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时光流转,又一个冬天如约而至。这个冬天...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时光流转,又一个冬天如约而至。这个冬天,你也许透过几茎枯荷读出了一份坚韧与坦然,你也许透过热牛奶氤氲的雾气,触到了母亲暖暖的目光,你也许透过寒风里那个卖红薯老人的身影,感到了普通劳动者生活的艰辛,你也许此时正经历着人生的“冬天”,但你依然心怀希望,依然勇敢前行……每个这样难忘的点滴,它将永远温暖鲜活在你的人生里,成为你最亲切的怀恋。

请以“这个冬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2)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3)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4)不少于600字。

 

参考例文 这个冬天 不知怎的,这个冬季好冷好冷,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他们一定都在热烘烘的炉子旁,和家人一起吃午饭吧。想到这里,冰凝不禁加快了脚步,想在那个冰冷到了极点的家找到一丝余热,哪怕只有一点火光也足以慰藉她受伤的心。 可等待她的还是失望。冰凝轻轻推开门,屋子里好静好静,原来爸爸妈妈没有回来,他们一定已经忘记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冰凝突然想起,爸爸妈妈都已经到外地工作了,他们不回来了。屋子里的空气好象冻结了,一切都显得很肃穆,窗台的小黄菊是那么的不协调。一阵冷风飘进屋子,冰凝听到邻居家的歌声,好温馨,好幸福。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日子她已经在一次次的失落中习惯了,可今天是她十六岁的生日,这个没有蛋糕,没有红鸡蛋,没有亲人祝福的生日冰凝无法习惯,更加无法享受生日的喜悦。人生的年轮,她才走完十六圈,她不知道该怎样习惯这种荒凉的日子。 记得以前的生日,爸爸妈妈会为她买来一个又大又漂亮的蛋糕,然后插上五颜六色的蜡烛让她许愿。但至今为止,她再也没有吃过比那更香甜的蛋糕了,无法计算的日子里她又用了多少无法言语的希望去等待,可迎接她的又是什么呢,是沉重的失落,是圆满的孤单。 冰凝拉开抽屉,拿出盖上厚厚一层灰尘的作文本,曾经的她以为这种快乐的生活她永远也不会失去,所以用不着怀念。可现在……冰凝翻开作文本,第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爱我家》冰凝紧闭着双目,使劲的拦截着某种将要决堤的东西。或许这种快乐就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或许这种快乐从来就不属于她。几个月前,爸爸来过电话,他说:“冰凝呀,你要好好待在家,爸爸妈妈会很努力的工作,我要让咱们家越来越大,让你吃得好,穿得更好。好了,爸爸要开会了,再见。”爸爸挂断电话,冰凝是多么想告诉爸爸,她不要大房子,不要好吃的,也不要名牌衣服,她只要全家人开开心心的在一起。可电话那头却是一片空白和沉默。 都说时间会冲淡一切,会让人遗忘。冰凝好害怕,害怕爸爸妈妈会忘记她的样子,害怕她自己会忘记这个家曾有的温馨,害怕自己的心失去最后一份希望,被忧伤腐蚀。冰凝轻轻推开窗,天空的脸孔依旧苍白,淡淡的阳光在街道上无止境蔓延,小街的豆腐摊上依然散发着阵阵香气。屋子里很静很静,冰凝觉得心里一片冰凉,或许是因为这个冬天很冷吧。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这个冬天”虽然感觉范围很宽,但“每个这样难忘的点滴,它将永远温暖鲜活在你的人生里,成为你最亲切的怀恋。”这句提示语却给我们提出了限制。首先,必须写在这个冬天里发生过的事情;其次,必须是印象深刻的事情;最后,我们必须由这件事获得了心灵上的震撼或思想上的启迪。 由这三个限制条件,我们可以这设计思路:第一,以“我”为主人公,叙说在这个冬天里自己经历的某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第二,换一种人称,以讲故事的形式,为读者展现一个发生在冬天里的感人故事;第三,换一种文体,由这个冬天的某件事入手,阐发自己的某种深刻的思考。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6分)

1.右图是某公园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体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病中斜躺在病床上思考的半身像,假如你是导游,请你为这尊雕像写一段解说词。

满分5 manfen5.com

要求:①描述画面内容;

②简述保尔的这段人生经历;

③点明人物精神。(4分)

2.在校读书节活动中,你班开展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系列活动,其中一项活动内容为:“回顾故事情节”,首先老师呈现了这样一个片段:

“一片绿光在保尔眼前闪过,轰鸣声震着他的耳朵,一块烧红的铁片钻进了他的脑袋。大地可怕地旋转起来。保尔沉重地摔在地上。眼前一片漆黑……”

假如你是活动主持人,请你补充完下面这段串联词,用简洁的语言提示出下一章节的主要情节。(2分)

“刚才老师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保尔的头部受了重伤,后来                                    。你想知道详情吗?下面请语文科代表给我们生动讲述这段故事。”

 

查看答案

叙事散文(14分)

父爱的脚步一直跟在身后

马国福

①16岁那年,六月初五晚上父亲把从牧区的布哈河里打来的干板鱼油炸后让我第二天带到集市上去卖,卖鱼所得供我交下学期学费。

②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往两里外的药水沟。那天天气很热,集市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做买卖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很少有学生。我手捧着干板鱼,木然地在树林、路边、田埂上走着,心里涩涩的,喊不出叫卖声。 “油炸干板鱼”几个字眼像刺一样卡在喉咙里。

