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诗歌(4分) 山居秋暝(王维)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空山新雨后,天气...

阅读下列诗歌(4分)

山居秋暝(王维)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两首诗歌中的“空”含义有别,前者的意思是                ,后者是                   。(2分)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都借助于景物描写,营造出了幽静的环境气氛。

B.都是山水田园诗,且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都歌咏了隐逸的情趣,有一种悠闲适意的情调。

D.都表达出诗人希望早日脱离尘世、遁入空门的思想。

 

1.空灵 使……空(明) 2.D 【解析】 1. 试题分析:读懂两首诗,了解意境,根据诗句从形容山中环境和人的内心环境来理解两个“空”的不同。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抓住各项表达中的要点,根据自己掌握的诗歌知识,理解诗的内容,一一比较判断。王维的诗并没有“遁入空门”的思想,只是对大自然的描写表达追求自由美好的心情。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15分)

1.                       ,鬓微霜,又何妨?          (《江城子·密州出猎》)

2.衣带渐宽终不悔,                       。          (《蝶恋花》)

3.                       ,浓睡不消残酒。            (《如梦令》)

4.学而不思则罔,                       。            (《孔孟论学》)

5.必先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查看答案

作文(60)

题目:珍贵的礼物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28)

父亲的请帖

乔叶

父亲一直是我们所惧怕的那种人,沉默、暴躁、独断、专横,除非遇到很重大的事情,否则一般很少和我们直言搭腔。日常生活里,常常都是由母亲为我们传达圣旨。若我们规规矩矩照办也就罢了,如有一丝违拗,他就会大发雷霆,龙颜大怒,直到我们屈服为止。

父亲是爱我们的吗?有时候我会在心底里不由自主地偷偷疑问。他对我们到底是出于血缘之亲而不得不尽的责任和义务还是有深井一样的爱而不习惯打开或者是根本不会打开?我不知道。

和父亲的矛盾激化是在我谈恋爱以后。

那是我第一次领着男友回家。从始自终,父亲一言不发。等到男友吃过饭告辞时,父亲却对男友冷冷地说了一句:以后你不要再来了。

那时的我,可以忍耐一切,却不可以忍耐任何人去逼迫和轻视我的爱情。于是,我理直气壮地和父亲吵了个天翻地覆。一一后来才知道,其实父亲对男友并没有什么成见,只是想习惯性地摆一摆未来岳父的架子和权威而已。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我的激烈反应大大深化了矛盾,损伤了父亲的尊严。

你滚!再也不要回来!父亲大喊。

正是满世界疯跑的年龄,我可不怕滚。我简单地打点了一下自己的东西,便很英雄地摔门而去,住进了单位的单身宿舍。

这样一住,就是大半年。

深冬时节,男友向我求婚。我打电话和母亲商量。母亲急急地跑来了:你爸不点头,怎么办?

他点不点头根本波关系。我大义凛然,是我结婚。

可你也是他的心头肉啊。

我可没听他这样说过。

怎么都像孩子似的!母亲哭起来。

那我回家。我不忍了,他肯吗?

我再劝劝他母亲慌慌张张地又赶回去。三天之后,再来看我时,神色更沮丧,他还是不吐口

可我们的日子就快到了,请帖都准备好了。

母亲只是一个劲地哭。难怪她伤心。爷儿俩,谁的家她也当不了。

要不这样,我给爸发一个请帖吧。反正我礼到了。他随意。最后,我这样决定。

一张大红的请帖上,我潇洒地签了我和男友的名字。不知父亲看到会怎样。总之一定不会高兴吧。不过,我也算是尽力而为了。我自我安慰着。

婚期一天天临近。父亲仍然没有表示让我回家。母亲也渐渐打消了让我从家里嫁出去的梦想,开始把结婚用品一件件地给我往宿舍里送。偶尔坐下来,就只会发愁:父亲在怎样生闷气,亲戚们会怎样笑话,场面将怎样难堪……

婚期的前一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雪。第二天一早,我一打开门,便惊奇的发现我们这一排宿舍门口的雪被扫得干干净净。清爽的路面一直延伸到单位的大门外面。

一定是传达室的老师傅干的。我忙跑过去道谢。

不是我。是一个老头儿,一早就扫到咱单位门口了。问他名字,他怎么也不肯说。

我跑到大门口。门口没有一个扫雪的人。我只看见,有一条清晰的路,通向着一个我最熟悉的方向一我的家。

从单位到我家,有将近一公里远。

沿着这条路,我走到了家门口,母亲看见我,居然愣了一愣:怎么回来了?

爸爸给我下了一张请帖。我笑道。

不是你给你爸下的请帖吗?怎么变成了你爸给你下请帖?母亲更加惊奇,你爸还会下请帖?

