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初,阳武人陈平,家贫,好读书。里...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14分)

初,阳武人陈平,家贫,好读书。里①中社,平为宰②,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及诸侯叛秦,平事魏王咎于临济,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平亡去。后事项羽,赐爵为卿。殷王反楚,项羽使平击降之。还,拜为都尉,赐金二十镒。

居无何,汉王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杖剑亡,渡河,归汉王于脩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平曰:“臣为事来,所言不可以过今日。”于是汉王与语而说之。问曰:“子之居楚何官?”曰:“为都尉。”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汉王闻之,愈益幸平。

注:①里: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②宰:主持割肉的人。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诸侯叛秦(          )   ②平去(          )

使使归项王(         )④愈幸平(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平事魏王咎于临济

A.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B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C.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于 是 汉 王 与 语 而 说 之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汉王召入,赐食,遣罢就舍(2分)

  (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师表》)(2分)

5.根据这段文字,探究项羽和刘邦在用人上的不同之处。(2分)

 

1.等到 逃跑 派 更加 2.B 3.于 是/ 汉 王 与 语/ 而 说 之 4.汉王于是召陈平进见,赐给他酒饭,饭后就打发他到客舍中去歇息。 5.项羽虽赏罚分明,但对待部将过于苛责,缺乏包容意识;刘邦选拔人才不拘一格,敢于大胆选用。 【解析】 1.1】 试题分析:“及诸侯叛秦”中“及”等到的意思,“平亡去”中“亡”是逃跑的意思,“使使归项王”中“使”是派的意思,“愈益幸平”中“益”是更加的意思。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平时考生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虚词“于”的意义和用法,找出“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例句“平事魏王咎于临济”中“于”是在的意思,A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于”是给的意思,B“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是在的意思,C句“苛政猛于虎也”中“于”是比的意思,D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于”是向的意思。因此答案为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试题分析: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4】 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召”“赐”“谴”“舍”“司”“刑赏”“昭”“平明”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做翻译题,要注意几点: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2、注意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注意句子整体连贯。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汉王于是召陈平进见,赐给他酒饭,饭后就打发他到客舍中去歇息。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5】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分析题干的要求,确定筛选信息的标准和方向,然后根据原文,分析归纳出自己的观点,最后确定答案。所以,项羽和刘邦在用人上的不同之处是:项羽虽赏罚分明,但对待部将过于苛责,缺乏包容意识;刘邦选拔人才不拘一格,敢于大胆选用。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苏轼的《莲》一诗,回答问题。(6分)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

【注释】①抵:至,到。②泛,浮行。③旋:不久,随即。④风味:美好的口味。

1.下列与本诗描写的对象不相同的是(    )

A.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B.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州。

C.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D.素花多蒙别艳欺, 此花真合在瑶池。

2.试分析“旋” 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3.简要赏析“露为风味月为香”这一句的妙处。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围绕“治理环境污染,共创文明城市”这一专题,你班开展了“网上读写”活动。

(1)【图文转换】活动中,小王收集了一幅漫画作品(见上图二),请仔细观察这幅漫画,说说其含义。(图片中文字依次为“高污染企业、企业利润、环保罚款”)(3分)

(2)【标语拟写】根据教育部和卫生部有关文件意见,我校在校园内全面禁烟。现请你围绕“无烟学校”的主题拟写一则富有人性化的宣传标语,要求在20字以内。(2分)

(3)【口语交际】有一天,你在小区内看见一位阿姨正准备将垃圾就近倒在路边时,你拦住这位阿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姨听后微微一笑,将垃圾送到了远处的垃圾箱中。(3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分)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这是_________到修路工地视察时说的。“难道你不能在政府里搞一个比挖土强一点的差事吗?我还以为你当上了委员或委员一类的首长呢?”这是__________对保尔说的。(2分)

(2)阅读下图一,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满分5 manfen5.com

 

图一                                图二

①图一中杀虎的梁山好汉是          。细心的你应该已发现,该图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请指出。(2分)

②请联系作品中的另一个典型情节,说出这位好汉的性格特征。(2分)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1)        ,鲜克有终。

(2)为山九仞,       

(3)           ,三军过后尽开颜。

(4)              ,乞人不屑也。

(5)古代诗词中,很多诗句都体现了关怀民生、心忧天下的崇高情怀。白居易在《观刈麦》中以“                    ”揭示了繁重的赋税给农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                    ”表现了自己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安倍选在我开国领袖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参拜靖国神社,其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

B.马航MH370失联已一个多月,事件真相至今扑朔迷离,众说纷纭

C.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老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D.初中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依依不舍,期待着能在新的校园萍水相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