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人们听了歌唱家腾格尔演唱的经典曲目——《天堂》,不由得触目伤怀。
B.重庆的吊脚楼因地制宜,依山而建,每根木柱、每片青瓦都闪烁着山城文明的光芒。
C.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不必转弯抹角。
D.傅雷先生苦心孤诣,一部家书,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阅读文段答题(6分)
屹立在黄海之滨的盐城,是江苏省中部沿海的一座新兴城市。滔滔黄海赐予了人类一片神性之地:这里滩涂连绵,鹿鸣鹤舞,是珍禽异兽的理想栖息地;这里涉海襟湖,风光旖旎,是生态旅游的决佳地;这里河渠纵横,物产富绕,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古老的盐阜大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哺育了世世代代淳朴、博爱、智慧的盐城人民。
1.文中两个加点的字容易读错,请你注音。(2分)
栖息( ) 哺育( )
2.文中画线的两处各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改正。(2分)
改成 改成
3.“襟”这个字不大好理解,请你结合词语的结构特点,为它选择注释。(2分)( )
①衣服的胸前部分; ②胸怀,抱负; ③姐妹的丈夫之间的称呼; ④(喻)交会连接。
名句默写(12)
(1)采菊东篱下, 。
(2) ,衣冠简朴古风存
(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4) ,西北望,射天狼。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
(6)国家不断加强保障房和廉租房建设,正是应了杜甫的心愿“ ,
” 。(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语句作答)
(7)走向粗犷的塞北,能在八月即冬的季节里欣赏到“ ,
”的奇丽景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莫等闲, , 。
写作。(60分)
也许,你在家里,父亲一个欣赏的眼神,母亲一声关切的叮咛,慈爱的阳光就会充满你的心房;也许,你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满怀困惑,倾听着老师的柔柔絮语,关爱的阳光就会驱散你心灵的迷茫;也许,你倚在教室窗旁,捧着书本,读着名著,吟诵唐诗宋词,文学的阳光就会照亮你成长的方向;也许……
23.请以“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孙友田的《剪不断的思念》一文,完成后面文题。(19分)
①母亲去世了。终日陪伴她的那把剪刀,静静地躺在针线筐里,成了母亲的遗物,成了母亲一生勤劳的象征,给子女留下悠悠思念。
②母亲是位普通的妇女。她用那把普通的剪刀,剪裁一家人的衣帽鞋袜。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每逢夜深人静时,总有一阵阵剪刀的“嚓嚓”声催我入梦。她为全家剪碎了多少长夜和寒暑,直到剪断了她与尘世之缘。
③剪断了她与尘世之缘,却剪不断亲人对她的思念。
④母亲有一双巧手,不仅针线活乡里闻名,剪纸花的手艺也很精湛。不管是姑娘的花鞋和娃娃的帽花,她一看就会剪。剪刀在她手里像条水中的鱼,穿梭在流逝的时光中。左邻右舍的大闺女、小媳妇喊着“亲嫂子”、喊着“好婶子”央求她剪花样子。记得小时候,常看她端着针线筐儿坐在门口剪纸花。针线筐里放着一本少角没边的线装书,书里夹着她剪的花鸟虫鱼,一朵朵、一只只,无不鲜活可爱。一天,街上来个吹糖人的,挑着一小锅冒着热气的糖稀,引得孩子们围上去买糖人。我不知母亲无钱,竟哭闹着也要买。母亲无奈,只好喊道:“吹糖人的,给俺孩子吹一个,俺用花样子跟你换。这不,都夹在这书本里,随你挑。”那吹糖人的果真过来挑了一副“喜鹊闹梅”,给我吹了一个“老鼠上灯台”。
