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3分)
蓝天保卫战:雾霾多发启动PM2.5监测之旅
①2011年入秋以来,多地频发的雾霾天气将PM2.5推向了舆论的风头浪尖。其实PM2.5由来已久,早在1997年美国便提出了PM2.5的标准。到2010年底,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
②PM2.5究竟为何物呢?“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那PM2.5又是从何而来? PM2.5不是凭空产生的,从工厂、燃煤到汽车尾气的工业燃烧,从树叶、藤蔓到秸秆的作物燃烧,从烹饪做饭、抽烟、甚至使用发胶的燃烧活动,都会产生PM2.5。
③秋冬季一直是我国雾霾多发季节,雾霾天气多发导致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空气污染加重,甚至出现短时间的重度污染。据气象部门统计,入秋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确实偏多,先后共发生12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程,并具有雾霾日数多、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与常年同期相比,河北中东部、天津、安徽中东部、江苏大部、湖南西南部、广西大部和广东西部等地雾霾日数偏多5-20天,局部偏多20天以上。
④越小的颗粒对人体的危害越大,而且对降低能见度加重雾霾天气的作用也越大。PM2.5容易被吸入人体,而且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在降低能见度上,PM2.5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灰霾天,PM2.5的浓度明显比平时高,PM2.5的浓度越高,能见度就越低。
⑤PM2.5超标对农业也有不利影响,有研究表明,灰霾天气太多,农作物减产可达2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员王亚强认为,“对农作物的影响应该是间接的,比如在污染严重的时候,会影响太阳辐射,不利农作物吸收太阳光等等。”
⑥据了解,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环保部门的网站上,对于PM2.5的监测与标准的制定过程有非常详细的备忘录。美国从1997年发布标准到2000年全国监测常规化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澳大利亚2003年发布非强制标准,随后即开展全国监测。
⑦目前,上海、广州、南京、青岛等城市已经展开对PM2.5的监测工作。早在2000年,上海便开始了PM2.5研究和监测试点,目前技术部门主要在做技术的比对工作。广州市共设立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国控点10个,各区、县级市自动监测站点28个。此外,青岛市从2012年开始在七区五市范围内启动雾霾PM2.5监测点的逐步布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基本监控项目中增设了PM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
⑧我国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且在极短时间内集中爆发,各种污染交织。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这些一时难以改变的现实令“打击”PM2.5格外困难。而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减排最大的难度,就是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⑨从1998年的北京“蓝天”计划,到2005年的首钢搬迁,北京等各大城市探索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之路一直在进行,然而要真正实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用绿色发展之路换蓝天,仍然任重而道远。
1.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其用意是说明___ ___
表达作者___ ___(3分)
2.第③段画线句“与常年同期相比,河北中东部、天津、安徽中东部、江苏大部、湖南西南部、广西大部和广东西部等地雾霾日数偏多5-20天,局部偏多20天以上。”
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表达作用是 (3分)
3.本文条理清晰,请分别概括第②段至第⑦段的内容。(9分)
(1)何谓PM2.5及其产生的原因。
(2) _________ 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 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 _______
4.根据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3分)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可入肺颗粒物。
B.PM2.5对于人类的健康危害很大,对农作物也有直接影响。
C.上海在2012年开始全面启动PM2.5的研究和监测布控点。
D.消除环境污染任重而道远,关键是先要调整各种能源结构。
5.第⑧段写到:“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这些一时难以改
变的现实令“打击”PM2.5格外困难。”你还能想到上海这座城市哪些“一时难以改变的现实”,以及针对这些现实的改变措施。(5分)
一时“难以改变的现实” | 针对这些现实的改变措施 |
(1)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 | (2)以污染较少的绿色能源为主导 |
(3)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数量 | (4) |
