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沉醉是一种难得的情怀,那种沉迷与陶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沉醉是一种难得的情怀,那种沉迷与陶醉,那些场景和故事,往往铭刻在记忆里:沉醉于音乐,沉醉于书法,沉醉于阅读,沉醉于风景……沉醉于各种艺术或文艺活动带给人的真、善、美中,心灵就会优雅而充实。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沉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例文 沉醉 弱水三千,我只取你那一瓢饮,独醉在那一方古典的天地里。 —题记 昔有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今有我为这古典艺术如痴如狂,沉醉在其中,“醉”爱古典。 沉醉在其中,醉在清新之美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缠绵的雨丝,撩拨人的心弦。“绿蚁新酪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红彤彤的火炉映着自色的大地,好客的主人以及被炉火熏染的丝丝情意飘荡。“小楼一夜听风雨,明朝深巷卖杏花。”被雨水亲吻的杏花和清丽的卖花女相比,不知哪个更美? 沉醉在其中,沉醉在婉约之美中。李清照“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勾勒出一个青涩的女子躲着不敢见路人;李煜在“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细数流年中繁华一梦;纳兰性德则竞自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沉醉在其中,沉醉在豪放之美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只有英雄才立足于历史之上,永载史册;“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鹅毛扇摇出悠悠东吴。摇出一份说不出的明智淡雅,自信从容。 沉醉在其中。沉醉在旷达之美中。“一蓑烟雨任平生。”脚踩芒鞋,手持竹杖,在一蓑烟雨中泛舟湖上,“日啖荔枝三百颗”,岂不快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月色如水倾泻,也有着蝉娟为我们互传心里的祝福。不是很美好吗? 沉醉在其中,沉醉在绵绵情意中。“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云朵、星子、银河无一不在传送着爱意。所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烛影散乱,剪出两人唯美的身影。 沉醉在这古典的美中。我含英咀华,品茗那丝丝淡雅之美……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有材料的命题作文,必须以“沉醉”为题目作文。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1、确定文章体裁;2、划定取材范围;3、掌握写作重点。那么,根据材料“沉醉是一种难得的情怀,那种沉迷与陶醉,那些场景和故事,往往铭刻在记忆里:沉醉于音乐,沉醉于书法,沉醉于阅读,沉醉于风景……沉醉于各种艺术或文艺活动带给人的真、善、美中,心灵就会优雅而充实”。我们可以确定写作内容为:沉醉于音乐、书法、阅读、风景等。如内容写关于沉醉古人诗词,那么,我们可以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相结合,将古人的经典事例和自己的真实感悟结合在一起,抒发沉醉于其中的感受,在行文过程当中,也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比如首尾呼应、对比、伏笔等。最后,行文之前也要注意:要做到全面、认真。对题目下面的附带说明、要求,甚至连题目的标点符号都要认真地领会和研究,否则,也会出偏差”。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20分)

 

①翻开唐诗宋词,翻开元曲,几乎满篇月光,中国古代文人,鲜有不写月光的。月光历世照着我们,总是那样如期的圆,如期的缺,那样的清辉,那样的如水。

②只是近些年来,我见得它少了,模糊了。它缓缓隐退于我的生活,数月,经年,没有看到它在窗前升起。它曾是那样皓皓满天,现在它怎么了,我已很难见到它。然而,我知道它仍在,仍存在于天空,存在于我内心的某一角落,却已是锈迹斑斑。

③是夜,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我的心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泪光喊我,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我缓步登上楼阁晾台,向天空望去,可它在哪呀?前面一栋黑糊糊的大楼,遮住了半个天空,我看不到它。

