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夜宿乌镇 朱希和(15分) ①我是在谷雨之后走进乌镇的。高速公路两边的青山绿树烟...

夜宿乌镇  朱希和(15分)

①我是在谷雨之后走进乌镇的。高速公路两边的青山绿树烟湖和被称为“江南”的无锡、苏州、嘉兴、杭州都在身后淡远,恰似那远逝的江南。都市的繁华早已厌倦,我的目的地是心仪已久的乌镇——那个目前还相对古朴的江南水镇,那个孕育了茅盾、老通宝和春蚕的小镇。

②进入乌镇正是黄昏时分,夕阳下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曲巷深弄,枕河人家,立刻给我一种江南水乡风韵的惊喜。明清建筑“屋檐相连、沿河而居”,过街砖拱洞横跨其间,精致的石拱桥、河埠头随处可见,老屋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居民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仿佛还有一点茅公笔下老通宝养蚕的味道。最迷人的是那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

③在石板桥上踱了几个来回,夕阳不经意间便滑落下去,倏然暮云四合,那一种幽暗我无从表达。我去过无数江南小镇,同里、周庄、西塘、南浔,无非是狭窄的老街,风情的茶楼,有点大同小异,而乌镇是不一样的。幽暗,古朴的幽暗,那是乌镇的底色。

④晚饭后我去夜游,这是乌镇最富于诗意的时刻。走在小河边、深巷里,深吸一口,都会闻到一缕南梁昭明太子读书的幽暗气息;若再转悠到蚕室、缫丝间或传统的印染作坊,你又会与幽暗不期而遇——蓝印花布垂天而下,蓝色的幽暗之下,你的心也变得幽蓝了。少年太子早已死去,但他精心编纂的《昭明文选》却依旧存活下来,被小镇之外普天下的读书人视为瑰宝。那个生于斯地名叫沈雁冰的文人,无数次走过小镇,他看见了运载蚕丝、棉布的木船以及林家铺子里楚楚动人的女孩,嗅到了子夜里散发的腐朽气味。然后,他也消失在岁月的迷雾里,他的那幢用《子夜》稿费修葺的故居,成为游客们窥视并评说功过的景点。暗夜里不太明亮的灯光勾勒出木屋和石桥的轮廓,那些明清建筑在新雨后仿佛被洗净了的器物,它们的细节被微光放大后点燃,甚至那些青瓦、木纹和窗页的转轴,都在蜿蜒的明暗中悄然显现,像雾气一样弥漫在古镇,向过往的岁月无限延伸,仿佛都在暗溢出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⑤在暗夜里看沿河泛舟,是西栅最迷人的景象。船橹的咿呀声,混合着水被划动的声响,构成了声音细小的社戏。小船穿越被泛光灯照亮的窄街、游廊、高低错落的屋檐和爬满青苔的石阶等等,犹如穿越制作精美的电影布景。西栅没有酒肆的喧闹,小鼓发出的乐声,也没有歌女的低吟浅唱,只有岁月嬗递时偶有的时尚之声轻盈地飘荡在水面上。智慧的传承伴随着脉脉书香,在这里展现出一幅迷人的画卷。一位儒雅的长者站在桥上对我说:“不管人事如何变迁,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那么温润,犹如黄昏里的一帘幽梦,晨光中一支摇曳的玫瑰。”

⑥躺在酒店的床上,我很快就醉入了梦乡。夜梦里,我于烟雨濛濛中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小路,寻找那江南二胡的一抹忧伤。与其说是寻找二胡的一抹忧伤,还不如说是寻找江南文化的残梦。忽又觉得天上飘起了细雨,我撑起一柄油纸伞,倘佯在杏花春雨的小巷,却始终未寻见那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我这才明白,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古典的、文化的江南正在消逝。我不仅是惆怅,更多的是伤感。我始终认为,既然我们的历史曾因江南文化而绽放光彩,江南文化就不应走向寂寥雨巷的尽头,这份光彩不应褪色,更不应湮灭。    (有删改)

1.作者笔下的乌镇“古朴的幽暗”,它的“古朴”与“幽暗”分别体现在哪两方面?请分别概括。(4分)

2.第⑤自然段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它的表达效果。(3分)

3.从全文来看,文章第⑥自然段写作者的梦境有何作用?(4分)

4.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划线句?(4分)

 

