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10分) 人生边上,还有更远 潘启雯 《我们仨》问世四年后,96岁高龄的杨绛先...

(10分)

人生边上,还有更远

潘启雯

《我们仨》问世四年后,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推出《走到人生边上》,年近百岁的老人,居然还有如此真挚的思考与坦然的心态。乍看书名,自然就会联想到钱钟书先生的旧作《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先生说:“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他要把经过自己思索写下的文字,当做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斯人已逝,这“人生边上”的文字竟由他的夫人杨绛先生续写着。从《写在人生边上》到《走到人生边上》,是生命暖流中两个高贵灵魂的长相守望,如此这般的“夫唱妇随”,令人感动。

人到关键时刻,总会想些根本性问题。杨绛先生说:“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我已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就什么都没有了吗……”“站在人生的边缘上”的先生还在回望一生,追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走到了人生边上,自己想不明白,就想问问人,而我可以问的人已经走了,只有在内心深处自己问自己。”她的追问,让我们看到了不竭的生命活力。人生的智慧来源于对人生的追问,对人生不断地追问,是保持生命活力的最好方式。“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实际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的确,先生的思考显得特别有意义,只有追问与思考才能让我们认清一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走到人生边上》的“注释”部分读来倍感亲切,是我们熟悉的风格、喜爱的笔墨。如果说正文是理性的,它就是感性的;正文部分是抽象的,它就是具体的。这是一组从容大气的散文,记的是一些令先生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恰恰印证了正文里面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她的自述》里,秀秀讲的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不就是“人生实苦”吗?可爱的劳神父不正是锻炼自己灵魂的典型吗?最令人唏嘘的是《比邻双鹊》,那对喜鹊夫妇在一年的时间里演绎了什么样的悲欢离合?其内容呈现的善与恶、是与非,又无不与前半部的文本相契合照应。

杨绛先生抛开了“角色”与“形式”的束缚,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在《我们仨》中,先生用“古驿道”暗喻人生似旅途;在《走到人生边上》中,作者同样喻人生为渐行渐远的旅程。《我们仨》,是先生对亲情的追忆;《走到人生边上》,是她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等哲学命题。《我们仨》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情去阅读,追随作者歌哭,体味人间至爱,达于至真;《走到人生边上》是至理之作,读者要用心去阅读,追随作者思考,求索人生真谛,止于至善。

在《走到人生边上》里,杨绛先生是位阅历丰富的智慧老人,把自己平生所见的奇闻逸事娓娓道来;是位求知若渴的学子,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没有令人头疼的概念,更没有复杂曲折的逻辑推理,先生只坦率明白地问与答、追问与思考,解自己的惑。在生命的通道里,她比我们走得更深更远,听一听她的话语,我们会找到关于人生的新的答案。

(选自《东莞日报》,有改动)

1.对“《走到人生边上》的‘注释’部分读来倍感亲切”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注释”部分是我们熟悉的风格、喜爱的笔墨。

B.“注释”部分是感性的、具体的、从容大气的散文。

C.“注释”部分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是先生“人生边上,还有更远”的主要体现。

D.“注释”部分记的是一些令杨绛先生印象深刻的、内容呈现善与恶、是与非的人和事。

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绛先生认为人生是一部大书,她要把有关思索写下的文字,当做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以与已逝的钱钟书先生灵魂长相守望,“夫唱妇随”。

B.《走到人生边上》是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关于人生的哲学思考和坦率解惑,显示了她不竭的生命活力和过人的人生智慧。

C.《走到人生边上》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情去阅读,追随作者歌哭,体味人间至爱,达于至真。

D.《走到人生边上》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杨绛先生以深刻的逻辑推理,坦率明白地把自己平生所见、读者少见的奇闻逸事娓娓道来。

3.为什么说“在生命的通道里”,杨绛先生“比我们走得更深远”?请根据文中内容概括指出其原因。

 

1.C 2.B 3.①阅历丰富,且注意“平时不在意的地方”(或注意人生的细微之处);②思考深刻,“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③心态坦然,坦率明白地追问与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④摆脱一切成见,抛开“角色”与“形式”的束缚,进入新的思想领域;⑤热爱生命和生活,追求至爱、至真、至善。 【解析】 1. 试题分析:“注释”部分记的是一些令先生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恰恰印证了正文里面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 考点:筛选文章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2. 试题分析:A:“杨绛先生认为人生是一部大书”应改为“钱钟书先生认为人生是一部大书”C项“《走到人生边上》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情去阅读,追随作者歌哭,体味人间至爱,达于至真。”应改为“《我们仨》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情去阅读,追随作者歌哭,体味人间至爱,达于至真。”D杨绛先生抛开了“角色”与“形式”的束缚,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 考点:筛选文章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全文,把握杨绛先生的思想,注意关键词语,概括需全面。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9分)

秦并赵,北向迎燕。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赵王系①之。使者曰:“秦赵为一,天下服矣。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②。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且臣之使秦,无于赵之伐燕也。”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臣窃为王之。”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改动)

[注]①系:拘囚。②郄:同“隙”,嫌隙。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无于赵之伐燕也   (2)臣窃为王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

  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A燕王私下听说秦国兼并了赵国,就派遣我带着千金前来祝贺。

B燕王私下听说秦国兼并了赵国,就派出使的人带着千金小姐来祝贺

C燕王暗中听闻秦国联合赵国,为燕王出使的人带着千金小姐来祝贺。

D燕王暗中听闻秦国联合赵国,就派使者带着千金前来祝贺。

3.文中燕使说服秦王的方式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有什么主要的不同?(4分)

 

查看答案

(10分)

公输  《墨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墨子闻之,于齐  起:出发,动身

B请献十      金:名词,指黄金

C胡不乎      己:停止

D胡不我于王  见:引见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3.选文一开始即交代子墨子“行十日十夜”去“见公输盘”,其用意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同学为毕业班会准备的开场白,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与前面句子构成排比。(4分)

初中三年.光阴荏苒。忆同学少年,良多趣味。我们曾论曹操青梅煮酒,纵谈天下英雄          ……如今,这些都如片片枫叶,珍藏在我们青春的诗集中。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体市民积极参与,为把我市创建为国家级卫生城市添砖加瓦而努力。(删去“添砖加瓦”或“而努力”)

B不管天气很糟糕,但是大家去看樱花的热情丝毫未减,樱花树下挤满了观赏樱花的人(把“不管”改成“虽然”)

C.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元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不胜乐观。(将“明显”和“不足”互换位置)

D.又到酷暑时节,学校再次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独自一人去游泳。(在句末加上“的通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个建筑工地管理混乱,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错落有致,被责令限期整改。

B.新出版的百科全书汇集了各学科的名词术语,分条编排,详加解说,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C.学校团委组织志愿者利用暑期到社区参加实践活动,同学们纷纷响应,无独有偶,她也报了名。

D.多年前,妈妈为她织了一件漂亮的毛衣,直到现在她都没舍得穿一次,真可谓敝帚自珍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