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后面问题。(9分) 有一种成功叫速度 邱裕华 ①在我国广袤的...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后面问题。(9分)

有一种成功叫速度

邱裕华

①在我国广袤的沙漠上,生活着一种普通的植物——梭梭。它们虽然不高,一般只有三四米,外形也不出众,可是梭梭树丛顽强挺立,迎风顶沙,给沙漠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们被誉为“沙漠梅花”和“沙漠卫士”,是我国荒漠区最重要的植被类型。

②梭梭的成功并非是来自于侥幸。它们成功的秘诀就在于速度,无与伦比的速度。

③相比之下,即使是发芽时间比较快的稻谷、花生等农作物,发芽时间也需要三四天,要是椰树的种子,发芽则要两年多。而梭梭的种子,面对着干旱异常的天气,面对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它们从来不观望,不犹豫不决,不拖泥带水,只要雨水一来,它们就在几小时内迅速生根发芽,快速地生长繁殖,蔓延成片。

④这样快捷的速度,不能不让人吃惊。其实,细想一想,我们追求成功又何尝不应当如此呢?可以说,对于生活,对于人生,我们谁都有许多想法,但由于迟迟没有付诸行动,结果多少光阴过去,却只能停留在计划中。如果有朝一日忽然发现,我们因为缺乏当机立断的决心,已经错过了生活,那会让人多么难受与悲伤。

⑤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带着积极的心态,及时抓住机会,不断进取,不停拼搏,才有可能创造成功。如果按部就班、谨小慎微,在应该起而行动时,坐等机会溜走,就会时时落后、事事落后。要知道,光说不做,只想不行动,既不能增加成功的砝码,也无法增加人生的能量。

古人云:“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在水上漂起来。同样,要想拥有成功,就需要赋予人生足够的速度。这是成功者的姿态,也是胜利者的姿态。

(选自《中国青年》)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2.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表达效果?(3分)

 

 

3.作者认为“带着积极的心态,及时抓住机会,不断进取,不停拼搏,才有可能创造成功。”请你补充一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4分)

 

 

 

1.示例:要想拥有成功,就需要赋予人生足够的速度。或成功在于速度。(意对即可,计2分) 2.运用引用(或道理)论证的方法(1分),有力地论证了“人生要利用迅疾的速度,主动作为,争取成功”的道理,进而证明中心论点。(2分)(意对即可,计3分) 3.示例:在行业中的很多同行还在竞争利润的时候,乔布斯领导他的苹果公司通过速度和创新,已经在竞争未来,从而获得最大的成功。(切合观点2分,表述简明2分,计4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从文章的结尾部分来总结概括的。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作用是议论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论证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文段的分论点来分析作用即可。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试题分析:学生所举事例或道理必须具有典型性,概括性,针对性,这是补充论据的三个特点。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这样的事例或道理才具有说服力。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后面问题。(共7分)

纳米卫星

纳米的概念,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95年首先提出的。科学家们把卫星按重量分为好多类,1000千克以上的为大型卫星,100千克500千克的为小型卫星,10千克100千克的为微型卫星,10千克以下的为纳米卫星。纳米卫星体积很小,仅仅比麻雀略大一点。

首先,纳米卫星的研制成本低。目前,平均每l千克卫星的研制费用为8万~10万美元;每千克卫星的发射费用为2万一4万美元。研制发射一颗质量为1000千克的卫星,其费用至少需要l亿美元,而一颗纳米卫星的造价不超过100万美元。其次,纳米卫星的研制周期短。目前,研制一颗大型卫星的周期为10年左右,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这样更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第三,纳米卫星不仅仅节约了发射、回收成本,而且还节约了轨道空间。第四,纳米卫星可以发挥群体优势。科学家正在设计由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其功能使不少的大卫星甘拜下风。发展高频段的、高速宽带的低高轨道星座系统,构筑太空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21世纪的热点。因为它比光纤通信成本低、建造容易,是信息时代的主力军。若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等间隔地布置648颗功能不同的纳米卫星,就可以保证对地球上任何一点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的监视。  

纳米卫星突破了传统的“一星多用,长久工作”的设计思想,不追求全面、综合、完美,而主张简化设计,采用成熟技术和模块化、标准化的硬件,所以,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广泛用于通信、遥感、天文等许多方面。这样就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可以介入纳米卫星的研制领域,从而扩大了卫星研制和应用范围。纳米卫星将成为未来卫星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且,它的研制会给空间技术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1.选文说明对象及主要特征是什么?(2分)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

 

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来源:ZxxkCom]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4分)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链接】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然后能改            

  ③吴既                         ④与百姓同其           

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

傅 说 举 于 版 筑 之 间 。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女忘会稽之耻邪?

 

4.选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链接短文中的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2分)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重要意义?(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后面问题。(7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① 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②坐断:占领,占据。③曹刘:曹操刘备。④孙仲谋:孙权。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 ,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1.请描绘“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优美意境。(3分)

 

2.两首词都引用有关孙权的典故,试分析它们不同的表达作用。(4分)

 

 

查看答案

本学期,建丰中学九(2)班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研究活动,请你参加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6分)

满分5 manfen5.com

1.【学海撷趣】探究下列物候现象的形成原因。(2分)

山下还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在自然生态上,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从热带到温带再到寒带的三级转换,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景观。(选自吴功正《阿里山纪行》)

 

2.【实践探究】近年来,我们时常听说,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了。联系“气象物候”专题知识,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该做好哪些事情?(写出两点)(2分)

 

3.【口语交际】你的同学小明认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依靠谚语来识天气根本没必要,你劝说他打消这种念头的理由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请筛选出三条主要信息。(3分)

材料一:据日本NHK电视台12月26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当天上午参拜了位于东京九段北的靖国神社。安倍公然拜鬼的丑恶行径,遭到了爱好和平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引起了东亚国际关系的再度紧张。

材料二:1970年12月7日西德总理威利·勃兰特来到波兰,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后,突然自发下跪,并且为被纳粹德国杀害的近40万死难者默哀,这一举动成为战后德国与东欧诸国改善关系的重要里程碑。

材料三:新华网2014年02月27日快讯,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7日下午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