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后面题目。(4分)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假山和池沼,文中先介绍说明假山,再介绍说明池沼,重点说明的是假山。
B.本语段的中心句是第①句。
C.本语段采用了总分的结构,说明的顺序是逻辑顺序。
D.“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这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2.“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一句中的“大多”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阅读下面名著,完成后面题目。(4分)
《水浒传》最后一回(第一百二十回)写到:宋江喝了朝廷赐的毒酒,自知遭奸人陷害,将不久于人世,虽然自己“死不争”,但担心兄弟李逵在自己死后闹事,“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于是唤李逵来,在给他的酒里面“下了慢药”。请阅读下面与此事有关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回到润州,果断药发身死。李逵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莽。”嘱罢而死。从人置备棺椁盛贮,不负其言,扶柩而往。
1.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李逵性格中 的一面,从全文来看,他的性格还有 的一面。(2分)
2.《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的最后结局大都悲惨,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2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请对诗中“断”、“复”二字作简要赏析。(3分)
2.简要分析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请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3分)
某校在学校礼堂举行“文明美德伴我成长”的主题演讲比赛。比赛进行到一半时,不少同学在下面讲小话,影响了会场秩序。小华作为演讲比赛的主持人,他对大家说:“
”小华说完,会场立刻安静了下来。
将下面打乱顺序的几句话进行正确的排序是 (只填序号)。(2分)
①旧社会男女有别,双主不能见面,只能借助屏风了。
②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
③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
④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⑤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在教室里读书”中的“在”是动词。
B.“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这句的主语是“大自然”。
C.“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寄予的厚望中,‘高尚品格’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高尚品格’占据”。
D.短语“节约风尚”“传遍校园”“振兴黄冈”“调整状态”的结构不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