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①一篇文章怎样才好看呢?先抛开内容不说,手法必须有变化。最常用的手法有描写、叙事...

①一篇文章怎样才好看呢?先抛开内容不说,手法必须有变化。最常用的手法有描写、叙事、抒情、说理等。如就单项技巧而言,描写而不单调,叙事而不拖沓,抒情而不做作,说理而不枯燥,文章就算做好了。但更多时候是这些手法的综合使用。变化再多,基本的东西只有几样,概括说来就是:形、事、情、理、典五个要素,我们可以称之为“文章五诀”。

②正如一根单弦也可以弹出一首乐曲,只跑或跳也可以组织一场体育比赛。但毕竟内容丰富、好听、好看的还是多种乐器的交响和各种项目都有的运动会。所以无论哪种文体,单靠一种手法就想动人,实在很难。一般只有“五诀”并用才能做成斑斓锦绣的五彩文章。试用这个公式来检验一下名家名文,无不灵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记”,但除用一二句小叙滕子京谪守修楼之事外,其余,“霪雨霏霏”“春和景明”都是写形,“感极而悲”“其喜洋洋”是写情,而最后推出一句震彻千年的大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事、情、理,四诀都已用到,文章生动而有深意,早已超出记叙的范围。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从追悼会现场说起,是形;讲张思德烧炭,是事;沉痛哀悼,是情;为人民服务,是理;引司马迁的话,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是典。“五诀”俱全,如山立岸,沉稳雄健,生机勃勃。

③“文章五诀”说来简单,但它是基于平时对形、事、情、理的观察提炼和对知识典籍的积累运用。如太极拳的掤(bīnɡ)、捋、挤、按,京戏的唱、念、做、打,全在临场发挥,综合运用。高手运笔腾挪自如,奇招迭出,文章也就忽如霹雳闪电,忽如桃花流水。

1.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概括作者的观点。(2分)

2.本文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1.一篇文章如果单就写作手法来看,必须富有变化才算好文章。 2.举例论证。(1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一般只有‘五诀’并用才能做成斑斓锦绣的五彩文章”这一观点。(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从本文开头的设问句中即可根据本文作者的观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本段中举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举证论证,根据上一段的结尾句来根据其论证的问题。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极燕鸥

①在南极,给人印象最深的动物自然是企鹅。而在北极,令人肃然起敬的却并非北极熊,而是北极燕鸥。企鹅虽然待人亲切,憨态可掬,但看上去却有点傻气;而北极燕鸥虽然小巧玲珑,但却矫健有力,往往能给人以激情。

②北极燕鸥可以说是鸟中之王,它们在北极繁殖,但却要到南极去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数万公里。人类虽然为万物之灵,已经造出了非常现代化的飞机,但要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也决非一件容易的事。因此,燕鸥那种不怕艰险而追踪光明的精神和勇气特别值得人类学习。因为,它们总是在两极的夏天中度日,而两极夏天的太阳是不落的,所以,它们是地球上唯一一种永远生活在光明中的生物。不仅如此,它们还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1970年,有人提到了一只腿上套环的燕鸥,结果发现,那个环是1936年套上去的。也就是说,这只北极燕鸥至少已经活了34年。由此算来,它在一生当中至少要飞行150多万公里。

③北极燕鸥不仅有非凡的飞行能力,而且争强好斗,勇猛无比。虽然它们内部邻里之间经常争吵不休,大打出手,但一遇外敌入侵,则立刻抛却前嫌,一致对外。实际上,它们经常聚成成千上万只的大群,就是为了集体防御。貂和狐狸之类非常喜欢偷吃北极燕鸥的蛋和幼子,但在如此强大的阵营面前,也往往畏缩不前,望而却步,三思而后行。

④不仅这些小动物,就连最为强大的北极熊也怕它们三分。有人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在一个小岛上,一头饥饿的北极熊正在试图悄悄地逼近一群北极燕鸥的聚居地。然而,它那高大的身躯过早地暴露了自己。这时,争吵中的燕鸥突然安静了下来,然后高高飞起,轮番攻击,频频向北极熊俯冲,用其坚硬的喙雨点般地向熊头啄去。北极熊虽然凶猛,却回击乏术,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只好摇晃着脑袋,踮着屁股,鼠窜而去。

⑤燕鸥也是一种体态优美的鸟类,其长喙和双脚都是鲜红的颜色,就像是用红玉雕刻出来的。头顶是黑色的,像是戴着一项呢绒帽子。身体上面的羽毛是灰白色的,若从上面看下去,和大海的颜色融为一体。而身体下面的羽毛都是黑色的,海里的鱼若从下面望上去,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再加上尖尖的翅膀,长长的尾翼,集中体现了大自然的巧妙雕琢和完美构思。可以说,北极燕鸥,真是北极的神物!

