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人生的不足和知足(16分) 冯小燕 不管多么优秀的人,总有所不足,有所不能,有...

人生的不足和知足(16分)

冯小燕

不管多么优秀的人,总有所不足,有所不能,有所不及。一个政治家不可能处理好改革中的每一个细节,一个科学家不可能精通科学的每一个领域,一个企业家不可能占领每一个市场,一个文学家也不可能写好所有种类的作品,一个旅行家不可能走遍世界的每一个乡村……这就是任何一个人的不足。

懂得自己的不足,就会懂得贪图无所不能,只能一无所能;试图无所不知,只能一无所知;企图无所不有,只能一无所有。专心致志地学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见异思迁、三心二意,就会懂得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和自觉,常常以人为镜“照差距”,以事为例看不足,以己为训查过错。不断完善自我,修正自我,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少犯错误的人,一个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就会懂得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借助他人的力量和智慧来延伸你的能力,而不孤芳自赏、自以为是,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

不管多么富有的人,他所享用的物质资源总是有限的。殷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但他自己也只有一个普通的胃;秦始皇筑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但他自己也只是一个五尺之躯。多么好吃的饕餮之徒,他朵颐之快也必须有间隙,否则就会消化不良。多么生猛的登徒子,他的床笫之欢也必须有节制,否则会肾亏。每一种生理享受都会餍足并严格遵守着过犹不及的法则。这说明                        

④知足既是一种清醒,更是一种心态。一个人一生的确无需享用过多的东西,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善待自己,不必活得那么紧张焦虑。在功名利禄面前,坦然面对各种诱惑;在物欲横流之中保持平常之心、知足之心。这样才会使内心和谐快乐,“看庭前花开花落,任天外云卷云舒”。也正是因为明白了这一点,才可以不抱野心,不怀不切实际的幻想,才能心无旁骛地扛起肩上的职责,尽到自己应尽的本分,踏踏实实地去做成几件事。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说明自己在成长;知道自己不需要什么,说明自己在成熟。成功不只是要善于抓机遇,而是要善于放弃诱惑。有所放弃,才能有所收获。每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毅然地放弃一切诱惑和不适合自己的目标、计划和行动。

⑤天地悠悠,人生有限。人不可能同时走上两条不同方向的道路,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明星的鲜花掌声和隐者的清逸自在……总之,不可能把所有好处都占完。知足,就是知生命的缺陷,知人生的“不足”;知“不足”,就是“知足”

1.请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2.请根据第段内容,用简要的语言在空白处补写一句话。(3分)

                                                                        

3.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分)

                                                                    

4.按照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请你用简要的语言理清思路。(4分)

提出问题:先指出人生有不足,并要认识自己的不足。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5.请谈谈你对第⑤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1.人要认识人生的不足,并要懂得知足。 2.一个人必须知足。 3.举例论证。 4.分析问题:通过举例指出一个人必须知足,在知足中保持平常心态,才能永葆快乐;解决问题:强调观点,知“不足”,就是“知足”。 5.知道了人生的不足,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就不会过度地追求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让自己拥有一颗平常的心,知足的心,内心才能达到和谐快乐。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段的中心话题是“人生的不足和知足”,与此有关作者要表达自己观点的一句话可归纳为“人要认识人生的不足,并要懂得知足”。 学习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即作者对某一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观点、看法、意见等。(1)论点的形式:完整的陈述句(2)论点的位置:标题、开头、结尾、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句)(3)文中表达不集中时,则需要概括。本题就是要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一个人必须知足”。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第三段举了殷纣王、秦始皇等反面人物的事例,突出了人生知足的重要性,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用简要的语言表述文章的思路。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知“不足”是指什么, “知足”是指什么,这两者有何联系,就能正确领会此句话的含意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旷野与城市(21分)

毕淑敏

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

我听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兄长。

惟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越来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

城市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如果有一双慧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所震撼。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喧嚣不已。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人们为了从一个城市,越来越快地到达另一个城市,发明了各工各样的交通工具。人们用最先进的通讯手段联结一座座城市,使整个地球成为无所不包的网络。可以说,人们离开广义上的城市已无法生存。

我读过一则登山报道,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勇敢者,在返回营地的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困,且无法营救。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接通了他与家人的无线电话。冰暴中,他与遥距万里的城市内的妻子,讨论即将出生的孩子的姓名,飓风为诀别的谈话伴奏。几小时后,电话再次接通主峰,回答城市呼唤的是旷野永恒的沉默。

我以为这凄壮的一幕,具有几分城市和旷野的象征,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到处文明的痕迹,迟到于后来的人们,几乎以为自己被甲执兵,无坚不摧。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

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溢光流彩的文明。旷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的接受着。但旷野一旦反扑,人就一筹莫展了。尼雅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

人们建造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市,以满足种种需要,旷野日益退缩着。但人们不应忽略旷野,漠视旷野,而要寻觅出与其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善待旷野就是善待人类自身。要知道,人类永远不可能以城市战胜旷野,旷野是大自然的肌肤。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根据全文,说说旷野与城市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2.根据全文内容,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文章为什么要引述登山者的故事?(4分)

 

4.文章开头把城市比作缀在旷野的“银扣”,后面却又把城市比作楔入旷野的“巨钉”,二者有什么不同?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

 

                                                                      

5.请你结合今天的城市化进程,谈谈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和自然相处。(3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2分)

学校团委会决定举行“五四”青年节文艺汇演活动,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该次活动写几句简短的开场白。(要求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内容里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蒋门神见了他,心里先欺负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他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他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

1.这段文字中“他”的名字叫          ,这个人物出自作品《        》。(2分)

2.这段文字的故事情节叫                        。(2分)

 

查看答案

古诗词默写填空。(10分)

[小题1]请将下列古诗词默写完整。

                    , 丁壮在南冈。             (白居易《观刈麦》)

② 更深月色半人家                    。          (刘方平《月夜》)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④莫道不消魂,                    。             (李清照《醉花阴》)

                    ,坐断东南战事休。          (辛弃疾《南乡子》

⑥官船来往乱如麻,                    。          (王磬《朝天子 咏喇叭》)

⑦巧笑东邻女伴,                    。            (晏殊《破阵子》)

 ⑧零落成泥碾作尘,                    。         (陆游《卜算子 咏梅》)

[小题2]酒不知和多少文人骚客结下不解之缘,是诗词中非常活跃的音符。请写出古诗词中带“酒”字的连接两句:                                       

 

查看答案

联系上下文,以“小溪·大海”为内容,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4分)

娇弱的小草感谢大树替它遮风挡雨,挺直的大树感谢小草替它衬托伟岸;美丽的鲜花感谢大地哺育了它的芳香,辽阔的土地感谢鲜花为它装点希望;                     。我们拥有一个美丽的世界,她无私地给予了我们许多,许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