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在下面的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将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空格涂黑,然后完成写作。 题...

请在下面的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将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空格涂黑,然后完成写作。

题一:等待

题二:春日正当时

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字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例文】 等待 疲倦的闹钟在桌子上不厌其烦地,嘀嘀嗒嗒地走着,我漫不经心地拨弄着那支充满考场味道的饱经沧桑的圆珠笔 明天,分数都可以出来了吧我的天!我肯定完了! 唉…… 闭上眼睛,脑子里无论如何也显现不出昔日美丽的“风景”,心中涌出的却净是做题时的“哭爹喊娘”我试图把这些不快乐的东西扔进垃圾桶,任其腐烂变臭,可是忧虑和等待总像不定时的炸弹,让不安和恐惧钻透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竟然却又恰到好处的不麻木。 我的数学,天哪,后面一道应用题估计就错了13分,如果前面再被哪位“好心”的老师查出错误来,那分数简直就低得可怜! 还有亲爱的科学,科学啊……虽然我仍用饶有兴趣的眼神看着你,可是我却经常在科学老师面前抬不起头这一次虽说感觉还不错,可我依然相信,你,还是不会给我好脸色! 至于令人尊敬的历史,唉呀,上次期中考就差点不及格,这一次经过热心同学的调查,本人已发现选择题错了5道,抑或是更多让我想象一下历史老师吧,他一定会把我的试卷揉成一团,在地上当皮球拍 哦,对了,怎能忘记英语呢?那试卷简直是什么跟什么呀,考到的却偏偏是我没复习到的或许到哪一天,英语老师会拍拍我的肩膀,然后意味深长地看着我,说:“这位同学啊,老师自认为没有能力教你了,另请高明吧!” 分数啊分数,你怎么还不出来,害得本小姐我苦苦等待,胡思乱想,估计再过不了多久,我将会被认为是本世纪初最伟大也最无辜的疯子 等待,真是一种受罪,它让你不得不理清所有的思绪,同时又不失时机地照上一束强光,暴露于你那颗早已不堪一击的脑袋前更可恶的是,它还给你找来无数根导线,一不小心,爆炸的烟雾就弥漫你的全身,剥夺你所有的力量现在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 抬眼一望,什么,写了这么长一篇文章,此刻才北京时间20点26分52秒?哦,亲爱的玉皇大帝,耶酥大哥,你让我这漫漫长夜如何熬啊? 【解析】 试题分析: 命题设计  种子发芽需要等待,幼苗出土需要等待,花蕾绽放需要等待,果实成熟需要等待,冬去春来需要等待,酿造美酒需要等待,蛹化成蝶需要等待……万事万物发展皆有规律。在生命的长河里,在每时每刻,在经意与不经意间,都留下了我们等待的身影,演绎着人间的一幕幕悲欢离合的故事。慈母等待远在异地的游于归来,等待是一种孤独的守望;热恋的人等待着约会的另一方的到来,等待是一种甜蜜的期盼;垂死的人等待着死亡的到来,等待是一种残酷的折磨;还有众多学生等待高考,全国人民等待祖国统一,饱受战火洗礼的人民等待世界和平……;你的生命中也有等待的故事吗?你见到、看到,听到过一个个等待的故事吗?他们会触发你什么样的联想呢?    写作导引 此题蕴含哲理,注重思辨,回归人文,回归生活,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审视自我、关注社会、思考人生——   等待是一个老话题。一般构思角度为:等待的方式──消磨时光,软化意志的消极等待和信念未泯,进取拼搏的积极等待;等待的时间──发令枪响前的瞬间等待何其短暂,可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我们等待了几千年,何其漫长;等待的心情──“等你等得好心痛”是一种急切心情,“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的等待是一份美丽心情,此外还有忧郁的、焦灼的……不一而足。这些都是常规立意。 如果换一个视角,追根溯源,就会发现,等待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心灵的期待。心灵的等待包括两种:柔情的感性等待,智慧的理性等待。如此立意,便可独辟蹊径,写出新意。 等待的心情或是自由的,自信的,乐观的,浪漫的,憧憬的,悠闲的,快乐的,平和的;或是压抑的,犹豫的,悲观的,无聊的,绝望的,焦急的,忧郁的,灰色的。 写作前首先要体察“等待”的含义。“等待”有多种含义,有时它是一种消极姿态,有时它是一种等待时机、静观其变的冷静姿态。“等待”还是一种对世事的洞察,对自己的克制和约束,是一种生存策略。同时,“等待”具有等待与勃发的矛盾因素。文章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写,有理有据即可。 三、 素材积累 1、等待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待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等待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待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等待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等待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等待是一种充满希望的心态。种子在泥土中等待,因为它渴望光明;太阳在云层中等待,因为它渴求辉煌;青果在枝头上等待,因为它期盼成熟;我们在今天等待,因为我们向往明天。 3、等待既不是“守株待兔”,也不是“坐享其成”,等待是一个奋斗的过程。它需要“读书破万卷”的努力,它需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恒心。  4、我们应该学会等待。在等待中蕴积力量,在等待中涵养锐气,在等待中寻觅机会。用等待驱散阴霾,用等待走出逆境,用等待迎接命运的挑战。  5、“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是等待,“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是等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是等待,夜来香在等待夜幕的降临……  等待是生命的一种常态,等待中有对幸福的渴盼,有对往事的追悔,有韶华空逝的危机,有命运改变的转机,有酸甜苦辣,有悲欢离合。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21 蓝天中学9月10日组织同学们开展了庆祝教师节的活动。作为校报通讯员,请你写一则消息,报道此次庆祝活动的情况。

