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13分) 无价的奖赏 ①当她猛然发现身边的手提包不见了时,吓得冷汗涔...

阅读下文。(13分)

无价的奖赏

①当她猛然发现身边的手提包不见了时,吓得冷汗涔涔。那手提包里的钱和银行卡都在。其次,关乎“命门”的是海关进出口手册和关税证明的单据,一旦丢失,将给她所在的报关公司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

②她失魂落魄,跌跌撞撞到广场派出所报了案,然后,又心急如焚地雇来了三个人,让他'举着写有“一万元悬赏”的寻物牌,来回走动。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这时候,广场派出所的民警打电话来说,有一个人拾到棕色的提包。她急三火四地赶到派出所,的确是她的手提包,她惊喜地叫起来,可是等她打开拉链,却傻了眼,包里空空如也。像迎头挨了一瓢冷水,她心里的希望一下子熄灭了。

③拾到包的人是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衣着破旧,看起来挺精神的。民警悄悄告诉她:“这男孩在假期经常来广场拾破烂,上次,他也说是捡到了提包,来交还失主,哪知失主说,就是这男孩在他坐的地方转来转去,不一会提包就不翼而飞,失主一口咬定,包就是他偷的。结果那失主不但没给赏金,还管那孩子要包里少的钱,甚至动了粗。”民警看了看男孩又说:“我怀疑,这次他又故伎重演,要不,我们仔细地盘问盘问,看看有什么破绽?”

④她忙摇摇头,即使以前男孩有过劣迹,她也不愿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怀疑和猜测他这次的诚心。许是猜出了民警和她谈论的内容,男孩涨红了脸,紧咬着下唇,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分辨道:“包是捡的,不是偷的。”

⑤她走上前去,拉过男孩的手,拍拍他的肩膀,说:“小兄弟,姐姐相信你,即便你只是送来了空提包,也谢谢你。”

⑥直到夜幕降临,也没有奇迹出现,她心灰意冷地往回走,月色清凉如水,冷得让她心寒,突然,身后窜出一个人来,往她怀里塞了个方便袋,然后掉头跑开,消失在幽暗的小巷里。

⑦等她从凉恐中回过神来,惊奇地发现,方便袋里竟是那些让她忧心如焚、想用一万元“赎回”的票据。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她恍惚置身于不敢惊扰的梦境中一般。

⑧除了现金,一切失而复得,还多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曾经,我把拾到的提包交给失主,却被失主反咬一口,诬赖我是小偷,我当时很后悔把包给了他。今天下午,当我看到地上的提包时,我心情很复杂,但还是不由自主地捡起了它,怕失主着急呀!这次我得做得聪明点,于是先交上空包,投石问路。没想到,你不仅相信我,还握了我脏兮兮的手。赏金我是不会要的、其实,你已经给了我比任何金钱都贵重的奖赏,那就是尊重和信任,我收下了,也谢谢你。请你一定相信我,我捡到包时里面就没有钱。

⑨她呆呆地站在夜色里,心动如潮,为那个受了委屈依然善良的男孩,为那个在困境中生存但内心并不贫穷的孩子。她总以为能让人心动的是金钱,却不知道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是人的体态、言语和笑容衍生出来的温暖与尊重。多少怀揣着真诚而来的帮助,多少明媚而纯粹的心境,被我们审视、猜忌和怀疑的目光灼伤,变得冷漠而麻木。其实,每一个善意都该得到尊重,容不得一丝龌龊的猜疑。

1.文章用了一定的笔墨写另一个丢包人,这对表现丢包的女士起什么作用?(2分)

2.请将男孩归还女士丢失物件的两个情节,按顺序填入下列空格。(2分)

拾提包——(            )—— (            )

3.本文的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请从文中任选…例,对此加以简析。(3分)

例句:                                                                         

简析:                                                                           

4.认真研读⑧自然段中男孩所留小纸条上的内容,自拟一道题日,给出答案。(3分)

题目:                                                                           

答案:                                                                           

5.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请用一句话写出你阅读本文后最深的一点感悟。(3分)

 

