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空1分) (1) __________...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空1分)

(1) _________________,则孤陋而寡闻。    

(2) 他山之石,______________。

(3)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4) 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6)古代诗词中,很多诗句都表达了壮志难酬,如范仲淹的《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又如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

 

(1)独学而无友 (2)可以攻玉 (3)骈死于槽枥之间 (4)惟吾德馨 (5)枯藤老树昏鸦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举杯消愁愁更愁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 试题分析:( 1)、(2) 注意根据提示对出下句即可,平常要多背诵。(3)注根据下句对出上句即可,注意“骈”、“槽枥”的写法。 (4) 注意“惟”是竖心旁的,不要写成口字旁,注意“馨”的写法。(5)注意“藤”字是水部而且。(6)是理解性默写,根据表现壮志难酬这一点找出答案后,写的时候则要注意“勒”字的写法。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而且对诗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老师只读了散文的一部分便说出了文章的主旨,这种断章取义的能力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声。                       

B 有些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

C 陆老自从中风以后,身体动弹不得,浑身麻木不仁                       

D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心酸的眼泪。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在反腐地位得到确认后,王岐山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个是落实,一个是路径选择。

B.飞机坠落在陆地、山间、和海上,生命存活的时间不一样。

C.书房布置得简朴文雅,右面墙上挂着一副对联,写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好一派生机àng然的蓬莱仙境啊!这里有身材秀qí的毛白杨,伸着绿如翡翠的叶子向你致意;有躯干枯瘠的古松,展着如虬龙般的枝丫向你问好;这里有争yán斗艳的奇花异草,挥着花骨朵向你欢呼,让人不能不zhù立流连!

 

 

 

 

 

 

 

 

 

 

 

 

 

 

 

 

 

查看答案

请以“风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⑵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⑶书写工整规范(4分)。

 

查看答案

阅读孙犁的《老家》一文,完成后面的。(20分)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那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火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情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⑾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⑿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⒀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⒁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二日,晨起作。闷热,小雨。

1.结合语境说说对下列加点词语或句子的理解。(4分)

(1)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2)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2.联系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8分)

(1) 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4分)

(2)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4分)

3.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说说文章第⑻段划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老家”在文章中有三层意思,一是故乡的景与人,二是旧屋,三是与家人相关的生活。这些在孙犁的眼中和心中都没有什么变化。

B.“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这两句诗,使人不禁自然联想到李白“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的诗句,它们全都浸透着浓烈而缠绵的思乡之情。

C.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一席话意味深长,主要表明作者生怕被家乡父老遗忘的担心。

D.作者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思乡而又不想再回去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通过内心潜意识的冲突来点染思乡之情,写得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

E.孙犁的乡愁带着浓重的生活气息,甚至散发着生活的苦味。初中教材中余光中的乡愁也有一样的味道,他和孙犁一样并没有把对家乡的思念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只是写现实的生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