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交卸 滞笨 荒谬 张皇失措 ...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交卸   滞笨    荒谬     张皇失措 B、针灸   愧怍    镶嵌     重峦叠嶂

C、典质   尴尬    烦燥     巧妙绝伦D、伧俗   鞠躬    赃物     穷愁潦倒 

 

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中的“燥”是错字,应写做“躁”。 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阻(è)         唐(tuí)    丽(qǐ)  于中(yù)

B、扣(kè)        (zhuó)     (dì)       惟妙惟(xiāo)

C、伎(liǎnɡ)     斥(hè)       屑(suǒ)    颠流离(pèi)

D、划(chóu)    椎(jí)       (xū)        连声诺(nuò)

 

查看答案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见待人接物是有讲究的。请根据自己理解,写出你的故事,或写出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果需要,请用“XXX”代替。

提示: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月,阙也

张晓风

(1)“月,阙也。”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

(2) 那解释使我着迷。

(3)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

(4)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5)“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6)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7)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8)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9)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10)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一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她们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合得起来了。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天地才结合起来了。

(11)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有了这则神话呢?

(12)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褶皱,褶皱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13)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东南”,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淼淼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然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

(14)  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15)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即使是圆规画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

(16)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不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只能做圆的“复制品”。就现实的操作而言,一截圆规上的铅笔心在画圆的起点和终点时,已经粗细不一样了。

(17)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并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球形。

(18)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有如十二点整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19)此外,我们更可以换个角度看。我们说月圆月阙其实是受我们有限的视觉所欺骗。有盈虚变化的是月光,而不是月球本身。月何尝圆,又何尝缺,它只不过像地球一样不增不减的兀自圆着--以它那不十分圆的圆。

(20)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的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恒在那里;甚至当果核深埋地下时,花依然在那里。

(21)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哪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21)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他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选自张晓风《——风荷举》,有删节)

1.文章开头两次提到“使我着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第5段画线句中“阙” 的境界?(4分)

3.简析文中引用多个古代神话传说的好处。(4分)

4.文章结尾说:“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他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其御者,詈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注释】 捽(zuó):揪。詈(lì):骂。起居:问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

(1)有卖菜翁担坐      (2)值几何?我

(3)南城兵马司指挥至   (4)贯钱足矣

2.翻译下列句子。

(1)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                                   

(2)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                      

(3)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汤敦甫具有怎样的品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