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

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

B 当电影《2012》里每一个微弱的生命不断殊死挣扎时,那种生离死别使人感觉到我们似乎太渺小了,渺小得无与伦比

C 似乎人类在自然科学上一遇到“起源”的问题就一筹莫展,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思维起源都是人类碰到的几个大难题。

D 《傅雷家书》是饱含真情的经典教子之作,有人生硬地模仿这种书信体,写出的文章却味同嚼蜡,没有深意。

 

(3分)B 【解析】 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B句中“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不符合句意。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心无旁骛  妄自菲薄  苦心孤诣  相得益彰  B.名副其实  不可明状  消声匿迹  义愤填膺

C.契而不舍  克尽职守  雾气弥漫  相辅相成  D.中流坻柱  顶礼膜拜  万恶不赦  眼花瞭乱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威      笨/相形见

B/ 隔     形      真/根深

C骨/惊     落/吸      粗/心神怡

D/      丧/       紫嫣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A】一位信使早我们半天先出发了,他去报告国王我就要到了,请陛下规定一个日子和时辰,看看他什么时候高兴见我,好让我有幸去“舔他脚凳子跟前的尘土”。这是这个国家朝廷的规矩,不过我发现它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因为我到达后两天被引见的时候,他们命令我趴在地上朝前爬,一边爬一边舔地板;但因为我是个外国人,他们倒注意事先将地板清理得干干净净,这样尘土的味道倒还不是很讨厌。不过,这是一种特殊的恩典,只有最高级的官员要求入宫时才能得到。不仅这样,要是被召见的人碰巧有几个有权有势的仇敌在朝,有时地板上还故意撒上尘土。我就看到过一位大臣满嘴尘土,等他爬到御座前规定的地点时,已经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这也没有什么办法,因为那些被召见的人如果当着国王陛下的面吐痰或抹嘴,就会被处以死刑。另外还有一种风俗,说实话我也不能完全赞同:如果国王想用一种温和宽大的方法来处死一位贵族,他就下令在地板上撒上一种褐色的毒粉,舔到嘴里,二十四小时后毒发身亡。但是说句公道话,这位君王还是非常仁慈的,对臣子的性命相当爱护(这一点上,我很希望欧洲的君王都能向他学习)。为了他的荣誉,我一定要说一下:每次以这种方法将人处死后,他都严令叫人将地板上有毒粉的地方洗刷干净,侍从们要是大意了,就会因惹恼了国王而受刑。

【B】一天中午,我正走去看我的船,忽然在海边上发现一个人的脚印;那是一个赤脚的脚印,清清楚楚地印在沙滩上。这简直把我吓坏了。我呆呆地站在那里,犹如挨了一个晴天霹雳,又像大白天见到了鬼。我侧耳倾听,又环顾四周,可什么也没有听到,什么也没有见到。我跑上高地,向远处眺望,又在海边来回跑了几趟,可还是毫无结果。脚印就这一个,再也找不到其他脚印,我跑到脚印前,看看还有没有别的脚印,看看它是不是我自己的幻觉。可是,脚印就是脚印,而且就这么一个,不容置疑。脚趾头、脚后跟,是一个完整的脚印,可这脚印是怎么在这儿留下来的呢?我无法知道,也无从猜测。这使我心烦意乱,像一个精神失常的人那样,头脑里尽是胡思乱想,后来就拔腿往自己的防御工事跑去,一路飞奔,脚不沾地。可是,我心里又惶恐至极,一步三回头,看看后面有没有人追上来,连远处的一丛小树,一枝枯树干,都会使我疑神疑鬼,以为是人。

1.请写出这两段文字的作者或出处。(2分)

【A】段出自《格列佛游记》,作者是        ;【B】段出自《             》,作者是笛福。

2.你觉得这两段文字在叙事上有什么不同特点?结合文段内容简要说说。(4分)

3.如果将B段中这部作品改编成戏剧,表演 “我”的演员在戏中划线的片段表情应该是怎样的?假如你是导演,请为演员在戏中的表情写几句描述性的提示语。(80字以内)(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人生有无数的第一次,也有着无数的第二次。第二次也许是第一次的重复,但也可能有全新的发现;第二次也许会趋于平淡,但更可能绽放光彩。第二次是一种坚持,是一种回味,是一次新生……

请以“第二次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查看答案

(17分) 

花事

文文6岁那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一棵小树开满了粉红的花朵,小而密,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引来了不少小蜜蜂和白蝴蝶,过路的行人无不驻足观望。

文文不知道那是什么花,问妈妈。妈妈说是桃花。

过了半个来月,那树上的花朵落光了,枝上长出了绿叶。文文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二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粉红的花朵。

文文和爸爸路过院墙外,文文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桃花啊!

爸爸说,那不是桃花,桃花开得更大,开得更稀,颜色更红。

文文问,那是什么花?

爸爸说他见得少,不大清楚,也许是樱花。

文文一定要问个明白。爸爸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饭吃!

过了十来天,那树上的花朵全都凋谢了。文文又慢慢忘了这事。

第三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又开满了花。

文文叩开王大伯的院门,问他那树上开的是什么花?

王大伯说是一个远方亲戚给的树苗,他也不清楚,不过看样子像是海棠花。

文文从没有见过海棠花,但他似乎听人说过海棠是在秋天开的。于是又继续问下去。王大伯很不耐烦地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它又不能当钱花。

后来花落了,文文又慢慢把这事忘了。

第四年春天,王大伯院子的花如期开放,又唤起了文文的好奇心。

文文特意找来邻居家的一个读中学的大哥,问他那是什么花?

那大哥睁大眼睛,看了大半天也说不出花的名字。

文文急了,问,你不是上了生物课吗!怎么会不知道?

大哥说,甭提了,生物课是副课,全被主课老师占用了。不过看花样子像是桑树花。

文文不信,说他见过桑树花,不是这样子的。

大哥很丢面子,说,管它什么花,知道又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它!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几度花开花落。不知不觉,文文已经中学了,这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那棵小树悄悄长成了大树,树上的花越开越多,煞是壮观。可他仍不知道那是什么花。

一次,文文问生物老师,生物老师却说课本上也找不到,文文便说您教生物课,肯定知道。生物老师很生气,说,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还多着呢!知道又有什么用,你还是先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

直到l6岁那年,文文读高中,他看了很多课外书,他在读契诃夫的戏剧《樱桃园》时,从书页间看到了一幅彩色插图,图中樱桃树上的花与王大伯院子里的树上开的花竟一模一样。

文文终于知道王大伯院子里开的是樱桃花了。更可喜的是,他在这年夏天还意外地看到树枝上结满了长柄小个的红樱桃。不会错。他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他要把这个重大发现告诉每一个人。他告诉了爸爸妈妈,也告诉了王大伯等人。可是他们对此一点兴趣也没有,都说知道那是樱桃树又有什么用!

不过,文文觉得挺有用。

等到来年春天王大伯院子里的樱桃树再次开花时,文文总自豪地对围在墙外看花的小朋友说,你们都看清楚,这树上开的可是樱桃花呀!好美的花!

1.请用简洁的语言填上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1)王大伯院子里的小树开满了花;

(2)                            

(3)                            

(4)文文自豪地告诉看花的小朋友这是樱桃花。

2.从修辞角度品味“那俏丽的花枝还多情地探出墙外”一句中加点词的妙处。(4分)

3.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说文文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4.小说中文文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是否有遇到类似的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