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3分) A.泗洪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堤...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3分)

A泗洪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堤上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观鸟台就坐落在绿荫中。

B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C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D学生应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断章取义,反复斟酌。

 

B 【解析】 试题分析:A高高低低与鳞次栉比相矛盾。C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搭配不当。断章取义:指引用与原意不符,与语意不符。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3分)

A害(zèn)    慰(jí)     (jū)     断壁残(yuán)

B着(tiǎn)   带(qì)     沉(diàn)   遍群籍(jī)

C(suī)    取(jí)     (zēng)   引颈受(lù)

D须(qiú)   然(wǎng)   桥(zhàn)   奄奄一息(yān)

 

查看答案

命题作文。(40分)

戴望舒在雨巷里等待丁香一样的姑娘,等待是一种美丽。

妈妈在家门旁等待补习夜归的孩子,等待是一份牵挂。

雄鹰在山顶上等待搏击长空的时机,等待是一次奋斗。

在你的眼中,等待是什么呢?

请将“等待是           ”一题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要求: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如无法避免,请以ⅹⅹ代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14分)

寒 色

龙应台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这不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

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却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烫的便当盒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在身上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听见锅铲轻快的歌声,饭菜的香气一阵阵争前恐后地钻进我的鼻子里。晚上,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夜晚的甜蜜时刻。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松软的被褥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缎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还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后,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上,被推出去,也可能是被一张白布盖着,抬出去的。

和一个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用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厨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来是一个又一个的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但更多的是,很快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盒塞进他的书包里。周末,你骑车去市场,把两个女儿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间,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选自《读者》2013年第21期,有删改)

1.作者引用两句诗作为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

2.请结合全文,回答“家,是什么?”(3分)

3.请赏析第段划线句子。2分)

4.文中三次写到了“栀子花”,请你说说它分别代表什么?(3分)

5.文中反复出现“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最后也以此结尾。其实,不管明天家会怎样,我们都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今天。把握幸福,活在当下。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10分)

善良 丰富 高贵

周国平

①善良、丰富、高贵——令人怀念的品质,人之为人的品质,我期待今天更多的人拥有它们。

②看到医院拒收付不起昂贵医疗费的穷人,听凭危急病人死去;看到商人出售假药和伪劣食品,制造急性和慢性的死亡;看到矿难频繁,矿主用工人的生命换取高额利润;看到每天发生的许多凶杀案,往往为了很少的一点钱或一个很小的缘由夺走一条命:【甲】,于是我怀念善良。

③善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多么普通的品质,今天仿佛成了稀有之物。中外哲人都认为,同情是人与兽的区别的开端,是人类全部道德的基础。没有同情,人就不是人,社会就不是人呆的地方。人是怎么沦为兽的?就是从同情心的麻木开始的,由此下去可以干一切坏事,成为法西斯,成为恐怖主义者。善良是区分好人与坏人的最初界限,也是最后界限。

④看到今天许多人以满足物质欲望为人生唯一目标,全部生活由赚钱和花钱两件事组成,【乙】,于是我怀念丰富。

⑤丰富,人的精神能力的生长、开花和结果,上天赐给万物之灵的最高享受。为什么人们弃之如敝屣呢?中外哲人都认为,丰富的心灵是幸福的真正源泉,精神的快乐远远高于肉体的快乐。上天的赐予本来是公平的,每个人天性中都蕴涵着精神需求,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之后,这种需求理应觉醒,它的满足理应越来越成为主要的目标。那些永远折腾在功利世界上的人,那些从来不谙思考、阅读、艺术欣赏、精神创造等心灵快乐的人,他们是怎样辜负了上天的赐予啊,不管他们多么有钱,他们是度过了怎样贫穷的一生啊。

⑥看到有些人为了获取金钱和权力毫无廉耻,可以干任何出卖自己尊严的事,然后又依仗所获取的金钱和权力毫无顾忌,肆意凌辱他人的尊严,【丙】,于是我怀念高贵。

⑦高贵,曾经是许多时代最看重的价值,被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现在似乎很少有人提起了。中外哲人都认为,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违背,如果违背,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今天的一些人就是这样,不知尊严为何物,不把别人当人,任意欺凌和侮辱,而根源正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当人,事实上你在他身上也已经看不出丝毫人的品性。高贵者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他的自尊也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人的灵魂应该是高贵的,人应该做精神贵族,世上最可恨也最可悲的,岂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精神贱民?

⑧我听见一切时代的哲人在向今天的人们呼唤: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无愧于人的称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本文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请分析文章划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分)

3.请将下面三句话的序号填在【甲】【乙】【丙】处。(2分)

①我为人们的心灵的贫乏感到震惊

②我为这些人的灵魂的卑鄙感到震惊

③我为人心的冷漠感到震惊

4.当今社会,我们需要并呼唤更多的“正能量”。请结合文中“善良”的内涵,为它补写一个正面的事实论据。(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题。(9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朝服衣冠      服:___________       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___

吾之妻美我者 美:__________        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妻和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但二者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其区别。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