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7分) 霜雪里,白菜白 刘文波 ①读到白居易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7分)

霜雪里,白菜白

刘文波

①读到白居易一首写白菜的诗,写得真好:浓霜打白菜,霜威空自严。不见菜心死,翻教菜心甜。

②面对满园的白菜,诗人一定也觉得做棵白菜其实也是不错的。自然界的风刀霜剑带给自己的只是褪去铅华浮躁的轻松自然,霜威深重带来的只是将白菜由青涩转为饱满、甜润。霜气成了走向成熟的最后一道淬火工序。见过了霜雪,方能掘出生命的醴泉。

③经了霜的白菜如人到中年,没有了浮躁与火气,将所有的峥嵘、锋芒内敛为馥郁和充实。密植着繁茂的心事,向内心生长,在内里生花。

④过去,农村几乎家家都要种白菜。从立秋下种,到小雪收获,要经历八个节气的孕育。这段日子里,白菜娉娉袅袅地长在农家的地头、院落,成为一首小令,一首长调。别看白菜还小,从初生到刚长出几片肥硕鲜嫩的绿叶,便繁衍着农家的饭碗的清香。清晨,母亲踩着晨露间(jiàn)下一筐嫩苗,回家洗净准备下锅,心急的父亲往往先用焦黄的煎饼卷起几棵嫩叶,吃得齿颊生香,如春来吃荠菜春卷一样有味。满嘴的青绿金黄,教人解馋。母亲则是将洗净的小白菜用热水汆一下,切成细末,再加豆面,做成白菜小豆腐吃。豆香、菜香很能打牙祭,熨帖胃肠的。一顿吃不上,下顿用麻油、葱花、姜丝炼锅,炒着吃,比原来更有滋味。让我们吃得热汗直流。

⑤过了小雪,菜窖里、屋檐下,挨挨挤挤的堆满了青绿的白菜。如同院子里成山的柴火一样,让人感到今冬温暖无忧,安眠稳睡,不必再担心大雪封门了。因为那是一冬的菜蔬。

⑥母亲常将未卷结实的白菜洗净了,砍去根,腌成咸菜,十几日,菜叶通体微黄,酸咸可口,拌合着粗茶淡饭,将清清淡淡的日子调剂得活色生香。

⑦卷得结结实实的大白菜,如同庄稼人的言谈举止一般实在。母亲能变换出多种花样做成一日三餐。蒸、闷、溜、炒,不变的是白菜,丰盈的是日子。白菜的宽厚大度,让冬日的农妇有了施展自己的余地。而其中最顺口的是母亲做的蒸白菜。进了腊月,蒸上一锅大白菜,悠悠的日子就有滋有味过去了。

⑧蒸白菜做法很简单,将三两棵大白菜洗净外面的叶子,备好料,油盐、葱姜、桂皮、豆瓣酱,炼锅,将白菜一片片的下锅细火焖炖。经济宽裕时,买几斤猪大骨,或者宰只自家喂的小笨鸡,先将鸡或骨头蒸至八成熟,再下白菜炖。这时炖出的白菜香而不腻,久吃不厌。在我们那儿叫蒸鸡白菜或鸡扎。客人来了,捞上一碗白菜,再用一层嫩嫩的鸡脯肉盖在菜上,就满眼是肉了。如群山落雪,层次分明,能上得了酒宴大席的,也很能调动我们的馋虫,肉香诱人啊。现在想来,那披在菜上的丝丝鸡肉,是黄公望的披麻皴①,倪云林的折带皴②,养眼养口的滋润。而那时是不能领略出这层诗意画意的,只体会到肉味的鲜美。   

⑨齐白石老人的白菜萝卜同样也可以入得画的。一幅写意白菜萝卜,俗得可爱,有世俗烟火味。拍卖会上,拍出几百万几千万的价格,在人们眼里已不是一颗白菜。这其实是背离了白石老人的心意的。此时,白菜已与世俗无关。

(选自《知识窗》2013年第1 期)

【注释】①黄公望,中国元代书画家,有《富春山居图》等传世。披麻皴,山水画皴法之一,画法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故曰“披麻皴” 。②倪云林:元代画家、诗人,其作画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

1.文章第①段引用白居易的诗开篇,有什么作用?(4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这段日子里,白菜娉娉袅袅地长在农家的地头、院落,成为一首小令,一首长调。

3.文章主要讲述了白菜在农家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文末却笔锋一转,写齐白石老人画里的白菜萝卜,甚至说“白菜与世俗无关”,是否离题?对此,你怎么看? (4分)

 

4.作者笔下的白菜有哪些特点?作者通过对白菜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5分)

 

1.引出写作对象,突出白菜不惧严寒、饱满甜润的特点;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为全文奠定赞美的感情基调。(4分) 2.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菜很长的生长期内的不同姿态之美,使农家人的生活富有诗意和韵味,表达了“我”对它的喜爱之情(4分) 3.并不离题;文末写齐白石老人画里的白菜萝卜,其实是突出白菜在世俗生活中的寻常与普通,而“白菜与世俗无关”的看法,则是就齐白石白菜萝卜的画作拍出高价而言,突出表达普通的白菜作为艺术品的高贵,并非是否定白菜本身。同时照应了开头白居易对白菜的赞美。(两个方面每个2分,共4分) 4. 特点:不畏严寒、外形优美、实在、食用方式多样。宽厚大度、饱满甜润 人生态度:平凡而不平庸,世俗而不低俗。虽然普通但是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共5分,语言条理1分,“特点”“态度”各2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通常有两种情况:一个是点题,与题目呼应,也可以是引出中心内容;另一个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章第①段引用白居易的诗,属于第一种:引出中心内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重在分析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效果,一般格式为:生动形象+句子意思+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 4. 试听分析:通读全文,找出描述白菜特点的词语、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写出即可;答第二问应理解课文,结合文章的主旨,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3分)

