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10分)
夜空为什么是黑的
陈 默
①有时,天文学中最简单的问题却是最难回答的。夜空为什么是黑暗的?你会说:因为太阳下山了。但是还有恒星在闪耀啊。如果宇宙是无限的,充满着无数颗恒星,那么夜晚将和白天一样的明亮。这种理论和观测之间的矛盾被称为奥伯斯悖论。
②奥伯斯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天文学家,也是一位医生。白天他行医,晚上观察星星。他发现了5颗彗星,并提出了彗星尾形成理论。奥伯斯指出,按照静止、均匀、无限的宇宙模型,天空中散布着无数个均匀分布的发光恒星,尽管离得越远,单个恒星的亮度越小,但考虑到所有星光在宇宙中任一点的光照总和,以及近距离恒星对后面星光的遮掩效应,整个太空就和太阳一样明亮,而实际上夜空却是黑的。理论与实际观察结果就是这样矛盾。简单地说,黑夜应是白夜。
③ 为了解决奥伯斯悖论,天文学家提出了多种理论加以解释,但都不能自圆其说。
④有的天文学家认为,星空中存在着吸光物质,物质吸收了来自恒星的星光,使天空黑了下来。但实际上,空中的吸光物质无法使夜空变暗。物质在遮挡光线的同时,也会被光线所加热,进而发光,它们将会和恒星一样明亮。这就像大雨中的树,起先叶子还能保护地面而不受雨淋,可是,不久雨水便会从叶子上滴落下来,最终地面还是会湿的。有人则认为奥伯斯的理论是根据恒星均匀分布在宇宙中计算出来的,而实际上恒星分布并不均匀,有的星区恒星多,有的星区恒星少。因此在宇宙中存在亮区和暗区,而地球就处在暗区,所以天空是黑的。还有天文学家用大爆炸理论解释这一现象,认为大爆炸后出现了许多星云,逐渐凝聚成各种天体,宇宙不断向外膨胀,大量恒星远离地球而去,这些恒星的光也不能到达地球。所以,在地球上看到的星空是黑的。似乎,这些理论都有道理,但又不能很好地解释奥伯斯悖论。
⑤令人惊讶的是,第一个为奥伯斯悖论给出最合理解释的人不是装备齐全的天文台的天文学家,而是一位美国诗人——爱伦·坡。爱伦·坡认为,之所以遥远恒星的光没有照亮星空,是因为它们还没有到达地球,我们无法看到比宇宙更远的地方。用现在的话来讲,我们无法看到150亿光年之外的东西。所以,黑暗的夜空是宇宙诞生的证据。1901年,物理学家开尔文对这一解释进行了量化,开尔文的计算表明,若要夜空变得明亮,我们至少要能看到数百万亿光年远的范围。由于宇宙的年龄现在远小于1万亿年,所以夜空是黑的。从爱伦·坡开始,天文学家已对黑暗的夜空有了一个正确的解释:宇宙还太年轻。1964年,哈里森发现了另一个正确的解释:宇宙拥有的能量太少。哈里森的计算表明,若要照亮夜空,可观测宇宙需要的能量为现今的10万亿倍--每颗恒星的发光度要上升10万亿倍,或者恒星的数目要增加10万亿倍。另外,恒星不可能永生,就算宇宙无限老,夜空仍旧是黑暗的,原因是恒星总是会死亡的。
⑥爱伦·坡和哈里森的解释为夜晚的黑暗上了双保险。点亮整个宇宙就像是用一根蜡烛花上一个小时来加热一幢房子:一个小时太短了,即使你能等更长的时间,可在完成这项任务前,蜡烛也已燃尽了。
1.什么是奥伯斯悖论?(3分)
2.为了解决奥伯斯悖论,天文学家提出了哪几种不能自圆其说的理论?(3分)
3.第⑧段中画线句有何作用? (2分)
4.天文学家对夜晚黑暗的双保险解释是什么?(2分)
【古文阅读】
《精骑集》序 〔宋〕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奋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④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⑤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⑥。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⑦以此补之。
(选自《淮海集·后集》卷六《精骑集序》)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旬朔:两字连用,表示十天或一月。③惩艾:惩戒。④曩时:从前。⑤寻绎:反复推寻。⑥不省:忘记。⑦庶几:希望。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1分)
一 见 辄 能 诵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4分)
(1)然负此自放 (2)喜从滑稽饮酒者游
(3)比数年来 (4) 心善其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2)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
4. 和 是“败吾业者”的原因;“ ”说明了《精骑集》得名的原因。(3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后面问题。(16分)
