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下面的文段(17分)
[甲]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⑥何处无竹柏?⑦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相与步于中庭:
③把酒问青天 ④但愿人长久: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乙]文中写中庭月色美景的句子是:
[甲]文中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是: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5.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两篇文章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5分)
古诗文填空。(9分)
①. 举杯邀明月, 。
②. ,清辉玉臂寒。
③.不知何处吹芦管, 。
④《鸟鸣涧》中静中有动、以动写静的诗句是 , 。
⑤.苏轼的词《水调歌头·中秋》中用自然现象来比拟人生遭遇表达作者自宽自慰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⑥《别董大》中,诗人给友人以鼓励的诗句是 , 。
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 ( )(2分)
A.古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绝句一般为八句,分为首联、颈联、尾联和颔联。
B.《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C.中国的戏曲和西方戏剧不同,它有自己独特的表演体系,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D.《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梁山好汉就有一百零八将,“豹子头”林冲就是其中之一。
结合语境,选出下列选项中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 )
A、为了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绿色蔬菜)
B、为将特将及时送到灾区,政府开辟了绿色通道(方便快捷的途径)
C、“明星学院”吸引了不少的阳光少年(活泼、富有生气的少年)
D、教育厅要求各学校阳光招生(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2分)
A.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B.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泰州人。
C. 张明不仅知道这件事,而且全班同学都知道了。
D. 学校的几个领导正在研究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对犯错误的同学,我们应真诚地帮助他,不能讳疾忌医。
B.放暑假了,李明参加了旅行社组织的“海南三日游”活动,他那被晒黑的饱经风霜的脸,让人联想起亚热带的阳光。
C.你们学校打篮球的水平实在高,我们甘拜下风。
D.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把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鼓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