舌尖上的军队

①曾几何时,一档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在央视热播,笔者就来说说舌尖上的军队。

②二战中,美军士兵对装备的午餐肉罐头深恶痛绝,他们甚至编出很多段子来调侃这种罐头。然而,在战时的英国,午餐肉罐头被当地百姓当作圣诞菜肴享用。这种落差就是国力的体现。

③越战之后,美国淘汰了老旧的马口铁罐头包装口粮。硬质罐头的重量、硬度影响了携带的便捷性。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美国开始采用一种被称为软罐头的包装技术。采用软包装不仅拥有和马口铁罐头同样的保质期,还便于携带和空投。包装废物在战时也易于被掩埋或者带走。在执行秘密任务时,也不会因为碰撞而发出声响。

④最早使用软罐头技术的是美军特种部队。他们经常需要在越南丛林中执行超过十天的远距离巡逻或者偷袭任务,携带传统的硬质罐头非常不便。美军后勤部门拿出用于医疗包装的高分子材料包食物给士兵吃。美国一直用最新的科技来推动军队的饮食进步,并将其视为战斗力的一部分。

⑤除了软罐头之外,营养支持技术也是来自于美国军方。营养支持本是医学专门技术。上世纪50年代,美军开始研究此项医学技术,通过给士兵注射营养液便可以维持生存,而且达到无损健康、保持精力旺盛的效果。美国军方打算送宇航员上太空,不进食则无需考虑宇航员的排便问题。最后这个实验失败了,因为即便什么都不吃仍然会有排便,人体的胆汁需要通过排泄系统排出。这种技术被用于治疗消化道出现问题的重症病人。中国就有因为癌症需要切除整个肠道和胃部的病人一直靠营养液维持生存,甚至结婚生子并存活。军队餐饮科技的进步实际上可以推动民用商业领域的进步。

⑥上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配发新型单兵口粮。这是一种可以自热并且携带安全的前线口粮。为了避免口味单调,美军开发出二十多种不同的菜品,甚至为回教徒和素食主义者开发出专用的口粮。

⑦我军有无类似的军用口粮呢?

⑧我军后勤部门一直在研发各种军用食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压缩饼干。压缩饼干可被视为炒面的升级版,当初制造压缩饼干是希望方便携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缩饼干的口感和营养也有所改善。有很多人认为,压缩饼干是一种泡过之后可以变得很大的食品,这并不是制造者的目的。压缩饼干的单位热量也谈不上很高,至少与同等质量的肉类比没有什么优势。整体而言,这是一种不算先进的单兵口粮。

⑨中国真正具有技术含量的军用食品是脱水米饭,最早发明脱水米饭的是旧日本军队。中国改良了日本的技术,只要加入少量热水,脱水米饭就可以食用,口感也接近一般的米饭。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效仿美国研制了类似的单兵自热食品,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了十多种不同的改良型号,适用于各个军兵种。

⑩一个国家的军队是否强大,不完全在于拥有多少飞机坦克航母,而吃饭的水平往往能体现其后勤能力。对军用食品的研制开发,是军队建设今后不断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1.从全文看,军用食品要具有哪些特点?(4分)

2.根据第⑤段内容,请给军方“营养支持技术”下定义。(3分)

3.文章第⑧段加点的“不算先进”能不能改为“不先进”?请结合文段内容回答。(3分)

4.下列有关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介绍了美国和中国的军用食品发展情况,其中介绍美国军用食品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

B.文章标题化用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神秘的军方信息生活化,新颖别致,容易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C.文章第⑤段中举中国癌症病人靠营养液维持生存的事例,意在说明将医学上的营养支持技术运用到军用食品研制上是无法实现的。

D.中国在军用食品技术研制发展上,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这更需要我们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军用食品的技术含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满分5 manfen5.com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卿今者才略,非吴下阿蒙

(2)不敢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结友别            足肤皲裂不知        

B始就学          以衾拥覆,久而

C大兄何见事晚乎    从乡先达执经叩问

D蒙辞军中多务      无从致书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甲、乙两文同为劝学,试分析孙权的劝学和宋濂的劝学有何不同。(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4分)

舟中读元九①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①元九,是作者的好友元稹,当时被贬通州。作此诗时,白居易也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1.诗中的词句富有象征意义,如“天未明”象征             ,“逆风吹浪”象征            。(2分)

2.诗卷已读完,诗人“犹暗坐”。此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2分)

 

查看答案

请在横线上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3分)

聆听自然,万物皆有情。小雨淅沥,泉水叮咚,诉说着心中的喜悦;夜莺歌唱,喜鹊报春,讲述着人间的欢乐;                                  。让我们心存感恩,为它们赞美,为它们歌唱:赞美这成长路上风霜雨雪的奇观,歌唱这前行途中鸟语花香的陪伴。

 

查看答案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3分)(不超过20个字)

南都讯 (记者徐显强索契冬奥会出现了一个新的表演项目——吊(掉)环。北京时间2月8日凌晨进行的开幕式出现了意外一幕,体育场半空的一朵雪绒花没能如愿盛开,奥运五环变成了四环。

刚开始不久,进行到演员表演阶段时,伴随着优雅的音乐,体育场半空出现5朵巨大的雪绒花,最后雪绒花绽放变成奥运五环标志。不过就在此过程中意外发生了:五环右上角的一朵雪绒花迟迟傲然不动,最终只幻化成了四个白色的圆环,五环标志变成了“四环外加一片雪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