④我脱下便衣,换上西装,蹬上皮鞋,妻问我何去,我无法对她说。下得楼来,直奔市区的紫荆山公园,因那里地势相对开阔,建筑物又少,接近自然。我穿过车流如水的金水大道,那些没有烧透的汽油味与尘土味,混合在一起,在空气中飘浮迷漫。霓虹灯在辨认着各色人脸,彩色探照灯,把商业大楼照得通体辉煌。在一人造小山上,我看到了它,它在东边群楼的缝隙中,左冲右突,艰难地上升。它怎么了?竟有些黯淡,也小了许多,全然不像旧时月。我看到它的脸,有不易察觉的愁容和倦意,它病了吗?那么无力、微弱、无奈,像老人被无边喑哑所围绕。它淡淡地照着我,照着我身边的假山,沉睡的石头,无语的松柏,用它的残缺唤醒着我体内的残缺。多年了,月光渐去渐远,我一直生活在没有月光的生活中,那无边的琐碎、烦恼、不安,遮蔽了它。谁能说没有月光的生活不是一种残缺。

⑤我童年的月光,可不是这个样子。

⑥彼时,月光是明亮、洁净的,一尘不染,尚带有原野上植物那丝丝的甜味。在南阳盆地腹地,一个小村庄中,木格子窗内,煤油灯结着浅浅灯花,我和李白、杜甫、陆游等我所敬仰的诗人先贤,频频相会在一本本发黄的书里。他们的诗句让我迷醉、颤抖。每每抬头,向窗外望去,满院皆是月光,那月光像水,似银,从高空流淌下来,在地上铺厚厚的一层,把方方正正的小院子撑满。枣树叶子一明一暗,像无数闪动着的小眼睛。蛐蛐在墙角处鸣叫,青蛙在村边此起彼伏。它们在疯长着,使这些月光更亮,更有力。村西就是终年流淌着的涧河,水草浮动,鱼虾成群,清澈见底。此时正无声地把大片大片的月光,运向不知道的远方。我的母亲和邻居家的三婶,坐在院中纳鞋底,她们很长时间不说一句话,月光带着高天的凉意和香气,游走在她们中间,她们便成了月光的雕像。此时,月光已融入了我的身体,融入了我的生命,它照在土地上,因此也就变成土地;它照在村舍上,因此也就成了村舍。后来,无论我到何处,在有月亮的晚上,我总要留意向天上看去,月亮就成了我的一个情结。只是我很纳闷,为何再也看不到故乡那样明亮、干净的月光了。我所看到的月光,总像是掺了某种不洁的杂质,某种病态。这是为什么呢,莫非若古人所说:月是故乡明。有一次回乡,我故意选择了有月光的日子,目的是看月,寻找往昔失去的月光。奇怪的是,故乡的月光也同样含有杂质和病态。一次,我把这种对于月亮的感觉说给一位朋友听,他说他也有同样的感觉,说罢,二人相对无言,心中都有着深深的失落。

⑦一个人,要深入月光,首先要成为月光,才能感受月光,月光需要人的配合与栽种,才能够长出更为繁茂的月光。只是现代人已没有这种心境,无法深入到月光的内部。

⑧何处才能找到我幼时的月光?      

(选自《大地无语》,有删改)

1.文章主要写生活中的“月光”,开头为什么要从唐诗宋词元曲中的“月光”写起?(4分)

2.作者深情地描写“我童年的月光”,有何用意? 6分)

3.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我好像听到了它在微弱地喊我,我的身体感觉到了它,我的心感觉到了它,它用无声的嗓音喊我,用盈盈泪光喊我,用不存在的小手触摸我。

4.结合全文进行探究,作者为什么说“只是我很纳闷,为何再也看不到故乡那样明亮、干净的月光了”? 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

戏说“对手”

郭军平

①人皆以有对手为忧,而我以有对手为喜;人皆以无对手为喜,而我以无对手为忧。人没有对手,就如鹿群里没有了狼,鹿的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大大减少。

②狼的存在增加了鹿群的危机意识,鹿群反而健步如飞,奔跑速度不减,生命活力不衰;而没有了狼,鹿群悠游自在,放松了警惕,减缓了奔跑的速度,体重肥胖,活力衰退,于是数量大大减少。对于鹿群来说,有对手应该是福,无对手应该是祸。