1.另一个丢包人的无端猜忌,怀疑与丢包的女士形成对比(说对丢包的女士起“衬托”、“反衬”或“烘托”作用亦可)(1分)。突出了丢包的女士的真诚待人和尊重他人的鲜明的个性(1分) 2.(2分)还空包送票据(每空1分) 3.【示例】“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例子典型1分)天色逐渐变晚,而丢失的提包毫无着落,烘托了丢包的女士焦急的心情。(分析突出了景物特色和人物心理特征2分。下同)【示例】“月色清凉如水,冷得让她心寒。”月色以“清凉”来形容,给人的感觉是“冷”“心寒”,很好地烘托了“她”心灰意冷、情绪低落的心境。 4.【示例】题目:小纸条上的内容对男孩归还女士丢失物件的两个情节起何作用?(15分)答案:对先还空包后送票据的原因作了必要交代。(15分,答非所问不给分,下同)【示例】题目:小纸条上的内容可以看出小男孩有什么精神品质?答案:受了委屈依然善良;坚决不要奖金,不为金钱所动。 5.【示例】只有真诚和善意才能消除隔阂。【示例】对每一个卑微的善举都应该心怀感恩。【示例】善意终归会得到别人的尊重。(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内容,比较两人行为的不同,从描写人物的衬托方法方面分析概括,说明表现人物的品质。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在文中找到“男孩归还女士丢失物件的两个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来概括情节点,语言要简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对人物活动的场景进行描写,属于环境描写。其主要作用有铺垫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要具体根据文章来分析。本题要求“简析”,针对本文来说即要求说清楚表现了人物什么心理活动。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阅读文中“小纸条上的内容”,从它与文中情节的关系或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作用方面提出问题,然后解答问题。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5. 试题分析:了解文章内容,抓住人物的行为表现,从“真诚”这个角度来谈感想。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1 2分)

(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3分)

2.乙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分)

3.“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3分)

4.“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地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可否删去?(3分)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题(8分)

战争使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21世纪的今天,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九一八”的炮声,卢沟桥的枪声,南京大屠杀中死难同胞的呼告声,时时警醒我们。为此八年级(1)班开展了一次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请你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据新华社沈阳918  今年918日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0周年纪念日。当天下午,东北三省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撞钟鸣警仪式,用钟声和警报声警醒人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916分,由中央有关部门、东北三省政府、解放军以及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撞钟手,一起推动钟槌击响警世钟鸣敲击在人们的心中。918分,尖利的防空警报从四面八方响起,震撼着沈阳全城。博物馆广场上1000多名各界群众静静伫立。同时,在沈阳规定的道路上所有车辆停止行驶鸣笛示意。此时此刻,东北三省所有城市也一同拉响警报。3分钟后,警报声从天际消失。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冉冉升起。撞钟鸣警活动后,数千名沈阳市民进入博物馆参观。

2.“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                                                     情感。

3.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一句相对完整的与战争有关的古诗

(词),并列举一部课外阅读过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2分)

古诗:                                    小说:                           

4.下图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40多年的“铸剑为犁”的雕像图片,请你用简洁的语

言介绍图片的内容及含义。(3)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课外文学作品阅读。(4分)

    《朝花夕拾》原名《        》,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____集。此集中有两篇文章,

一篇是《__   __》,写自己的父亲被庸医所误,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后来到日本留学,

立志要用新的医学救国。另一篇是《藤野先生》,写在仙台学医期间,感受到医学也无法救

国。因此选择了___          的道路。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一段文字。(8)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为我们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

渡长江>中感受百万大军锐不可挡的气势;在父亲蹒(    )跚的《背影》中品味那份深沉的爱;在《信客》风尘苦旅的职业生涯中,体验长途bá (   )涉的艰辛;游览规模

大的《故宫博物院》,聆听草长莺飞的《大自然的语言》                            

……阅读,使我们生活丰富多彩。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     )珊   bá(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聆听”的意思是                                 

2分)

4.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上句内容相应,句式基本相同。(2分)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少壮不努力,                         。(《乐府诗集·长歌行》)

2.谁道人生无再少?                     !(宋·苏轼.《浣溪沙>

3.                    ,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5.                     ,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6.                     ,我言秋日胜春朝。(唐·刘禹锡<秋词》)

7.默写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的剩余部分。(4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