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9分) 【甲】见《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9分)

 【甲】见《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1.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                     ,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                  ,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                    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        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4分)

 

1.今  齐   地  / 方   千   里 (1分) 2.略(4分) 3.广开言路(纳谏)   不杀烛邹   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均可)   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4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这里注意“刺”“闻”“轻”等关键词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试题分析:从近五年中考本类试题的形式上看,这五年的题目均为填空简答题。答题要求分为两种,即,要求答案用文中的话表述,或答案用自己的话表述。从提问内容看,所有题目都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或人物发问,目的是考查考生是不是读懂了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以讽喻方式进谏,使齐王广开言路,战胜于朝廷;晏子正话反说,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阅读(4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2.本词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的感情相比,有何异同(2分)

 

查看答案

默写。(8分,每空1分)

1零落成泥碾作尘,                     

2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渺,一叶白帆悠然的飘荡在江面上,这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的美景。

4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                       ,人迹板桥霜。

5人亦自然,人们渴望拥有“春潮带雨晚来急,                             ”的宁静,享受“                             ,村南村北响缫车”的恬淡。

6野芳发而幽香,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4分)

为激励同学们树立志向、践行梦想,某校正在开展以“青春·梦想”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材料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节选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材料二: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少年周恩来面对国难,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为人民的独立幸福鞠躬尽瘁;“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摆脱中国任人宰割、亡国灭种的危险,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强盛起来,将自己毕生心血献给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

材料三:刘伟10岁时就失去了双臂,他的梦想就是要“精彩地活”。为此,他练游泳,练习用脚打字、弹琴,还编曲填词。十余年来,他从未懈怠,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冠军,在“中国达人秀”中展现了绚丽的风采,还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既实现了他的梦想,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精彩。他曾说:“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梦想负责。”

1.请根据才一和材料二,探究个人志向与国家梦想的关系。(2分)

2.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个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2分)

 

查看答案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朝服衣冠,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甚矣(受蒙蔽)       D谤讥于市朝(讥讽.)

2.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1)时时而                (2)肉食者谋之,有何焉、

B(1)臣知不如徐公美          (2)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徐公             (2)骈死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            (2)吾欲南海

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片段,完成问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做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梦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1.能概括选取文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研究志趣正浓

B 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C 几年辛苦,完成《唐诗杂论》一书。

 D 闻一多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对这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衰微的民族要振兴,只有依靠学者的研究成果。

 B 闻一多先生兴趣广泛,不仅是诗人、学者,还钻研中国古典医学。

C 闻一多先生在努力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D 说明闻一多先生研究中华民族的文化热情极高。

3.对选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如用“钻探”而不用“研究”,既生动形象,又含义丰富。

 B 选文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如“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句,就是在记叙、描写中洋溢着赞美之情。

 C 选文句子整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D 选文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不加雕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