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①2012年十大流行语中,“正能量”力压群雄...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2012年十大流行语中,“正能量”力压群雄高居榜首。何为“正能量”?“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的情感、积极向上的动力。它给人信心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正能量”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创造与积极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②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和一些带有正能量的人打交道,能让你感觉“活着真好”。2012年,我们生活中出现了车祸瞬间为救学生,自己双腿遭碾压高位截肢的最美教师”张丽莉【甲】……他们个人的能量虽然微弱,但为社会创造了“微观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使我们的言行多了一份真诚的爱意。作为特殊群体的社会名人,知名度高,有着更强的创造正能量的能力。“高调”慈善企业家陈光标,影视巨星成龙,乐坛偶像李宇春、韩庚等,他们都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也使“粉丝”群体更多地关注、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为社会创造了正能量。可见,社会的美好离不开个人创造“微观正能量”。

③社会的进步更需要政府积极创造“宏观正能量”。【乙】政府是社会发展方向的引导者,是公众生活的组织者与服务者,政府积极创造正能量,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具体措施,要求先从中央政治局做起,给地方领导干部、党员群众做出表率。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轻车简从,开会不讲套话,带头公布个人财产。正是中央政府、高级领导干部积极创造正能量,才使得“新作风”快速吹进各个角落:简化了会议、接待、用餐,没有了彩旗、鲜花、标语……地方政府朴素务实的新面貌,让民众感受到来自各级政府的正能量,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④正能量只有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暴力、不公等“负能量”动摇民众的信念。同时,个体传播者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网络时代“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

⑤社会是一辆疾驰的列车,只有多创造正能量,列车才能不断前行。让我们共同创造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阅读文章第②-④段,说说全社会如何做才能让“正能量”对社会文明进步产生积极作用。(3分)

3.请在【甲】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2分)

4.根据文意,选出填入【乙】处最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并说明添加这句话的作用。(5分)①俗语说:“一个好汉三个帮。”  ②俗语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③俗语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乙】处应填:    作用:

5.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可以如何参与创造“微观正能量”。(3分)

 

1.“正能量”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创造与积极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共2分) 2.答案示例:个人努力创造“微观正能量”;政府积极创造“宏观正能量”;传播者以负责任的态度传播“正能量”。 3.“最美中国人”罗阳、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护士万永平、“最美铁警”李博亚 4.② 示例一:运用了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俗语,把政府比作火车头,证明了政府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引导作用,如果政府能够做出表率,就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社会的进步更需要政府积极创造“宏观正能量”,使论证更加具有权威性,并且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正确选择俗语,1分;说明作用,4分) 5.略 【解析】 1. 试题分析:学习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即作者对某一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观点、看法、意见等。(1)论点的形式:完整的陈述句(2)论点的位置:标题、开头、结尾、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句)(3)文中表达不集中时,则需要概括。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通观全文,本文的中心论点在开头一段的最后一句。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梳理这三段的内容,可抓住第二段“他们个人的能量虽然微弱,但为社会创造了“微观正能量””、第三段“社会的进步更需要政府积极创造“宏观正能量””、第四段“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这些句子来概括全社会让“正能量”对社会文明进步产生积极作用的办法。。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所填文字要能与前后文衔接并能认证“个人努力创造“微观正能量”这一观点即可。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所选文字要能与前后文衔接并能认证第三段首句“社会的进步更需要政府积极创造‘宏观正能量’””这一观点。这是对论证方法及作用的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作用是议论文常考的题型。常见的论证方法种类及作用如下: 论证方法 作 用 举例论证法(例证法) 通过……事例,具体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 引用论证法(引证法) 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 比喻论证法(喻证法) 把……比 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xx(观点) 对比论证法 把……和……进行对比,突出地论证了xx(观点) 解答此类题型,了解了常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就可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联系课文内容与实际情况,具体谈谈你参与创造“微观正能量”的办法。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21分)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1.解释加点字词。(6分)

A. 此天所以资将军(         )  B 既帝室之(           )

C.总英雄(          )            D夜忧叹 (              )

E.庶竭(           )           F攘除奸凶(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迎将军者乎? 故临崩寄臣大事

B.今操已拥百万众   以伤先帝

C.将军身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当奖三军

D.民殷国富而不存恤   先帝臣谨慎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均可)   (2)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文段正体现了前半句中的“          【乙】文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2)  

6.诸葛亮备受后世推崇,而【甲】【乙】两段文字正好体现了他最受推崇的两个方面特点,你认为是哪两个方面呢?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4分)

 

查看答案

综合探究(7分)

为营造书香校园,学校建立起好书推荐和好书流动平台,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九年(1)班同学开展“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专题探究活动,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你最喜欢的一个作家及其书作,并从语言风格、作品内容、内心感受三个方面,在《好书推荐卡》上写一段书评。(选用七本必读名著及已学作品不给分)(5分)

作家:                书作: 

书评示例:《活着》是一部残酷,压抑的书,但是能让你感觉到人生的无奈与戏剧! 这是一部中国农民的血泪史,作者用福贵一家的悲惨命运以点及面的辐射了整个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读着总觉得有种无形的东西压迫着自己,直至合上书,头疼欲裂。 

书评:

2.小林作为活动主持人,最后要说一句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结束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请你帮他写一句话。(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9分)

1.请用一个字分别概括人物最主要的特征(3分)

张飞——(     );关羽——(      );刘备——(      )

2.人物性格往往具有多面性,请从褒和贬两个角度,对曹操进行评价,同时举例论证你的观点(50字左右)。(6分)

① 褒:

事例: 

② 贬:

事例: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4分)

步入朝气蓬勃的青春,我们有自己的心愿和理想。也许它还很稚嫩,也谈不上远大,但它的确是我们心中所想。你可与父母、老师交流,你可与好朋友畅谈,你可向高山大海喊出,你更可向日记倾诉。无论你采用哪种方式,你都会发现:对于青春你已有了渴望。同学们赶快行动,说出心语:

⑴ 我现在的心愿:                    

⑵ 我将来的心愿: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10分)

1.力尽不知热,                   (白居易《观刈麦》)

2.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3.                 ,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 咏梅》)

4.更深月色半人家,                  。(刘方平《月夜》)

5.《武陵春》中把“愁”写得更有分量,想像新奇而生动的句子是

                                       

6.李白《行路难》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句,辛弃疾《破阵子》中同样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名句是                              

7.《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句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