选址)。(第⑤段内容1分,作用1分)    3.(4分)本文的语言富有文学性,生动活泼,可读性强,又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而《辞海》中的文字显得平实准确,趣味性不强。 【解析】 1.1】 试题分析:主要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概括,从具体文中具体语句中选用词语或组织句子。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依次说明蟋蟀这一说明对象所建巢穴的“安全”“舒适”“稳固”特征即可。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这里写狐狸、獾猪和兔子的洞穴,与蟋蟀的居所形成对比,突出蟋蟀的建筑技艺之高。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试题分析:学生了解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即准确而又生动。这里语言富有文学性,生动活泼,可读性强,又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读者很感兴趣;而《辞海》中的文字显得平实准确,趣味性不强。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治国安民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患有所不也:2)贤者能而丧

3)征求无4)遂得徭役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3.请用“/”为下列两个句子标上正确的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由    2)此

4.乙文中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5.甲文所倡导的“义”对乙文的治国安民有何重要意义?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问题。(5分)

次萧冰崖梅花韵①

                              宋·赵希桐

                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②家。

                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

【注释】①这首诗是唱和萧冰崖的《梅花》诗而作。②处士:指隐居读书人。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梅花”的什么特点? (2分)

2.三四两句欲扬先抑,写得意味深长。请作简要赏析。(3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8分)

为了动员广大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参与、携手推进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创建工作,解放路学校教育集团准备举办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并指定你担任活动的组织者。

1.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分)

2.你认为学校可以通过哪些形式开展活动?请参照示例,列举一种,并简要列出活动主要步骤(3分)

【示例】活动形式:主题班会

活动步骤: 主持人开场白;组织讨论:我能为创建工作做什么;交流发言;主持人总结发言。

活动形式:                        1分)

活动步骤:                                                            2分)

3.学校“你丢我捡”小分队在巡查中看到王卫同学乱扔垃圾,有同学上前劝阻,他却说:“你们不是在捡吗?我不扔,你们还捡什么呢?”这时,我们该如何劝说呢?(不超过50个字)(3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考查。(6分,每道横线1分)

1.医生建议他再作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他”指的是主人公________,其生动幽默的语言体现出他___________的性格;“做点别的事”具体是指__________一事,这表明主人公已从过去的伤病、 绝望、 精神危机中解脱出来,重新开始规划新的生活。

2.根据提示填空。(3分)

《水浒传》中,王进因高俅迫害而夜走延安府,       (填人名)因高俅诬陷而发配沧州道,     (填人名)因高俅斥退而流落东京城。《西游记》中,孙悟空因       (填事件)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后又因打死拦路抢劫的强盗再次被唐僧赶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2分)

A被网友们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不只是行人的错,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之间也难脱干系。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C.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将成为世界上发达的国家。

D.记得当年我认识他的时候,他还只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