⑤弟弟出生后,母亲的那把剪刀增加了一种功能:为我们哥儿俩剪头发。记得有一次,我已上小学一年级,弟弟还没有上学。当时在外面剃头挑子剪一次头发要花两毛钱,按当时的物价,能买四只肉包子。看到我们俩头发长了,母亲就和我们商量:“这四毛钱给你们,每人两毛。叫我剪呢,省下钱来能买四只肉包子吃,不叫我剪呢,到外面剪去。就没有肉包子吃。”我还没有拿定注意,弟弟却马上决定吃肉包子。只见他手里拿着两毛钱,脖子里围着一条白毛巾,老实地坐在母亲怀里,等待开剪。母亲拿起剪刀,在弟弟头上小心翼翼地剪起来,尽管她剪纸技术精湛,但毕竟不是理发师,另外剪纸和剪发是两码事。实在难为母亲了。她精益求精不断进行修改,完工之后,弟弟的头还是变成了一只“花菜瓜”。我在一旁忍不住笑,弟弟却满不在乎,他连镜子都不照一下,扯下毛巾,一溜小跑去买肉包子去了。
⑥我没有享受那一次特殊的母爱,至今后悔不已。
⑦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离别尚有团圆日,永诀再无相逢时。母亲去世,母爱已成史诗。再也看不见她的音容笑貌,再也听不到那“嚓嚓”的剪刀声……
⑧在母亲节那天夜里,我梦见那把剪刀已成为母亲的墓碑。
1.文章以“剪不断的思念”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2.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母亲生前的哪些往事?请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4分)
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1)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第③段的作用。(2分)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妙处。(2分)
(3)说说第⑥段中“特殊的母爱”指的是什么。(2分)
4.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母亲是个怎样的人。(5分)
阅读贾平凹《学会拒绝》一文,完成后面问题。(15分)
①行走于世间,接纳或拒绝,爱或不爱,放弃或执著……
②每个人都应有接纳与宽容之心,也要学会拒绝。
③我拒绝麻木。虽然生活的磨难让太多的热情化作云,但不能让感情磨出老茧,如果没有云让眼神放飞追逐,那么生活还有什么乐趣?
④我拒绝永远明媚的日子。因为那是虚幻的梦境,痛苦可以让我成长,让我坚强。生活中的阴雨与风雪使我能清醒地在梦中看清脚下的路。
⑤我拒绝折下那朵盛开的小花,那是在毁灭美的生命。一枝脆弱的纤细花茎,经过多少挣扎与痛苦才盛开出美丽,怎能忍心为个人的私欲而去毁灭别人的幸福?我只求远远地望着,默默祈祷那自然的奇迹开遍人生的每个角落。
⑥我拒绝用青春去赌明天。那弥足珍贵的季节,怎经得起一掷千金?千金可以收回,但无论是一小时、一分钟……失去了便无处可寻了。青春属于自己,把握它,运用它,珍惜它,才能收获金秋的硕果。
⑦我拒绝成为窗台上惧怕风雨的温柔花。它只能隔着玻璃窗,感叹多变的天气。有朝一日,风从虚掩的窗户掠过,那娇弱的花便瓣瓣凋零,落一地遗憾和伤心。
⑧我拒绝生活中的痛苦,虽然我无力去阻挡要降临的事。曾听过一个故事:有人找禅师求解脱痛苦的方法,禅师让他自己悟。第一天,禅师问他悟到了什么。他说不知道,禅师便举起戒尺打他一下。第二天,禅师又问,他仍说不知道,禅师举戒尺又打了他一下。第三天他仍然没有收获,当禅师举手要打时,他却挡住了。禅师笑道:“你终于悟出了道理——拒绝痛苦。”
⑨拒绝肤浅,接纳深沉。拒绝憎恶,接纳宽容。拒绝虚伪,接纳真诚。拒绝假、恶、丑,接纳真、善、美……生活中,一条条充满诱惑的大路在脚下延伸着,只有学会拒绝才不会步入歧途。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有删节。)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文章第⑧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4分)
4.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青春属于自己,把握它,运用它,珍惜它,才能收获金秋的硕果。
(2)生活中,一条条充满诱惑的大路在脚下延伸着,只有学会拒绝才不会步入歧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