要求:自拟标题,内容符合要求,语言通顺,不超过2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共8分)

①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人格的养成具有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作用。时下一些人没有敬畏,不知珍惜,究其原因,是不懂孝与俭。在家教中应该力倡孝与俭,它们是敬惜之心的发端。

②为了教育子孙后代,古人精心制定了一些家规家训,其中,孝与俭是我国传统家教的重要内容。曾国藩针对子弟生长于富贵家庭、惯于养尊处优的情况,在家训中,特别强调了“尽孝悌”、“倡勤俭”,教育子女要敬老爱幼,衣勿华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教导子孙要赡养父母、尊敬父母,崇尚“俭而不吝”。这些家教,在约束子弟、和睦家族家庭、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③今天,我们所说的孝是指善事父母。首先是物质上赡养父母,其次是顺从,言语和气、态度谦恭、及时回应父母的要求。孝的最高层次是发自内心、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对父母的敬爱。

④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子女正确的孝顺观,可以使子女懂得奉养父母,侍候长辈,是分本。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美德,也是一个人爱家爱国的出发点。

⑤俭朴是人对待物质的一种态度和精神,体现出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成果的珍惜。诸葛亮的《诫子书》不足白字,思想深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至今仍然被奉为圭臬。司马光专门写了一篇《训俭示康》,指出崇俭戒奢、劳谦终吉。《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告诉我们                       

⑥因此,在家教中倡导俭朴,能够培养人们从小自我克制欲望的能力和精神,使人不滋生贪婪物语,不贪图享受,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献。

⑦在家庭教育中从小培养敬老尊长,参加劳动等意识和习惯,从而体会劳动的不易和父母的辛苦,才能使人具备孝和俭的美德。

【注】圭臬:借指准则和法度。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 请在第⑤段横线处填上一句话,阐明《朱子家训》中的话与本段论点之间的联系。(3分)

3.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3分)

 

查看答案

文段二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名称,因为他经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是丝绸。而另一些学者则有不同的看法。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由东向西运送过丝绸。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主要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的主要是什么呢?

考古发现,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和田玉首开了我国中原与边疆、与西方交流的运输通道。到了汉代,丝绸商人利用这一古老的“玉石”通道又发展了丝绸贸易,中原地区的西域玉石消费量更是随之大增;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从西域来的玉石广泛用作饰品、礼器、艺术品等。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欢迎的物品。可以认为“丝绸之路”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

根据文段二的内容,写出“另一些学者”关于“丝绸之路”名称的“不同看法”及其理由。(8分)

答:看法:                                                                        

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共12分)

                                文段一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朝与西域的使者、商人开始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和欧洲,又把西亚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东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后,西汉的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一条通往西方的海上交通贸易要道。从广东出发,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在此,中国的瓷器、丝绸、糖、五金等多种货物被运送至埃及、罗马,并进口香料、宝石等。有的学者根据陆上丝绸之路加以引申,称它为海上丝绸之路。至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繁盛。

