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伤仲永》一文然后做题。10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

阅读《伤仲永》一文然后做题。10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

(1)文理皆有可观者               (2)于材人远矣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A.仲永之悟,受之天也   初极狭,才                  B.未尝书具    默而

C.父焉,借旁近与之     渔人甚之                        D.忽啼之      予尝古仁人之心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5.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2)

1.(1)文采和道理 (2)胜过、超过 2.C 3.(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受于人者不至 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5.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结合原文1分,说出理由1分,共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课内重点文言实词的解释,只要在学习时用心牢记,即可做好此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A项中两个“通”的意思分别是“通达”和“通过”的意思;B项中两个“识”的意思分别是“认识”和“记住”的意思;C项中两个“异”的意思都是“以……为异”的意思;D项中两个“求”的意思分别是“求取”和“探求”的意思。所以,很明显本题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翻译此句时要注意“卒”和“受于人者”的意思,翻译文言句子时要关注每一个词的意思,同时还要注意特殊句式。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课文内容与文章主题,只要结合文章内容细心做题即可做出答案,特别需注意加引号的空格一定要用原文来回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做此题时要注意“结合文意”与“理由”等要求,所以答案需由原文和分析共同组成。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下面题目。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中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                                

2)其两膝相者        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翻译:                                

3.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     ①      ”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       ②        ”,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       ③       、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       ④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共11分)

纪录片是指选择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以现场拍摄为主要手段,经过整理、剪辑、加工而成的影视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纪录片,某校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提取能反映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发展状况的主要信息。(4分)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纪录片具有文献价值、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2011年元旦,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用中英文面向全球开播,它是我国首个覆盖国内外的纪录片专业频道。近三年来,我国先后推出了《美丽中国》《辛亥》《舌尖上的中国》《归途列车》等多部电视纪录片精品,涉及自然地球、历史人文、社会现实等题材。近几年,我国每年拍摄的电影纪录片仅有20部左右,这与电影故事片每年数百部的产量相比还很不协调。

主要信息:

2.《舌尖上的中国》是国产优秀纪录片的代表。阅读下面的专题报道,探究该片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5分)

《舌尖上的中国》选择了食材、主食、烹饪等7个主题,生动展示了千百年来中国东西南北不同气候、不同自然环境孕育出的独有的饮食文化,每一集都采用了新颖的剪辑方式,破天荒地将同一种食材在不同地域的变化进行了组合和嫁接;同时使用了最新技术设备,以“微距摄影”的方式让观众体验到许多食材的神秘转化过程。无论哪个民族、哪个阶层、哪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片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共鸣。该片凝聚我们的文化认同,让和谐健康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自去年播出后,该片已行销世界43个国家和地区,进入欧美主流电视节目市场。 

探究结果:

3.活动结束后,校刊记者要为此次活动写一篇新闻稿,标题为“走近中国纪录片”。请你根据以上的材料,帮他拟一个能表明中学生“走近中国纪录片”意义的副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副标题: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3分)

《水浒传》和《西游记》都是我国长篇      ①  体小说的代表作品。《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讲述了一系列英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②  浔阳楼题反诗等。《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孙悟空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因   ③  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后追随唐僧完成了西天取经的大业。

 

查看答案

默写(12分)

1.子日:“其恕乎!____________,勿施于人。“”(<论语>十则》)

2.蒹葭苍苍,自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3.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5.今日听君歌一曲,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在《曹刿论战》中,具体描写曹刿小心谨慎地观察敌情的语句是“                    

8.漫步于古诗苑,你能感受到诗人的恋乡思亲情结。王湾在北固山下,看到大雁飞过,不由吟咏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春夜的洛城,李白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的曲调,不禁感叹:“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现代工业社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多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玻璃罩”,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向外层空间无法发散,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A.修改:外层空间无法接受到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

B.修改:使外层空间无法接受到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

C.修改: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

D.修改:使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