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上漂(唱) 老汉心并非铁石块, 是留是丢几徘徊...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上漂(唱)

            老汉心并非铁石块,

            是留是丢几徘徊……

狗娃(抓住一线希望,急唱快板)

           比男娃子更勤快,

           能干粗活能挑抬。

           下河帮你洗铺盖,

           煮饭帮你劈干柴……

           你桌上只添一双筷,

           不贪嘴,不挑菜,

           学本事,听安排……

           爷爷呀——

           你收个孝顺的孙女划得来!

水上漂(唱)

           可怜可爱,

           好灵好乖,

           催人滚滚泪!

           背着狗娃揩……(返身望天三思)

           雁鹅阵阵飞天外,

           炊烟袅袅起楼台。

           家香烟今何在?

           愧对祠堂祖先牌。

           养儿方能续后代

           女生外向遭祸灾。

           事出无奈,

           快快丢开。

           狗娃休把老汉怪——

           重男轻女自古来!

        水上漂心一横,跺脚踢开女孩,跳上小舟,轻篙一撑,船如箭发,开往下游。

        狗娃沿着河岸追赶小舟,踏进浅水呼唤爷爷,水漫到膝,波涌到腰……

        水上漂回头一看,女孩在水中沉浮!

水上漂     死丫头,不要命了!

           老汉嘴上大骂,行动却很果断——投河救人!

           艺人不愧外号水上漂,弄潮之术极高,迅速救起女孩。

1.剧中提示“抓住一线希望”具体指什么?判断正确的一项(    )

A.水上漂毫不犹豫地要认“狗娃”为孙女。

B.水上漂富于善心,在是否收留狗娃上犹豫不决。

C.狗娃不愿认水上漂为爷爷,想过自由自在的流浪生活。

D.水上漂不想收留狗娃,想让她离开他。

2.水上漂不想收留狗娃,是因为他认为(  )

A.狗娃是个女孩,却女扮男装欺骗了他。

B.狗娃是个女孩,力气弱,不能为他养老。

C.水上漂认为“养儿方能续后代”,狗娃是个女孩,不能为他传宗接代。

D.水上漂历经了岁月的沧桑,变得冷漠,毫无同情心,无论男孩女孩,他都不想收留。

3.对“狗娃”和“水上漂”的性格分析不恰当的是(  )

A.狗娃勤劳能干;水上漂心地善良,直率豪爽。

B.狗娃机灵懂事,乖巧可爱;水上漂重男轻女。

C.狗娃知恩图报,水上漂有情有义

D.狗娃不诚实,女扮男装欺骗水上漂;水上漂冷酷无情,对狗娃的苦苦哀求毫不动心。

4.作者表达了什么主题?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批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B.狗娃经历曲折,渴望亲情,磨难中不改勤劳能干、感恩图报的优秀品质。

C.水上漂作为民间艺人,遍尝人间辛苦,但劳动人民的心地善良、重情重义的品质熠熠生辉。

D.写了狗娃落入水中,水上漂奋力相救,表现了他见义勇为的精神。

5.节选部分的人物台词的特点是(   )

A.语言整齐,雍容典雅。B.幽默诙谐,机智风趣。

C.通俗浅显,富有情味。D.粗犷豪放,顿挫有力。

 

1.B 2.C 3.D 4.D 5.C 【解析】 1. 试题分析:结合前文水上漂的唱词“是留是丢几徘徊”可感知水上漂心地善良,在是否收留狗娃上犹豫不决,狗娃也正是把这一点作为能够留下来的唯一的细微的希望。因此选B。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从“我家香烟今何在?愧对祠堂祖先牌。养儿方能续后代,女生外向遭祸灾”可明确水上漂想买一个男孩是为了能够传宗接代,所以选C。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结合原文可知狗娃并不是诚心欺骗水上漂,是因为被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贩子所逼才女扮男装,所以她是一个勤劳、善良、机灵、懂事,而且知恩图报的小女孩;水上漂是深受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影响而重男轻女,但他在发现了狗娃是女孩后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留下了狗娃,而非像狗娃前几次遇到的人一样被转卖,再则发现狗娃掉水里,赶紧救起了狗娃,所以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因此D是错误的。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D项狗娃是因为追赶水上漂落水,而水上漂本来是放弃了狗娃不再管她,可见狗娃落水,水上漂救她,表现了其的善良、淳朴。而非见义勇为,因为“见义勇为”是指“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所以D是错误的。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句中人物是社会底层人物,说话浅显易懂,但由于人物充满了情感,台词也体现了这一特点,所以语言风格是“通俗浅显,富有情味”。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了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下列选择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她的丈夫钱钟书是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 围城 》。

B镶嵌: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突出老王瘦弱无力,行动不灵活,僵直的状态。

C强笑:勉强做出笑容。含义:对他给“我”送鸡蛋、香油,表示感激;“我”看到形容枯槁的老王不愿意搭理他。

D前3段使用的描写手法有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其中着笔最多的是神态,这样描写的作用是突出老王极差的健康状态,暗示他不久于人世。                         

2.选文第三段画线部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王在重病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给我,报答我对他的关照,令我非常的感动。

B我看到形容枯槁的老王很紧张,所以才数不清具体的数目。

C在我看来,这份情谊弥足珍贵,是无法用鸡蛋的数目来衡量的。

D老王死的前一天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我”给他钱,表现了老王和作者的善良。   

3.“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对于“愧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而作者对外表不美、甚至有点丑的老王的同情、宽容一直持一种俯视态度,所以“愧怍”。

B老王这个不幸的人, 是可尊敬的,值得赞美的,可是在他生前,作者却没有充分理解他,没有充分被感动。这就使作者,在后来渐渐明白过来时,感到十分“愧怍”。               

C作者愧怍自己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应有所同情、有所宽容的人,却没有理解他的高贵的品格,甚至连感都没有,就那一点感动都是在他死后才有的。但这时说什么都来不及了。

D 作者的愧怍是因为人家在生命最后时刻来关顾自己的时候,却没感觉,没有感动。她惭愧、她内疚集中在,当时自己只对人家的外貌有感觉,而对人家崇高的内心却没感觉。

4.学了本文,你有怎样的感悟? 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每一个人都应善待不幸者。

B从政策如何倾向善良的不幸者的角度。

C从善良者个人如何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角度。

D加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B.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 

C.“好吧。”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

D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查看答案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为报倾城随太守,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B.出则无法家拂士,入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孟子两则》)

C.蒹葭采采,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周南·蒹葭》)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查看答案

下面一句话的谓语和宾语分别是(  )

我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A我     背影               B看见    马褂

C看见   背影               D我      马褂

 

查看答案

下面的几句话,恰当的语序是  

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

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

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

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

A.⑥④②①③⑤                          B⑤④①③②⑥

C.⑤③①⑥④②                          D⑤④②①③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