根据文段一内容,请写出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发展的两个表现。(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一生最大的勇敢都来自母亲》,完成后面的题。(共15分)

                       一生最大的勇敢都来自母亲

                                     余秋雨

    一

九旬老母病情突然危重,我立即从北京返回上海。

②妈妈已经失去意识。我俯下身去叫她,她的眉毛轻轻一抖,没有其他反应。保姆说曾问她想吃什么,她回答:“红烧虾。”医生再问,她回答:“橘红糕。”说完,她突然觉得不好意思,咧嘴大笑起来,之后就再也不说话了。橘红糕是家乡的一种食物,妈妈儿时吃过。

③生命的终点和起点,在这一刻重合。

④在我牙牙学语的那些年,妈妈在乡下办识字班、记账、读信、写信,包括后来全村的会计工作,都

由她包办。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她总是带着我。至今我仍记得,妈妈坐在床沿上,告诉我什么是文言文,什么是白话文。她不喜欢现代文言文,说那是在好好的头上扣了一个老式瓜皮帽。妈妈在文化上实在太孤独,所以把我当成了谈心对象。我7岁那年,她又把扫盲、记账、读信、写信这些事全都交给了我。 

⑤我到上海考中学,妈妈心情有点儿紧张,害怕因独自在乡下的“育儿试验”失败而对不起爸爸。我很快让他们宽了心,但他们都只是轻轻一笑,没有时间想原因。只有我知道,获得上海市作文比赛第一名,是因为已经替乡亲写了几百封信;数学竞赛获大奖,是因为已经为乡亲记了太多的账。

⑥医生问我妻子,妈妈一旦出现结束生命的信号,要不要切开器官来抢救,包括电击?妻子问:“抢救之后能恢复意识吗?”医生说:“那不可能了,只能延续一两个星期。”我们决定:让妈妈走得体面和干净。

⑦我们知道,妈妈太要求体面了,即便在最艰难的那些日子,服装永远干净,表情永远优雅,语言永远平和。到晚年,她走出来还是个“漂亮老太”。为了体面,她宁可少活几年,哪里会在乎一两个星期?

⑧一位与妈妈住在同一社区的退休教授很想邀我参加他们的一次考古发掘研讨会,三次上门未果,就异想天开地转邀我妈妈到场。妈妈真的就换衣梳发,准备出门,幸好被保姆阻止。妈妈去的理由是,人家满头白发来了三次,叫我做什么都应该答应。妈妈内心的体面,与单纯有关。

⑨妈妈如果去开会了,会是什么情形?她是明白人,知道自己只是来替儿子还一个人情,只能微笑,不该说话,除了“谢谢”。研讨会总会出现不少满口空话的人,相比之下,这个沉默而微笑的老人并不丢人。在妈妈眼里,职位、专业、学历、名气都可有可无,因此她穿行无羁。

⑩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大弟弟完全是在妈妈的手臂上死而复生的。年轻的妈妈抱着奄奄一息的婴儿,一遍遍在路边哭泣、求人。我和大弟弟都无数次命悬一线。由于一直只在乎生命的底线,所以妈妈对后来各种人为的人生灾难都不屑一顾。

我从小就知道生命离不开灾难,因此从未害怕灾难。我历险4万公里被国际媒体评为“当今世界最勇敢的人文教授”,追根溯源,就与妈妈有关。妈妈,那4万公里的每一步,都有您的足迹。  

妈妈,这次您真的要走了吗?乡下有些小路,只有您和我两人走过,您不在了,小路也湮灭了;童年的有些故事,只有您和我两人记得,您不在了,童年也破碎了;我的一笔一画,都是您亲手所教,您不在了,我的文字也就断流了。

我和妻子在普陀山普济寺门口供养了一棵大树,愿它能够庇荫这位善良而非凡的老人,即便远行,也宁谧而安详。

1. 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③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2. 作者认为母亲是“善良而非凡”的。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3.作者是如何做到把对母亲的感情写得真挚深切、十分感人的?试举例分析。(不超过150字)(7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