③充斥我耳目的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跟着父母穿着光鲜的衣服,在集市的临时饭馆里吃着让人眼馋的牛排,喝着可口饮料的身影、欢笑。我羡慕他们,我何时才能和他们一样享受生活的富足而给予的快乐和无忧呢?两相对比,心里的苦涩潮水一般汹涌翻腾,眼泪不由得溢满眼眶,落在洗得发白的衬衫上。

④我端着盆子钻进不被人发觉的树林深处偷偷擦泪。一个老人突然走过来问我:“干板鱼多少钱一条?”我低声答到:“一块” 我惊慌得头也不敢抬。我怕他看穿我那自卑的心灵。“买三条吧。”我低头给他调了大点的鱼,接过那三元钱,放下盆子,我手心发烫,捏了一把汗。我翻来覆去看那三元钱,然后紧紧地紧紧地捏在手里,生怕它长翅膀飞了。手心越来越烫,仿佛捏了一把火。

⑤这三元钱多少给了我叫卖的勇气。我镇静了片刻,走出树林,又走向人多的地方。走到一个饭馆前我问里边的人要不要干板鱼,一个正在喝啤酒的人向我挥手说:“走开,走开,乡巴佬不要打扰我们喝酒。”这话像针,狠狠地扎在我刚刚鼓起勇气的心上。我的心像只气球,里边的勇气全被这有点嘲讽的话扎破,溢出。我收回脚步,迅即离开。

⑥我再也没有心思卖鱼了,苦涩、心酸、虚荣、自卑像血液一样在血管里流淌。我低头加快脚步回家了。父亲问我卖了多少钱。我的自卑像火山一样爆发:“人家的孩子可以跟着父亲,有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而我呢?如果你有人家父亲那样好就行了!我不用低三下四叫卖了。”我狠狠地把鱼扔在案板上,无辜的鱼在案板上泛着白眼。我无知的话伤到了父亲的自尊,一向和善从不打骂我们的父亲举起巴掌,我低头流着泪等待他的巴掌落在身上。父亲收回了闪在空中的巴掌,他无声地戴上草帽,端起鱼盆出门了。

⑦下午,父亲回来了,盆里剩了不多的几条鱼。他坐在屋檐下数着不多的钱,汗像溪流一样在他梯田一样的皱纹里流淌,湿透了草帽,湿透了他烂了领子的衬衫。他说:“你下学期的书钱有着落了。”我无语。父亲早已看穿了我的自卑,他说:“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有什么好丢人显眼的?人活在世上凭本事吃饭,靠自信立身。没有钱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个人不敢流自己的汗,丧失生活的勇气!”

⑧后来,母亲告诉我,原来父亲为了锻炼我,在我卖鱼的时候跟在我的身后,在不远的地方看着我的一举一动。更让我难以置信的是买我鱼的那个老人是父亲的朋友,是父亲给他钱买我的鱼,增长我的勇气的!我为自己的无知、自卑、年少的虚荣而感到悔恨。

⑨父爱的脚步一直跟在身后,从那以后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多年后我有了自己薪水颇高的工作,每当每个月清点自己的薪水时我总会莫名的想起那年的夏天,那年的我,那年的父亲的话。

⑩父爱的脚步一直跟在身后,他用心良苦的脚步催生的是一条自立、自信、自强的成功之路啊!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2分)

2.文中写道:“苦涩、心酸、虚荣、自卑像血液一样在血管里流淌”,阅读全文,说说“苦涩、心酸、虚荣、自卑”这些心理的具体表现。(3分)

3.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6分)

(1)我翻来覆去看那三元钱,然后紧紧地捏在手里,生怕它们长翅膀飞了。

这句话中加点词语好在哪里?

(2) 他坐在屋檐下数着不多的钱,汗像溪流在他梯田一样的皱纹里流淌,湿透了草帽,湿透了他烂了领子的衬衫。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4.请你说说题目“父爱的脚步一直跟在身后”的含义?(3分)

 

查看答案

(5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一句中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10分)

王旦雅量可敬

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以是愈贤旦。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诏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旦不答。寇准罢枢密使,托人私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吾不受私请。”准深憾之。已而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荐者。准愧叹,以为不可及。

                                     (选自《宋史•王旦传》)

注释:①王旦:北宋名相。  ②中书:中书省,北宋中书掌握行政大权,王旦当时主持中书省。③密院:枢密院,北宋时枢密院掌管军事大权,寇准当时主持枢密院。④违诏格:代拟诏书有违君主之意。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政事失必多(           )    (2)见其忠直(            )

(3)此臣所以重准也(          )   (4)能至此(            )

2.下列句中的“以”与“帝以是愈贤旦”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吾欲辱之,何以也                  B.全石以为底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以其境过清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2分)

(2)将相之任,岂可求耶!(2分)

 

查看答案

古诗鉴赏(3分)

燕山春暮

明·张羽

金水桥边蜀鸟啼,玉泉山下柳花飞。

江南江北三千里,愁绝春归客未归。

注释:张羽:明代浔阳人(江西九江),后移居吴兴(浙江湖州),是江南人。

蜀鸟:杜鹃鸟。

本诗最后一句连用两个“归”字有何妙处?请从内容情感和表达效果方面赏析。(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