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外文学作品阅读。(4分) 《朝花夕拾》原名《 》,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___...

课外文学作品阅读。(4分)

    《朝花夕拾》原名《        》,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____集。此集中有两篇文章,

一篇是《__   __》,写自己的父亲被庸医所误,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后来到日本留学,

立志要用新的医学救国。另一篇是《藤野先生》,写在仙台学医期间,感受到医学也无法救

国。因此选择了___          的道路。

 

旧事重提 散文 《父亲的病》 弃医从文(答“从事文学道路”之意均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要抓住文段中关键信息如书名、作者名、作品内容等判断知识点。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面一段文字。(8)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为我们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

渡长江>中感受百万大军锐不可挡的气势;在父亲蹒(    )跚的《背影》中品味那份深沉的爱;在《信客》风尘苦旅的职业生涯中,体验长途bá (   )涉的艰辛;游览规模

大的《故宫博物院》,聆听草长莺飞的《大自然的语言》                            

……阅读,使我们生活丰富多彩。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     )珊   bá(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聆听”的意思是                                 

2分)

4.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上句内容相应,句式基本相同。(2分)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少壮不努力,                         。(《乐府诗集·长歌行》)

2.谁道人生无再少?                     !(宋·苏轼.《浣溪沙>

3.                    ,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5.                     ,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6.                     ,我言秋日胜春朝。(唐·刘禹锡<秋词》)

7.默写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的剩余部分。(4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查看答案

写作(37+3分)

20.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人们习惯说再玩一会儿”“再吃一口”“再睡十分钟”……然而,当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首战失利,你是否有勇气说再试一次。或许再试一次,你的眼前便会柳暗花明;再试一次,你可能找到成功的起点;再试一次,你的人生或许呈现七彩斑斓。只要心中不放弃信念,收获总会来到你的面前。

请以再试一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要结合自身的经历来写,写出真实的自己。

书写工整规范。

不少于600 ,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地名。

 

查看答案

(10)

春光美(周海亮)

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老人轻微地了一声。

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难道不是吗?

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您是说,用爱吗?

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你愿意把你看到的告诉我吗?

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1.细读全文,题目春光美中的,除景色美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2)

2.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春天)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2分)

4.文中的女孩,是因为明白了什么道理,才由先前的畏畏缩缩变得步履轻松的?(2)

5.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位盲人。说说这样结尾有哪些妙处?(2分)

 

查看答案

 

请等等落在身后的灵魂(麦家)

我曾养过两只狗。一只是朋友送的,德牧,名门血统,姿态高贵,仪表堂堂。我不敢慢待,每天都用上好的骨肉款待,有时还喂羊汤、牛奶。渐渐地,它除了精肉细骨一概不食,包括龙骨和猪皮。到后来,它学会了挑食精中之精,细中之细,超市买来的高价狗粮,它甚至懒得瞄上一眼,就像娇生惯养的小姐,或是满腹怨气的贵妇。而我分明从它慵懒冷漠的眼神里,看到了它深彻的不满和厚重的怨气。

另外一只是我在部队时养的狼狗。那时,我任务繁重,只能粗生粗养,想起了给他丢点剩饭菜,想不起就任他自生自灭,日子长了,我突然发现,我慢待的不是皱纹、芦苇或其他,我慢待的是真诚,真诚的朋友。这位朋友只需一碗粗粝的糙米饭,加上一点点肉末或油腥,就能令他开心、快乐,令他为我们的友情雀跃,神采奕奕,奔跑如风。

我讲他们的事,不是为了纪念,为了纪念不是这种写法;当然也不是为了板起脸做批判,那很无趣,甚至是傻。我只是想陈述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司马光讲过,他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说得很对,但还不够,远远不够。这不是司马光的问题,而是陈述的问题,是陈述的主旨和陈述本身。其出发点滥觞于我的情绪,一种红色的情绪,一种自找的情绪。

它叫做沮丧。我时常感到沮丧,因为现在这个时代与我的愿望是有距离的,物质的过分泛滥(强势)和情感的过于复杂,歪曲、掩盖、抽离了太多东西,包括真理。我们至深的需要不过如冬日的阳光一般和煦、简单,但总有人,太多人,喜欢顶着烈日,化身飞蛾,投向华丽的火焰,以趋之若鹜或奋发图强。我的沮丧不是因为灭亡,相反,人们学会了极端地展览生存,却同样极端地遗忘了幸福之根本一一何止是人,我的德牧就是这样在高标准的物质生活中学会了痛苦,而狼狗却在无声处,给了我莫大的温暖和幽远的感悟。

是的,幸福必须是单纯的,单纯一点,欲望就可以少一点。有句成语叫做欲壑难填,是无上智慧:欲望就是个永远无法满足的东西,如同多米诺骨牌,打开一扇门,紧接着其他的门跟着就打开了。而绝大部分欲望是无用的,只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复杂,一复杂就会茫然。太多现代人少了思考,很多问题他们是不问的,生活节奏太快,没有时间去问。人们总是在不停地往前冲,以为前面有很多东西在等待我们,其实,很多东西是在我们身后。我们是应该停下来等一等被我们落在身后的灵魂。

该知道,满足欲望的最好方式就是关闭欲望之门。该知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选自2010723《今晚报》)

1.说说题目请等等落在身后的灵魂的含义。

2.作者讲述德牧和狼狗故事的作用是什么?

3.结合语境谈谈,为什么说我的沮丧不是因为灭亡,而是人们学会了极端地展览生存,却同样极端地遗忘了幸福之根本

4.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作者以此论证                                                                                      的道理

5.读了本文,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阐述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