1.(4分)一方面指乌镇建筑古色古香(1分)、色泽幽暗(1分);(2分)另一方面指古老(1分)的乌镇文化底蕴深厚(1分)。 2.(3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乌镇在现代文明的今天仍然能保持其原始古朴的风韵和古典的美丽风情,(1分),表达作者对乌镇的喜爱和赞赏。(1分) 3.(4分)照应开头江南正在远逝(首尾呼应),(2分)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逐渐消逝的伤感,(1分),为下文发出拯救江南文化的呼声做铺垫(引出下文拯救江南文化的呼声)。(1分) 4.(4分)现代文明是建立在古典文化的积淀之上的,(现代文明不可能超越古典文化而独立存在)(2分)作为现代人,应该珍惜和保护包括江南古镇在内的古典文化,丰富现代文明的底蕴,以达到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1分)而不能使古典文化变得“虚无破碎”,甚至消失。(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作者所写的内容,抓住第二段最后一句和未段最后一句从乌镇的环境和历史文化两方面来思考理解这个问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点明修辞手法,说明此句描写突出了乌镇的古朴和作者对乌镇的情感。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在很多作品中,“梦”往往表现着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某种美好事物的向往。理解作者写梦照应前文的作用,根据最后一句即可理解作者对乌镇渐渐失去的历史面貌的遗憾。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抓住作者表达的“江南文化不尽走到尽头”一句即可理解作者希望保护江南文化,让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交融的心愿。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①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一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③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1.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5字。(2分)

2.如何理解第②段划线句的意思?(2分)

 

查看答案

不吸烟才是当今时尚  (4分)

①刚看完一份最新的统计:我国现有13到18岁青年13亿,据测算,青少年现在吸烟者14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青少年中吸烟者以学生为主,吸烟学生中又以男生为主,近年来女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呈上升趋势。

②吸烟会诱发多种致命性疾病。科学实验证明:吸烟可以阻止人体对维生素丙的吸收,尼古丁对维生素丙有直接的破坏作用。人体如果长期缺乏维生素丙,可以诱发坏血病。吸烟者有癌细胞基因突变的,约为不吸烟者的35倍。吸烟可以导致约85%的肺癌患者死亡,导致约80%的喉、咽、口腔和唇癌患者死亡;导致约75%的食道癌患者死亡。吸烟不仅在直接接触部位引起癌症,还会在远处部位引起癌症。例如,几乎50%的男性膀胱癌和肾癌患者死亡是由于吸烟所致,吸烟者患膀胱癌和肾癌的危险性比非吸烟者高23倍。而被动吸烟也已经证实是非吸烟者患癌症的原因之一。

③有人说吸烟提神,但我们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那只是短暂性的提神。吸烟会抑制中枢神经,长期的神经抑制导致睡眠质量差,不仅看上去疲惫不堪,还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也有“烟民”说,吸烟就是一种时尚、一种潮流。我想,在健康与时尚、潮流之间,健康更值得我们珍惜和推崇。

④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禁烟力度。自2011年5月1日起,饭店、餐厅、网吧等将取消吸烟区,一旦出现违规吸烟情况,经营者将受罚。禁烟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把不吸烟当成一种时尚。

1.第①段中加点词“不下”有何作用?(2分)

2.第②段划线句中为何要使用大量的数据?(2分)

 

查看答案

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 (4分)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2.三、四联作者借助想像之景抒发了什么情感?(2分)

 

查看答案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①。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②、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③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④,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注释:①神勇之退卒也:神勇,禁军兵营名。退卒,逃兵。 ②利:同“痢”。 ③ 弭耳:犹贴耳。这里是形容动物变得驯服的样子。④自告者:自首的人。

1.下列句中 “以”与“以其子与人”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可一战                     B.扶苏数谏故

C塞忠谏之路也               D.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逃到华山脚下,依然勇敢地向山的深处走去,吃光了饼就挖草的根摘树上的果子吃,吃得一天要病十次好十次,但是他依然坚持着,几个月之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

B.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但他不怕死,最后猛兽都服服帖帖地走了。

C.孟德后来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认为他是个有道之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D.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他的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以其衣一刀十饼 易:            ②食其饼        既:       

道本末        具:            ④弱者           见:         

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吾视汝非恶人也。(2分)(2)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2分)

 

查看答案

对下列文字表达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近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以李克强副总理为主任的高规格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在去年12月惊爆陕西渭南三聚氰胺超标奶粉重现“江湖”的背景下,此举措既是决策层打赢食品安全“战争”的决心表露,也表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仍然任重道远。

    应该说,近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痛下决心,成绩是明显的。比如,“毒饺子事件”发生两年后,日本民众开始重新接受、购买中国食品。日本厚生省公布的抽检数据以及日本花生协会的反馈表明,一年来,他们在中国花生的进口业务检测中未发现严重质量问题,确实感受到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带来的成效。日本食粮新闻报道认为,“中国食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将得到全面提升。”

A.陕西渭南三聚氰胺超标奶粉重现“江湖”,表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仍然任重道远。

B.国务院决定设立了以李克强副总理为主任的高规格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表明决策层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C.日本民众开始重新接受、购买中国食品。一年来,他们在中国花生的进口业务检测中未发现任何质量问题。

D.近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痛下决心,成绩是显著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