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活板》,完成后面的题。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

阅读《活板》,完成后面的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 “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 填空。(4分)

(1)《岳阳楼记》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中“具”通“俱”,是“全、皆”的意思,《核舟记》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一句中“具”是“具备、具有”的意思,文中“则第二板已具”中“具”的意思是:                 

(2)《陈涉世家》中“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一句中“为”是“被”的意思,《小石潭记》中“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中“为”是“成为”的意思,文中“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中“为”的意思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有奇字素无备者      翻译:                                        

3. 本文内容简明,条理清晰。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第空用原文回答,其它空用自己的话回答。每空不超过4个字)(3分)

文章第②段,首先介绍活板的   ①               方法;其次介绍制版和印刷的方法,并且说明了印数越多越能体现的优点是   ②                 ;然后,介绍了贮字的方法;最后与木制字模作比较,介绍  ③                 的优点。

 

1.(1)具备 (2)被 2.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 3.①活字制作 ②极为神速(瞬息可就) ③胶泥制字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文言文实词的一词多义,这需要根据句意进行判断。(1)根据语境,“则第二板已具”中的“具”是动词,因此应该是“具备”。(2)“其 印为予群从所得”中的施动者是“予群从”,而受动者是“印”,所以“为”是“被”。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时注意关键实词,“奇”是生僻,“素”是平时。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根据要求划分第②段的层次,分别概括层意,注意题干要求:②空要用原文回答,概括内容不能超过4个字。 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3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       时期的诗歌305篇。《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如运用大量的重章叠句,描绘某种场景,充分表达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例如我们学过的《          》中,写主人公与“伊人”隔水而望,通过反复咏叹,突出了   ③   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

 

查看答案

默写(8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2)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1分)

(3)刘禹锡《陋室铭》中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2分)

(4)下面一组图画根据《桃花源记》绘制而成,描画的是渔人刚一出山洞时看到的景象。请你在图片2与图片3的横线处填上最恰当的语句(用原文回答,每空不超过4个字)(4分)

满分5 manfen5.com

 

图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满分5 manfen5.com

 

图2:                            

满分5 manfen5.com

 

图3: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鹰张开翅膀在蓝天上摆成一个一字。许久,身子一斜,任凭气流托着它回旋。

B.试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然后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

C.分藏于大陆和台湾的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首次在台湾“合璧”展出。

D.“怎么对珍珍说呢”?路上,我低着头,掂着漂亮的折叠伞,心里一阵犹豫……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乡愁打动观众心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舌尖2》)开播后,在网络和电视上创造了收视奇迹,并跃居微博话题榜首位。许多观众说,喜欢《舌尖2》就是因为它不仅拍摄了美食,更讲述了做美食的人和事。其中浓浓的乡情更让不少背井离乡打拼的人留下了眼泪。也有网友说,看到人们为准备食材付出的艰辛,让我们在体味美食的同时,学会感恩。

A温情催人双泪垂           B体味美食学感恩    

C佳片掀起收视潮           D新作追求国际化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苇塘的秋天到了,苇顶的穗子由绿变黄继而变白,               。一些带着绒毛的草籽在风中          ,要人带它们到远方去落户。

A.像一塘白发的老人     飞扬起来,落在人的肩上、头发上

B 像涌起的白色浪花     飞扬起来,落在人的肩上、头发上

C 像一塘白发的老人     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脚

D 像涌起的白色浪花     不甘寂寞,插进布眼,爬在裤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