③对于人而言,其实道理一样,没有狼一样的对手,人也会像鹿群一样,生命活力大大衰减,危机渐渐迫近。李白有一首诗讽咏到“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这首诗就尖锐地指出了越王勾践打败对手以后,逐渐丧失警惕,最后也同样落得和吴王一样下场的悲剧。想那勾践卧薪尝胆之时,强敌林立,虎视眈眈,他哪里敢放松警惕!为了发愤图强,他只好和过着比普通百姓还艰苦的生活,卧柴薪,尝苦胆。正是强大的对手,使得勾践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在二十年后一举消灭吴国。孟子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其实就是对于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

④道家讲,相反者相成也,阳盛者阴以抑之,阴盛者阳以提之。阴和阳,本身就是一组矛盾,然而正是因为矛盾对立的双方才有了矛盾双方的互生,倘若无阴,也就不会有阳;同样,倘若无阳,阴也就不会存在了。阴和阳的存在,恰如两个狭路相逢的对手一样,任何一方的消失都会导致另一方的灭亡。因此,有对手是福,无对手是祸。

⑤既然如此,那么在生活中,为了激励自己不断奋斗,不妨找来几个对手,磨练磨练自己,以防止自己也像那些失去了狼的鹿群一样,渐渐地衰落了下去。这样看来,对于对手,我们也要学会欣赏,欣赏对手的才华,欣赏对手的能力,假如我们的对手才华越好,能力越强,岂不是正是一步步提高历练自己的机会。

⑥记得三国中周瑜曾经意气风发,才华横溢,可是,在遇上诸葛亮这样高明的对手时,他何尝不是心中佩服,绞尽脑汁使用计谋,即使在遇到挫败时,他也会感慨的说:“既生瑜,何生亮?”国共内战时,蒋介石何尝不是对对手毛泽东的才华欣赏有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蒋介石更是给部队将官人手一册,作为学习的教材。欣赏对手是不断的学习和历练,也是自己不断超越的必要激励。

⑦拥有对手的人生应该是精彩的,而没有对手的人生也许就是灰暗的。庞涓和孙膑,刘邦和项羽,鲁迅和他的敌手们,设若去掉了任何一方,也许他们的生命的光彩就要打折。

⑧没有对手,人生是多么暗淡;而有了对手,人生就有了精彩的可能。拥有对手,不是祸而是福。无论怎样的风雨也不会让你的宝剑生锈、腐烂,因为,在它的身边,时时有一块磨砺它的磨刀石                                                  (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2分)

2.文章第第③段列举越王勾践的例子有什么作用?(5分)

3.文章第⑦段加点的“也许”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4.联系全文来看,第⑧段加点的“宝剑”和“磨刀石”各指什么?(4分)

5.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对本文的阅读感悟,请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对手,并说出理由。(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7分)

①君子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②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巨伯曰:“远来视,子令吾去,败义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③华峤《谱叙》曰:“歆为下郢令,汉室方乱,乃与同志士郑太等六七人避世。自武关出,道遇一丈夫独行,愿得与俱。皆哀之,歆独曰:不可。今在危险中,祸福患害,义犹一也。今无故收之,不知其义。若有进退,可中弃乎?众不忍,卒与俱行。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歆乃曰:“已与俱矣,弃之不义。”卒共还,出之而后别。

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⑤世以此定人之优劣。

【注】①胡贼:古代对北方匈奴人的蔑称。②乡:通“向”。③赞:古代文体名称。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2.请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胡贼攻郡(                         2 远来        

3友人有疾,不忍                  4 皆哀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

4.阅读第②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3分)

5.阅读全文,简要概述世人 “定人之优劣”的标准,并结合文中某一个人物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鹧鸪天

(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陌上柔桑嫩芽句中加点的“破”字,用得非常传神,请做简要分析。(3分)

2.说说词中下片划线句子在写法上有何主要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4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徐志摩《再别康桥》)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壮丽雪景的句子是“           

                                                         。”

6)同写岳阳楼,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势磅礴,而杜甫的“                    

                          ”两句境界开阔,气象宏大,可与孟浩然的诗句媲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