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目:昂起头来真美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题目:昂起头来真美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例文: 昂起头来真美 寂静。 短暂的无声后,是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 我做到了!学校70周年校庆就这样在我最后一句主持辞中圆满成功!在那一刹那间,抛却头脑中自己的所有缺点与不足,将悲观与哀愁付诸九霄云外——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与自信的喜悦。 随着人流渐渐离场,我走向后台,泪水悄悄地顺着脸颊流入嘴角,竟是清甜的。 “交给你一个任务,”那天晨会结束徐老师把我叫去大队部,一见到我便开门见山地说,“下周一是我们学校70周年校庆汇演,我打算由你和詹某某来主持,马上你要做的就是叫詹某某来办公室,根据主持词理清整个典礼流程,熟悉每一个节目,并要对主持辞进行相应的修改……总之,时间很紧迫啊!” 听了一连串的安排,我愣在原地没反应。“怎么了?”徐老师看着把头低得极低的我问道。“我……恐怕不行”,我只顾盯着地面,小声地回答,“在这么重要的校庆典礼上主持……我一定会紧张的。” 老师好像意识到了我那高频率哆嗦的双腿,笑了笑,抬起我的下巴,道:“紧张?紧张是很正常的啊,自信一点嘛,昂起头来,相信自己能行的,去吧去吧,快行动起来。” 我只好应了一声,昂着僵硬的脑袋走出了大队部。校庆典礼时长两个多小时,主持词的初稿就占整整6张纸,如果在一千余号人面前忘词岂不是很惨,我怯怯地想。 师命难违。无奈之下,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和詹同学一起对着流程将主持稿一点一点地“啃”了下来,工作告一段落,心中突然产生了莫名的成就感。 “看我们用一天的时间就将稿子弄出来了,放学给徐老师检阅一下就可以开始背稿了,多亏了有你,要一起加油啊!相信自己的能力!”我在詹同学憨憨的笑中又找到了自信。“嗯,相信自己,一起努力,”我抬起头回应他。 接下来的几天,校对、过稿、排练,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我也在成长着。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来宾的光临!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庆祝南京长江路小学建校七十周年文艺汇演到此结束。”掌声雷动,自信之旗随风扬起,昂着头目送着嘉宾们离场,帷幕落下,圆满成功!我在这个舞台上见证了自己的成长。 泪水悄悄地顺着脸颊流入嘴角,竟是清甜的…… 昂起头来真美,虽然往事如烟般飘散,但这次成功却一直照亮着我人生路途前行的方向,从此我不再胆怯和自卑,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会昂着头,勇敢地走下去…… 【解析】 试题分析:一、文题解读。(一)文题的内涵:1、信心、自信;2、内在美和外在美。(二)题目的暗示。“昂起头来”应该体现的是一个过程;“真美”暗示文章的中心。 二、写作流程:(一)拟好全文线索。自信(失去自信——重拾自信——拥有自信)(二)确定情节内核:考试。(三)写好三个波折。考试失利,心灰意冷——奋起,再次受挫——经受别人的打击,再次奋起,初享自信——拥有自信,感受“真美” 三、写作要求 1、选取具体典型的事情描写。 2、写出由不自信到自信的过程。 3、“昂起头来”的表现(即如何做到自信)要重点描写。 4、行文中适当穿插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从而为表现主题服务。 5、所写事情给你怎样的思考和启迪,要适当议论抒情提炼、升华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城市里的树

树是城市的客人,树要在客人家度过一生。

树的故乡在山林和旷野,那里有鸟语花香,有潺潺溪水,有它们相濡以沫的兄弟姐妹。如果它们的数量足够多,就构成了森林。自从有了城市,树的家族中一部分成员就背离乡,来到城市的大街小巷。树一到城市,面临的是另一种森林——由高楼大厦构成的丛林。这里没有鸟语花香,只有车水马龙;没有潺潺溪水,只有钢筋水泥。从此,树看不见了土地。

人把自己弄得彻底与大地隔绝,而树永远需要脚踏实地。但是水泥、柏油、砖块把土地覆盖,像古代犯人脖子上的枷板,把树干和树根隔开。水,泥,这是多么柔软的两个字眼,但组合成一个词时,就成为最坚硬的一种东西。城市的路面是不吸水的,每到下雨时,我看到雨水滚滚而流,流进下水道,而不是树根,我就想树渴了怎么办?因为有了坚固的路面,城市的树也就不会"落叶归根",树把叶子生出来,但叶子却找不到根,它们随风而飘,就像丢失的找不到父母的孩子。

人们不会给一棵起一个名字,树总是以类的名义而存在,比如梧桐、白杨、松柏。其实每棵树也像每个人一样是不同的。城市的树不能像山林里的树那样自由生长,经常会被修剪,砍去旁逸斜出的枝条,这种修剪不是为了让树成材,而是嫌那些多余的枝条碍事。但修剪是人的事,而长成什么样子是树的事,树永远不会按照人的意志去生长,去改变。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绝大多数的人都在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