(5) | (6)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8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1)一日三至弗得见( ) (2)亦可以止矣 ( )
1.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B.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C.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么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D.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我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2.齐桓公之所以赢得了许多国君相率而朝,是因为他能够“ ”(2分)
3.故事写齐桓公“一日三至弗得见”“五往而后得见”,并不是要突出他的坚毅性格,而是要强调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3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作者以“_______”一词既点明时令,又表达了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与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2分)
2.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2分)
A.“黯黯生天际”,指愁绪生于天际,写出了主人公沮丧的心情。
B.“草色烟光残照里”,既是写眼前的实景,也是内心愁苦的写照。
C.“强乐还无味”,作者借酒浇愁,已把苦涩的愁绪抛到了九霄云外。
D.“为伊消得人憔悴”,暗喻词人情深志坚的理想,是全词点睛之笔。
默写。(18分)
1.岱宗夫如何?____________。(《望岳》)
2.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匹马戍梁州。(《诉衷情》)
4.爱上层楼,________。(《书博山道中壁》)
5.浮光跃金,____________。(《岳阳楼记》)
6.________,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请以“ ,也是一种享受”为标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认真审题,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③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除诗歌外);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15分)
罗布泊的奇观
(1)整个罗布泊地区,东迄玉门关,西至铁干里克,南达库姆塔格山,北到库鲁克塔格山,面积约有10多万平方公里,同中原和华东地区的一个省差不多。仅库姆塔格沙漠就有20000平方公里,干涸的罗布泊古湖盆有3000平方公里,现代湖盆也有2500平方公里。①据记载,这一带的年降雨量只有10毫米。②水就是生命。③任何出入罗布泊地区的旅人,都是从四五百公里以外的地方带足淡水。④这样大的地区水却十分缺少。⑤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就是为了寻找救命的水而蒙难的。⑥地下水倒有,但却酷咸不能饮。再一个问题就是风沙剧烈。罗布泊地区几乎无日不风,每年有八级以上的大风80多天,通常都是四五级风。古人有写流沙的诗:“无端昨夜西风急,尽卷波涛上山岗。”这里真是波浪滔滔,排山倒海。第三是高温,特别是夏季,最高气温常在50℃左右,地面温度可达70℃。
(2)在罗布泊古湖盆的东、西、北部,有3000平方公里的“雅丹地貌”。那是一些形状奇异、大小不等、排列有序的土丘。土丘鳞次栉比,有的拔地而起,A;有的匍匐在地,B;有的怪异,像神、像魔鬼;有的肃穆庄重,像城堡、像帐幔、像房屋。每当云影掠过,或细风撩起轻沙,土丘似乎缓缓漂移,像航船启程,如鲸鱼遨游……真是千姿百态。这种繁星搬的土丘构成的地貌,地理学家们称之为“雅丹”。“雅丹”是维吾尔语,其含义至今不明,是已被地理学家们借来称谓这种地貌的专有名词了。
(3)雅丹地貌中最为壮观的是“龙城”。在罗布泊古海的东北部有一片风蚀最烈的地区,土丘高峻似城郭宫阙,其形似龙伏卧。
(4)罗布泊汇积着来自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水流带下来的盐分。湖水干涸之后,积盐裸露地面,又经日晒、风吹,龟裂成形态和色泽各异的盐壳,从罗布泊到玉门关,200公里长的疏勒河故道,布满盐壳。有的和着白垩矿物,呈白色;有的混着细沙,呈黄色;有的杂着枯草枯叶,现出黑色;有的是纯盐的结晶体,映着青天,碧蓝透亮;有的如雪花一样,浮于地表,色彩缤纷;有的高达八九十公分,长达二三米,翘起后成拱形如桥,自然界真是千奇百怪。
(5)沙漠也会唱歌。夜宿沙子头,总会听到沙子响动的声音。心境好的听着像渔歌抒情,心境不好的听来如怨似泣。原来,沙丘上沙粒滑动的时候,它们中间的孔隙时大时小,空气中沙粒的流动中产生振动发出声音。有人说敦煌有“鸣沙山”,那么,罗布泊则是“鸣沙海”了。
1.第(1)段中画线部分①—⑥句的语序明显不当,请选出排列恰当的一项。(3分)( )
A. ④ ② ① ③ ⑥ ⑤ B. ① ③ ② ④ ⑥ ⑤
C. ④ ① ⑥ ③ ② ⑤ D. ② ④ ⑥ ① ③ ⑤
2.下列从第(2)段A、B两处抽出的①②两项内容,①应填 处, ②应填 处。(2分)
①如柱、如树、如竹、如伞 ②似狮、似虎、似龙、似牛
3.选出对(2)(3)两段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 (2分) ( )
A、介绍罗布泊古湖盆东、西、北部的雅丹地貌的特征
B、说明雅丹地貌的形成原因
C、以罗布泊地区雅丹的地貌为例,说明“雅丹”一词的地理学含义
D、展示罗布泊地区雅丹地貌的奇异景象
4.用第(4)段中的词语填空。(3分)
第(4)段说明的对象是 ,作者是抓住 和 这两方面的特征作具体描述的。
5.就下列说明方法,从原文的第(1)段中各摘录一例,写在横线上。(2分)
列数字: 作比较:
6.根据第(5)段说明的内容,分小点写出产生“鸣沙”现象的必备条件。(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