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11分)
“沙漠章鱼”——千岁兰
在非洲纳米比亚和安哥拉边界的纳米布大沙漠中,生长着一种奇异的植物,名叫千岁兰。顾名思义,这种植物可以在干旱的沙漠中生活上千年,据科学家测定,最长寿的一株千岁兰已经活了2000多年。

纳米布大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年降水量不足25毫米,有时整整一年都不下一次雨。我们很难想象,在如此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千岁兰竟能屹立不倒,长存千年。千岁兰一般生长在沙漠中宽而浅的谷地内,根深深地扎在沙石之下,它们的茎十分发达,最长可达两米,直径最大可长八米。也就是说,千岁兰的高远不及它的粗,虽然这样看起来不够壮观,却能有效地保护自己,避免被风暴折断。
每一株千岁兰的顶部边缘都长着两片长长的叶子,宽约30厘米,长约2至3米,这两片叶子一旦长出后,就与整个植株相伴终生,不离不弃。千岁兰这样做是“有目的”的,因为千岁兰的叶子里含有许多特殊的吸水组织,能够吸取空气中的少量水分,使它能够在久旱不雨的沙漠中有力地存活下来。
当然,天下之事,有利必有弊,叶片越大,越容易失去水分,也越容易枯死。
千岁兰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干早、沙石的不断磨损、狂风的蹂躏,叶片前端最容易失去水分,从而干枯。可是,要想获取空中稀有的蒸汽和水分,又必须保持叶片旺盛的生命力。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千岁兰将珍贵的水分储存在粗壮的颈部内,前边的叶子枯死了,后边新生的叶子就赶紧补上,如此循环,生生不息。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它的叶子不老、不衰、不损伤。而事实上,千岁兰叶子基部有一条生长带,那里的细胞有分生能力,不断地产生新的叶片组织,前面的刚刚干枯,后面的就紧紧跟上,以补充叶片的损失。一些存活了上百年的千岁兰,叶子往往被分裂成许多的细片,大风一吹,就散乱扭曲,远远盟去,犹如一只只匍匐在沙漠上的大章鱼,因此千岁兰又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沙漠章鱼。
千岁兰是雌雄异株植物,开花时许多穗状花序在茎顶部边缘上生出。由于花序有鲜红的苞片,因此颇为艳丽,为沙漠增添了异彩。千岁兰年年开花。在茎顶上表面,出现一些同心沟,在同心沟的外方沟内抽出球果状的花序;花片鲜红色。种子的外面有翅膀,随风散落到各处安家。
尽管千岁兰生长在大雨十分罕见的环境中,但由于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沙漠上牛毛细雨经常光顾,因此沙漠上的千岁兰不但旱不死,反而能长命千年,形成了世界上最为珍奇的植物景观。
——节选自《百科知识》第121期(有删改)
1.从内容上分,这篇文章属于 说明文,它的说明对象是 。(2分)
2.为什么“千岁兰”被称为“沙漠章鱼”呢?(2分)
3.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据科学家测定,最长寿的一株千岁兰已经活了2000多年”一句中,加点的字能否删除?为什么?请说明理由。(2分)
5.“千岁兰”为什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还能长命百岁、不断繁衍呢?(2分)
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5分)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①觇:察看,窥视。②摆扑:扭动摔打。③反侧倾跌:形容蛇挣扎的样子。④据:占据 。⑤攫(jué):钳制,用爪抓取,这里是刺入的意思。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1.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节奏。(2分)
寻 途 登 觇 见 巨 蛇 围 如 碗 摆 扑 丛 树 中 以 尾 击 树 树 枝 崩 折。
2.螳螂和蛇打斗,结果蛇 ,从这个结果,你明白了 的道理。(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0分)
幼时记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为之强( ) 2.私拟作群鹤舞空( )
3.凹者为壑( ) 4.鹤唳云端( )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物外之趣 B.方为秋田之害
C.心之所向 D.问塔动之因
3.请翻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一句。(2分)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句的“其中”指代的内容是什么?(原文的句子回答)
5.阅读了此文后,请你分析一下,作者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
赏析下列古诗,完成后面小题。(2分)
十五月望月
王建(唐)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中,“无声”二字包含意思丰富,请说说妙在何处。(2分)
按要求默写。(每题1分,共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 ,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3.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 。(《古诗十九首》)
5.林则徐在他的总督府写下对联:“海纳百川, ; ,无欲则刚”,用来自勉。
6.《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 。
7.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两句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8.《秋词》一诗中,诗人一反前人悲秋之作,写出了秋高气爽的独特感受,其中“ ,
”写出了秋天胜过春天的原因。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繁星 春水》是冰心在泰国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B.《以虫治虫》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他的《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
C.苏轼是我国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写了许多气势磅礴的词,也写了一些风格清新的词,如《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反映了诗人仕途失意,任然幻想超然物外,表达了诗人旷达乐观的情怀。
D.英国作家马克吐温在他的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塑造了一个活泼聪明勇敢的汤姆形象,给人以深刻的生活启示,他的另一部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同样以清新简约的语言和充满率真童趣的笔调,揭示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