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内阅读 ,完成后面的题。(12分) ……①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

课内阅读 ,完成后面的题。(12分)

……①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己。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②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③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1.()高邮咸蛋的特点是什么?(2分)

          ()用袁枚的话说高邮咸蛋的特点是什么?(2分)

2.作者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画线句①给你的感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画线句②引用文言文为文章增加了______________           的语言美。(2分)

4.画线句③“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吱”字能否去掉?为什么?(2)

5.随着时代的进步,有许多节日的旧风俗正在逐步消失,你觉得可惜吗?对这种现象你有何看法?(2分)

 

1.(1)质细而油多(2)颜色细而油多 2.语言自然,生动,信口而出,让人倍感亲切。 3.清新,典雅 4.、吱”字表现出筷子一扎下去的动感,以及吃鸭蛋时的快感,同时也突出了咸鸭蛋油多的特点,让人垂涎欲滴。 5.、可惜,应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可惜,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又有了不同的习俗。 【解析】 1. 试题分析:小题(1)原文就有“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这样的句子。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②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可选出袁枚的说高邮咸蛋的特点。这道题关键是能审清题,然后从文章筛选句子解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作者好像在与读者面对面的交流,为自己家乡鸭蛋“鸣不平”,读起来让人感觉自然、有亲切感,心口而出,无需矫饰。因此语言风格为:语言自然,生动,信口而出,让人倍感亲切。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不由暗暗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如此自然和谐地捏到一处并倍添韵味的艺术功力,所以文言文为文章增加了清新与典雅。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吱”是一个象声词,使人觉得好像下筷子在扎鸭蛋,有一种动态感蕴含其中,又让人觉得高邮的鸭蛋油很多,否则就不会发出声音了,让人感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题本身不难,关键是掌握象声词的作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题步骤:就是先定性,即同意题干的观点与否,然后回答理由。一般情况下我们直接与题干或文章中的观点保持一致,这样容易贴近文章的观点谈理由且不容易跑偏。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声势,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当秋雨来临时,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5分)

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是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得最紧密的人。当我们思念家乡的时候。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母亲就是我们最坚实的情感依托。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融入这种人类美好的感情中,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

【小题(1)】用恰当的简句概括上面一段文章:(3分)

                                                          

【小题(2)】仿写句子:(2分)

母亲的形象被无数人描绘过,母亲的品格被无数次赞美过。用文字、或用音乐、                    ……虽然作品来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种族、                          ,那温柔深挚的感情却是一致的。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4分)

【小题(1)】名著常识:(3分)

《名人传》作者是       (国家)的           。是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        主义作家。此书讲述了三位名人的苦难与坎坷一生,他们分别是                                  。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的奋斗精神。

【小题(2)】人生来不是为了吃苦,但是人在一生中难免会遇到磨难。人们常说苦难是最好的锻炼,读了《名人传》之后,你对生活中的磨难的看法是否有所改变?请结合阅读的心得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谈自己的体会:(1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积累。 (6分)

【小题(1)                         ,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小题(2)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小题(3)】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已亥杂诗》)

【小题(4)】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 《过零丁洋》)

【小题(5)】《行路难》中表明李白远大的志向和对胜利充满的信心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画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2分)

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米歇尔曾披露:①“全世界至少有5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2500万人死于饮用不洁净的水。”中国水利部目前发出警告:②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在30年内,中国就会发生干净水源枯竭。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饮用水质已经成为威胁1 3亿中国人生存的尖锐问题。保护环境,改善水质,是当前中国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第①句语序不当,应改为                                              

第②句成分残缺,应改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