父亲就站在院子里,他不回头,也不答话,只是默默地、默默地掸着冬青树上的积雪。

我第一次发现,他的倔强原来是这么温柔。

1.段中圣旨的含义                             2分)

2.给第处填上准确的标点符号。(2)

他对我们到底是出于血缘之亲而不得不尽的责任和义务还是有深井一样的爱而不习惯打开或者是根本不会打开?

3.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请帖是指                             父亲的请帖是指                                                    。(6分)  

4.联系上下文,分析下面2句独句成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A.这样一住,就是大半年。B.从单位到我家,有将近一公里远。

5.文末发现了他的倔强原来是这么温柔是因为(         )(4分)

A.用扫雪的方式向即将结婚的女儿表达他深深的歉意。

B.用扫雪的行为邀请我回家,原谅之前的任性。

C.默默掸雪的动作让感受到了父亲的慈爱。

D.对于即将出嫁的女儿,父亲已不再与之争吵。

6.本文主要通过侧面描写刻画父亲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20分)

从三到万

马南邨

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终南jié    径呢?这是许多初学的同志时常提出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一定说能或不能,都不恰当。这要看学习的是什么人,学什么,用什么方法等等,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是,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

文化这个词儿在外国文里本来就是积累的意思。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很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这是符合于一般规律的正确方法。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力,还要靠记忆力,而无论一个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无论有多强,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哪一个妄人如果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

有一个故事在明清人酌笔记中重复出现了多次,尖锐地讽刺了这种妄人。这个故事是说: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nuò)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cù)之,其子恚(huì)曰:天下姓氏夥(huǒ)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这个故事比较通俗易懂,有的相声演员也曾讲过。但是,人们大都只把它当做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我的看法不是这样,我以为我们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吸取一些关于学习方面的经验教训。

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成败。初学的一个最重要关节,就是在刚刚学会一、二、三或外国文ABC等等的时候,有一些轻浮的人,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往往就欣欣然起来,以为得矣,得矣,什么都懂得了。这也好像学打拳的人,刚学会几个动作的时候,多半以为自己很了不得,处处想跟别人较量几下子。倒是学得多了,真正有了一些本领,才反而虚心起来。由此可见,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是自命不凡;越是有本领的才越谦虚谨慎。

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要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而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因此,好的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应该给学生一个印象,觉得入门不难,往后才能越学越有信心。而学生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他以为从此可以不必再请老师了。殊不知他根本还不曾入门,只学会一、二、三,对于所谓六书等起码的知识一点也不懂,所以他父亲叫他给姓万的亲友写请帖,他就傻眼了

实际上,一、二、三这三个字的确很好认,而从三到万,从文字结构上说却经过了许多复杂的变化。要懂得这些变化,也好像其他各种知识一样,必须逐渐学习,并且需要老师指导,不可能只凭件么天才就可以很快学会的。如果完全没有人教,倒很可能什么也学不会。我们之所以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理由也就在此。

我们不懂的东西还很不少,都迫切需要虚心学习。但是,在学习上有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从三到万这个故事似乎对我们有一些启发。我们无妨以此为例,举一反三,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加强我们的学习吧。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jié       

2.段中除了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外,还运用         论证的方法。(3分)

3.本文论证严密,开篇提出了                         的论点,再从                和古代一则故事得到的教训两方面加以论述,然后又从                                     两点经验教训中告诉我们怎么做,最后总结全文。(9分)

4.下列句子可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积土成山,积水成渊。B.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C.书非借不能读也。    D.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5.请结合相关链接的内容,仿照例句补写一个越是有本领的才越谦虚谨慎的事例。(3分)

相关链接:1949527日,上海解放。带着战火硝烟的陈毅在第二天,便以市长的身份正式接管了上海市政府。刚解放的上海各种物品奇缺,特别当陈毅市长了解到市民缺乏盘尼西林等药品时,他连夜登门造访深居简出、闭门著书的化学家齐仰之,请他出面主持此类研究工作。但齐几番推脱,后来陈毅终于用他的真诚,让齐仰之欣然同意主持筹建盘尼西林药厂。

例句: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12分)

宋太祖怕史官

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恕,诘其故。对曰:

臣以尚急于口弹雀。上愈怒,以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注释】弹雀:拿弹弓打小鸟。尚:还是。  于: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其人俯拾齿置于怀  徐        

(2)有史官书之      当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含义(3分)

上怒,诘故。

3.从文中看,上的是                  的是                 2分)

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个贪玩又专制霸道的昏君。

B.是个专制但知错就改的明君。

C.是个胆小又笼络人心的昏君。

D.是个有大胸怀大气度的明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