1.北极燕鸥有哪些特点?(3分)

2.中画线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查看答案

春   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

2.、三、四句中的“惹”字用得很巧妙,请说说好在哪里。(2分)

 

查看答案

主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申公巫臣问曰:“王何为有忧也?”庄王曰:“吾闻诸侯之德,能自取师者,能自取友者霸,而与居不若其身者亡。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是以忧也。”此其先生者也。

宋昭公出亡,谓其御曰:“吾知所以亡矣。”御者曰:“何哉?”昭公曰:“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吾君,丽者也;吾发言动事,朝臣数百人,无不曰:吾君,圣者也。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此其后生者也。

昔者郭君出郭,谓其御曰:“吾渴,欲饮。”御者进清酒。曰:“吾饥,欲食。”御者进干脯梁糗。曰:“何备也?”御者曰:“臣储之。”曰:“奚储之?”御者曰:“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曰:“子知吾亡乎?”御者曰:“然。”曰:“何以不谏也?”御者曰:“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郭君作而怒曰:“吾所以亡者诚何哉?”御者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曰:“夫贤者所以不为存而亡者,何也?”御曰:“天下无贤而君独贤,是以亡也。”伏轼而叹曰:“嗟乎!夫贤人如此苦乎?”于是身倦力解,枕御膝而卧。御自易以块,疏行而去。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此其不生者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

[注释]本节选的上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问者曰:“古之知道者曰先生,何也?”曰:“犹言‘先醒'也。”

1.下列句中的“以”与“是以忧也”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生以乡人子谒余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楚庄王德行威望都很高,但还忧心忡仲,根本原因是诸大夫的见解不如自己高明。

B宋昭公在悟出自己出亡的原因之后,改操易行,安义行道,得以扬美名于宋。

C郭君终未被御者点醒,穷途末路还陶醉在“独贤”的光环中,慨叹作贤者的不易。

D本文用三个故事形象地诠释了“先生者”“后生者”“不生者”的区别,令人警醒。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4分)

 能自取师者                      ②吾知所以亡矣           

③子知吾亡乎                      ④郭君作而怒曰         

4.翻译文中划线语句。(4分)

①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吾君,丽者也(2分) 

②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 (2分) 

 

查看答案

“方才见淘宝网上一只皮质小包,模样颜色极是俏丽,私心想着若是给母亲用来,定衬肤色,必是极好的......”(2分)

这是痴迷于宫斗大戏《甄嬛传》的小吴模仿剧中人物的口吻说的一段话。小吴说话的意思是:(   )

A 她想要帮母亲买一只皮包。

B 她是在炫耀她母亲在淘宝网上买的一只皮包。

C 她是在夸耀自己在淘宝网上看到的一只皮包。

D 她是向母亲推荐自己在淘宝网上看到的一只皮包。

 

查看答案

选出对下列语文中主要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   )

A(甲)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甲)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语段中的“甲”是《水浒传》中的李逵。】

B乙)费了好大劲才把脚从泥里拔出来。他感到脚底下冰冷彻骨,知道是那只烂靴底掉下来了。他从到这里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吃这双破靴子的苦头。靴子总是湿漉漉的,走起路来里面的泥浆扑哧扑哧直响。现在倒好,一只靴底干脆掉下来了,他只好光着脚板泡在刺骨的泥泞里。语段中的“乙”是《童年》中的阿廖沙。】

C(丙)喜欢得大叫了一声,那手后面的身子立刻出现了,那是——印第安人乔的身子。(丙)吓傻啦;他动弹不了啦。下一个瞬间,他看到那“西班牙人”撒腿就跑,跑得没了影儿,这可真叫他高兴极了。【语段中的“丙”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蓓姬。】

D大家都认为财政大臣佛林奈浦在拉直的绳子上跳舞,跳得比全王国的任何大臣至少要高一英寸。(丁)见过他在一只安装在绳子上的木盘里一连翻了好几个跟头,那根绳子只有英国普通的包扎绳那么粗。【语段中的“丁”是《格列佛游记》中的格列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