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 戏说“对手” 郭军平 ①人皆以有对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

戏说“对手”

郭军平

①人皆以有对手为忧,而我以有对手为喜;人皆以无对手为喜,而我以无对手为忧。人没有对手,就如鹿群里没有了狼,鹿的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大大减少。

②狼的存在增加了鹿群的危机意识,鹿群反而健步如飞,奔跑速度不减,生命活力不衰;而没有了狼,鹿群悠游自在,放松了警惕,减缓了奔跑的速度,体重肥胖,活力衰退,于是数量大大减少。对于鹿群来说,有对手应该是福,无对手应该是祸。

③对于人而言,其实道理一样,没有狼一样的对手,人也会像鹿群一样,生命活力大大衰减,危机渐渐迫近。李白有一首诗讽咏到“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这首诗就尖锐地指出了越王勾践打败对手以后,逐渐丧失警惕,最后也同样落得和吴王一样下场的悲剧。想那勾践卧薪尝胆之时,强敌林立,虎视眈眈,他哪里敢放松警惕!为了发愤图强,他只好和过着比普通百姓还艰苦的生活,卧柴薪,尝苦胆。正是强大的对手,使得勾践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在二十年后一举消灭吴国。孟子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其实就是对于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

④道家讲,相反者相成也,阳盛者阴以抑之,阴盛者阳以提之。阴和阳,本身就是一组矛盾,然而正是因为矛盾对立的双方才有了矛盾双方的互生,倘若无阴,也就不会有阳;同样,倘若无阳,阴也就不会存在了。阴和阳的存在,恰如两个狭路相逢的对手一样,任何一方的消失都会导致另一方的灭亡。因此,有对手是福,无对手是祸。

⑤既然如此,那么在生活中,为了激励自己不断奋斗,不妨找来几个对手,磨练磨练自己,以防止自己也像那些失去了狼的鹿群一样,渐渐地衰落了下去。这样看来,对于对手,我们也要学会欣赏,欣赏对手的才华,欣赏对手的能力,假如我们的对手才华越好,能力越强,岂不是正是一步步提高历练自己的机会。

⑥记得三国中周瑜曾经意气风发,才华横溢,可是,在遇上诸葛亮这样高明的对手时,他何尝不是心中佩服,绞尽脑汁使用计谋,即使在遇到挫败时,他也会感慨的说:“既生瑜,何生亮?”国共内战时,蒋介石何尝不是对对手毛泽东的才华欣赏有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蒋介石更是给部队将官人手一册,作为学习的教材。欣赏对手是不断的学习和历练,也是自己不断超越的必要激励。

⑦拥有对手的人生应该是精彩的,而没有对手的人生也许就是灰暗的。庞涓和孙膑,刘邦和项羽,鲁迅和他的敌手们,设若去掉了任何一方,也许他们的生命的光彩就要打折。

⑧没有对手,人生是多么暗淡;而有了对手,人生就有了精彩的可能。拥有对手,不是祸而是福。无论怎样的风雨也不会让你的宝剑生锈、腐烂,因为,在它的身边,时时有一块磨砺它的磨刀石                                                  (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2分)

2.文章第第③段列举越王勾践的例子有什么作用?(5分)

3.文章第⑦段加点的“也许”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4.联系全文来看,第⑧段加点的“宝剑”和“磨刀石”各指什么?(4分)

5.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对本文的阅读感悟,请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对手,并说出理由。(5分)

 

