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5分) (1)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完成题目。(2分)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

名著阅读。(5分)

(1)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完成题目。(2分)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造物者》

这首小诗的作者是             (人名),诗歌把对          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

(2)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3分)

她被迫去干艰苦的活儿。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担水、生火、做饭、洗衣,而且还要忍受她们姐妹对她的漠视和折磨。到了晚上,她累得筋疲力尽时,连睡觉的床铺也没有,不得不睡在炉灶旁边的灰烬中,这一来她身上都沾满了灰烬,又脏,又难看,由于这个原因她们就叫她——灰姑娘。

这段文字出自哪一部童话集?“灰姑娘”现在成为哪一类人的代名词?

 

(1)冰心(谢婉莹) 母爱 (2)《格林童话》 形容那种出生卑微,外表不出众但是又被命运眷顾的女孩。 【解析】 试题分析:这题的出题思想,主要考查考生文学常识的积累及运用。特别是对名著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如果考生阅读了这一些名著,想必是可以把这道题做出来的。这就提醒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要注意学习方法,不仅要把课内书本的知识记牢,也要注重对名著的阅读和积累,既可以学到科学文化知识,也可以扩大考生的视野,让自己的修养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这段文字的恰当顺序是(       )(2分)

①同时阻挡宇宙中各种高能粒子的辐射。

②就拿金色“外衣”来说吧,别以为那是为了好看。

③“玉兔”号月球车也堪称我国史上最难造的“车辆”。

④由于它是百分百“中国制造”,所以每一个环节,差不多都是一项技术创新。

⑤事实上,它的作用在于反射月球白昼的强光,缩小昼夜温差。

A③②④⑤①   B③②④①⑤   C③④②①⑤   D③④②⑤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由于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热播,让“都教授”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B“5·18”盐城名特优产品展销会上,东台西瓜、惠民酱油、硕集百叶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C4G视频通话、4G视频点播、高清“电子警察”等4G业务已经逐步为人们熟知和了解。

D南京青奥会火炬传递将采用网络传递,力求简约而隆重、开放而创新。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游刃有余地驾驭着镜头下的线条、颜色、光影、结构和空间,这使很多其他摄影家望尘莫及

B成功必须经过努力,没有人是一蹴而就的。

C我不确定我能否去打保龄球到时我会见风使舵的。

D对于学习上的小问题,他总是不以为,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6分)

文学曾经是艺术殿堂里熠熠(   )生辉的一朵奇pā(    );作家也曾被誉为“拯救灵魂”的英雄。当年,鲁迅先生正是意识到“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才yì(    )然弃医从文,才为我们留下了那么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今天,当我们再无须为衣食而忧的时候,“文学”却正日渐离我们远去,它的“圣洁”也在日益淡(   )。“守住我们精神的家园”不仅是一个漂亮的口号啊!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2)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3)试把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2分)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10分)

(1)                      ,必有近忧。                                       (《论语》)

(2)洛阳亲友如相问,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4)黑云压城城欲摧,                      。                      (李贺《雁门太守行》)

(5)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6)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

(7)                      ,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

(8)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9)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

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正如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的“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