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①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②,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舣船:船靠岸边。②吕马童:秦末人,少与项羽有旧,归汉为郎中骑将。③面:侧面以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持短兵接战。 ⑵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忍杀之,以赐公 以其境过清
B.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 籍独不愧于心乎 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D. 乃自刎而死 环而攻之而不胜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4.你对项羽乌江自刎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请简要说明理由。(2 分)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①至若春和景明 ②沙鸥翔集
③吾谁与归 ④此乐何极
⑤或异二者之为 ⑥先天下之忧而忧
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画两处)(1分)
予 尝 求 古 仁 人 之 心
3.“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两种“乐”有 何不同?
塞下曲 (其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①。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下列选项中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点明季节、天气、地点,照应题目中“塞下”,写边塞苦寒。
B.颔联,写战士听笛子吹奏折杨柳曲,去寻觅春天的愉悦心情。
C.颈联宵眠枕玉鞍也许更合军中习惯,不言“枕”而言“抱”,紧张状态尤为突出,似乎一当报警,“抱鞍”者便能翻身上马,奋勇出击。
D.尾联“愿”、“直”, 语气斩钉截铁,一派心声,喷涌而出。
名著阅读。(共4分)
他明白他如今终于给打败了,没法补救了,就回到船梢,发现舵把那锯齿形的断头还可以安在舵的狭槽里,让他用来掌舵。他把麻袋在肩头围围好,使小船顺着航线驶去。航行得很轻松,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他此刻超脱了这一切,只顾尽可能出色而明智地把小船驶回他家乡的港口。夜里有些鲨鱼来咬这死鱼的残骸,就象人从饭桌上捡面包屑吃一样。老人不去理睬它们,除了掌舵以外他什么都不理睬。他只留意到船舷边没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小船这时驶来多么轻松,多么出色。
1.文段中的 “他”名字叫 ,塑造这一形象的作家是 。(2分)
2.文段中的 “他”称自己“如今终于给打败了”,请联系小说内容说说“他”是否是一个失败者。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共4分,每小题2分)
A.2014-04-22光明日报报道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11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2.9%;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构成图如下:

B.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省城不少中小学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有的学校举办了古诗文朗诵、读书卡、读书小报、笔记摘抄等内容,还有的学校同学们将一年中读到的最精彩的好书,以演讲的形式推荐给全校同学。
A.从上面国民倾向阅读形式构成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2分)
B.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用恰当的修改符号直接在原句上修改。(2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用正楷字按要求默写。(共8分,每小题1分)
⑴商女不知亡国恨, 。 (杜牧《泊秦淮》)
⑵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⑶好峰随处改, 。 (梅尧臣《鲁山山行》)
⑷ ,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⑸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大道之行也》)
⑹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⑺怕会有鲛人在岸, ? (郭沫若《静夜》)
⑻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何其芳《秋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