城市的树身上,经常贴满了办证电话、招聘启事、治病广告。树不但受着污染,有时还得承受疼痛。

城市的道路不断在拓宽,而每次拓宽道路对树来说都可能是一次灾难,因为道路拓宽后原来在路边的树就处于了路中间,这些树要么被砍伐,要么被重新移到新道路和边上,反正树永远只能靠边站。但是人挪活,树挪死。树被移动后,等于经历了一场浩劫,它枝头上原先的枝条要被全部砍掉,这就像一个得了重病的人做化疗、放疗后会失去一头的秀发。多年前一次出差路过山西的一个小城,突然看见一条主干道的中央长着一棵粗壮的古树,人流车流都绕着这棵树走。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一棵长在路中间的树。我猜想,这座城市当年修这条路时,可能有关部门对这棵树的去留进行过激烈的争论,最终他们决定留下这棵树,因为这棵树的年龄比这座城市里所有的人、建筑都要老。一瞬间我竟然有一种感动,觉得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

树在城市,一生过得伤痕累累。有一次在西郊的路上,我看见一棵合抱的梧桐树被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拦腰撞断。生活中,我常常发现一些善良、正直的人受到伤害,很长时间我想不通这是为什么。看见这棵被撞断的树后,我相通了:善良而正直的人与善良而正直的树会有同样的遭遇。因为善良他们都手无寸铁,虽然他们不会伤害别人,但别人却有可能欺负他们。因为正直,他们都不会弯曲和躲闪,伤害来临时,会受伤更重。

我每天都会看见树,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发潮,总是充满伤感。城市里的树就像进城的农民工,无依无靠。它们受尽委屈,却毫无怨言,受尽伤害,却充满宽容。树最终会原谅一切,自己把伤口愈合。如果城市里没有树,只有柏油马路、钢筋水泥、高楼大厦,那么城市将会是多么地坚硬和干枯。正是树摇曳的身姿、葱茏的绿意,给了我们温柔、诗情、生动和美。

树一辈子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不言不语,一世沉默。你如果与一棵树交上了朋友,他会永远站在那里等你

1.本文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3分)

2.作者说,树在城市,一生过得伤痕累累,具体列出伤痕累累体现在什么地方?(3分)

3.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这里没有鸟语花香,只有车水马龙;没有潺潺溪水,只有钢筋水泥。

树被移动后,等于经历了一场浩劫,它枝头上原先的枝条要被全部砍掉,这就像一个得了重病的人做化疗、放疗后会失去一头的秀发。

4.因为正直,他们都不会弯曲和躲闪,伤害来临时,会受伤更重。”请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5.如何理解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区别,但现在的人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这句话?请联系本文和生活谈谈你的理解。(3分)

 

查看答案

                         地震来了怎么办?

如果现在发生地震,你有自信可以应付吗?平时又该如何做好防震准备呢?赶快来看看下面所提供的各项要点,并要记住哟!

在室内

——好可怕呀!:

①背上紧急包;

②利用垫子或枕头保护头部,迅速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像建筑物的梁柱旁边,或以比桌、床高低的姿态,躲在桌、床的旁边。

③小心不要被倒塌的家具和掉落的物品砸中。

④远离可背对窗户,以免被割伤。

糟了,被困住了,无法逃出:

①请保持冷静、清醒,不要哭闹,这样才不会很快地把氧气消耗光;

②注意其他坍塌,确认目前的位置是不是安全;

③寻找可能的出口;

④尽量朝向有光线或空气流通的地方,等待救援;

⑤吹哨子或敲打器物,发出规律的声响,等待救援;

⑥如果有食物和水,不要一次吃完,慢慢吃,等待救援;

⑦如果空间安全,体力不支时,可以试着睡觉,这样能降低忧虑,可以减少氧气和能量的消耗;

⑧要有坚强的求生意志,不要放弃希望。

在室外:

正在马路上或建筑物下:

①用书包或双手保持头部,注意可能有招牌、盆栽、空调机等物品掉落;

②远离工地、围墙、加油站、电线杆等;

③如果是在天桥工地下通道,要迅速地离开。

在野外:

远离河边、海边和崖边,并注意落石,寻找空旷的地方避难。

1.你认为这篇文章是写给哪个读者群体看的,为什么?(3分)

2.“在室内”和“在室外”的防护措施,共同强调的一个要点是      。(1分)

3.“被困”部分共8条,为便于记忆,现将有关信息进行整合,请你根据内容提示,完成下文。(每空不超过10个字)(3分)

被困时,首先要注意①              ,如果存在坍塌隐患,应尽快寻找可能出口;如果空间安全,则要减少氧气和能量的消耗。其次要②                ,尽量朝向有光线或空气流通的地方,可吹哨子或敲打器物,发出规律声响,对食物和水尽量节约使用。当然,③                也许更为重要。

4.目前科技还无法做到准确预报地震,平时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将地震可能造成的灾害减到最低。根据“在室内”部分的内容,你能对室内布置提出一些建议吗?(提出三点即可,3分)

 

查看答案

                唐太宗论弓矢

谓太子少师萧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近以弓工              (2)朕弓矢定四方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3.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3分)

 

查看答案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核舟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神情与苏、黄不。       (2)卧右膝,右臂支船。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从选文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小题1】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2分)

【小题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