1.有对手是福,无对手是祸。 2.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论证方法各1分),举勾践因有对手而兴,无对手而衰的例子,并将两者进行对比(1分),具体鲜明有力地论证了对手对于人的重要意义,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2分)。 3.不能。“也许”是“大概”、“可能”之意,表示推测,(1分)表明没有对手人生会变得灰暗只是一种可能的情况,并非绝对如此,(1分)使论证更加严密,避免了绝对化。(1分) 4.“宝剑”指自己的能力、才华、抱负等,“磨刀石”指对手。(各2分) 5.应该欣赏对手(2分);理由:为欣赏对手既可以学习对手的长处以历练自己,也能激励自己不断地进步和超越。(2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2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找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考虑: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某事展开论述。由此,可以根据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可以概括出主要观点是:有对手是福,无对手是祸。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语言表述为:①举例论证:举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②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③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④比喻论证: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答题时要找全。文章第第③段列举越王勾践的例子,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举勾践因有对手而兴,无对手而衰的例子,并将两者进行对比,具体鲜明有力地论证了对手对于人的重要意义,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试题分析:面对这种题目,要先把加点词语的本义与文中的意思先解释一下,然后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如果删去又会如何,才能确保不丢分。文章第⑦段加点的“也许”不能去掉“也许”是“大概”、“可能”之意,表示推测,表明没有对手人生会变得灰暗只是一种可能的情况,并非绝对如此,使论证更加严密,避免了绝对化。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4】 试题分析:面对这种题目,要先把加点词语的本义与文中的意思先解释一下,然后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如果删去又会如何,才能确保不丢分。联系全文来看,第⑧段加点的“宝剑”指自己的能力、才华、抱负等,“磨刀石”指对手。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5】 试题分析:首先要回答,然后再从文章内容入手,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最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对本文的阅读感悟,我们应该这样对待对手:欣赏对手,理由是为欣赏对手既可以学习对手的长处以历练自己,也能激励自己不断地进步和超越。考生也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有充足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7分)

①君子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②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巨伯曰:“远来视,子令吾去,败义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③华峤《谱叙》曰:“歆为下郢令,汉室方乱,乃与同志士郑太等六七人避世。自武关出,道遇一丈夫独行,愿得与俱。皆哀之,歆独曰:不可。今在危险中,祸福患害,义犹一也。今无故收之,不知其义。若有进退,可中弃乎?众不忍,卒与俱行。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歆乃曰:“已与俱矣,弃之不义。”卒共还,出之而后别。

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⑤世以此定人之优劣。

【注】①胡贼:古代对北方匈奴人的蔑称。②乡:通“向”。③赞:古代文体名称。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2.请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胡贼攻郡(                         2 远来        

3友人有疾,不忍                  4 皆哀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

4.阅读第②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3分)

5.阅读全文,简要概述世人 “定人之优劣”的标准,并结合文中某一个人物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鹧鸪天

(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陌上柔桑嫩芽句中加点的“破”字,用得非常传神,请做简要分析。(3分)

2.说说词中下片划线句子在写法上有何主要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4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徐志摩《再别康桥》)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壮丽雪景的句子是“           

                                                         。”

6)同写岳阳楼,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势磅礴,而杜甫的“                    

                          ”两句境界开阔,气象宏大,可与孟浩然的诗句媲美。

 

查看答案

光明中学学生会拟举办“荷色香韵”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8分)

1)【活动一:探究发现】根据下列资料,写出人们寄寓了“荷”哪些象征意义。(3分)

资料一1916816日,孙中山被邀请在杭州西湖欣赏景色,看见湖中盛放贞洁的荷花,不禁感叹:“中国当如此花。”这表明孙中山先生希望中国人都能像荷花那样高尚挺立,磊落光明,也寄望新兴的中国能像荷花那样灿烂芬芳,香飘四海。随后又至秋瑾墓前,凭吊为民族革命壮烈牺牲的秋瑾烈士。“中国当如此花”一语,正是孙中山先生自身品格的表露,也是秋瑾烈士精神的写照。

满分5 manfen5.com

 

资料二荷花是印度的国花。古印度是佛教发源地,佛家认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为圣洁之物。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像的座基,就是由荷花瓣组成的。荷花的柔软、清香、洁净、吉祥及其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为世人称颂。

资料三:在中国的传统蓝印花布中,有许多是由动植物和花鸟组合成的吉祥纹样,如右图的图案就是将莲花与鲤鱼组合在一起,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与祝愿。又如莲有一蒂二花者称并蒂莲,以示夫妻恩爱;再如莲谐音“连”(生),民俗有“连生贵子”的取意!

2)【活动二:花中悟理】仿照第一句,写出从第二句中悟出的内容(2分)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

他的结论是:人也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开了。”

他的结论是:                                                      

3)【活动三:咏荷吟诗】学校决定于201463日下午2:00在校礼堂举行“荷色香韵”

咏荷诗朗诵比赛活动,学生会拟邀请文化宫陆成老师来校做评委,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给陆老

师写一份请柬。(3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2分)

《西游记》和《格列佛游记》这两部小说均用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塑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西游记》中,孙悟空在    (情节)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积极帮助    (国家名)排忧解难,但断然拒绝为该国的侵略扩张效劳,他的这种行为寄寓了江奈生·斯威夫特崇尚和平的价值取向。

1处应填                     2处应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