【古诗阅读】
谢公亭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仿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注释】①谢公亭:谢 曾在此处送别友人。
1.这首诗中的“和“”这两个词直接流露了诗人的思想感情。(2分)
2.请描绘诗中画线句所呈现的景象。(3分)。
春晚,即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三十年来,春晚陪伴千家万户除夕守岁,共迎新春。春晚是新民俗与文化现象,春晚其实也蕴含着许多语文元素。请你走进春晚,走进春晚中的语文。
【读对联】
1.下面是牛年央视春晚中的一副对联,其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上联:金牛送福绿柳迎春盛景当惊世
下联:鼓乐和鸣龙狮劲舞神州并举杯
A.盛(shèng) B.当(dāng) C.乐(yuè) D.和(hé)
【挑语病】
2.春晚的舞台曾演绎过无数经典歌曲。有些歌曲虽用词自由新颖,营造了优美意境,却也有因不解原义而误用的现象。下列歌词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当看过这世界的每片沧海桑田,最美的还是家里的屋檐。
B.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C.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D.就让曾经的誓言飞舞吧,随西风飘荡。就像你柔软的长发曾芬芳我梦乡。
【选福字】
3.红透的灯笼、飘逸的春联、喜气的福字……春晚的舞台现场满是中国年的喜庆氛围。春晚导演组要用楷、草、隶、篆四种字体的“福”字赠予现场观众。下列字体按照楷、草、隶、篆顺序的一组是( )(2分)
A.
![]()
B.
![]()
C.
![]()
D.

【品台词】
4.“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面对老太太摔倒了扶不扶的问题,马年春晚小品《扶不扶》的演员在结尾说了这样的一句台词。这句台词也得到了观众的强烈赞赏。请从语文的角度品一品这句台词的妙处。(2分)
【观反馈】
每年春晚结束后都有不同媒体发出的反馈,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华时报》2010年2月5日报道:
央视春晚叫好率大相径庭
央视市场研究公司公布历年的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叫好率为85.5%,2007年为83.6%,2008年为81.1%,2009年为81.1%,2010年81.6%……截至昨晚8时,新浪网发起的央视春晚观众调查中,叫好观众仅占15.4%。新浪网共有125196名网民参与了央视春晚满意度调查,其中,45.9%的网民投票“不好”,38.7%的网民投票“一般”,15.4%的网民投票为“好”。
【材料二】腾讯网关于2014年央视春晚满意率调查结果:

5.2013年后,央视不再发布春晚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你对央视这一做法的评价。(2分)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电影《爸爸去哪儿》在中国掀起收视狂潮和广泛热议,明星爸爸和萌娃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被称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电视公益活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赢得观众广泛赞誉。
C.“嫦娥三号”的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D.第二届青奥会“分享青春,共筑未来”的理念激发着青少年的热情,大家翘首以盼。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南京德云社门前有一副很有味的对联——“学笑艺为衣食雅谐共赏,奉高朋孝父母亲和天下”。
B.冬奥会结束后,大家都在关注中国短道速滑队主帅李琰是继续留在中国队,还是寻找下一个舞台?
C.春节晚会上,一曲《时间都去哪了》让无数人感慨岁月的流逝和亲情的美好。
D.3D打印技术如今被广泛应用于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和医疗等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