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第11~15题。(17分) 太空“流浪汉” ①2月 15日发生在俄...

阅读下文,完成第1115题。(17分)

太空“流浪汉”

215日发生在俄罗斯的一幕,让人们顿时感受到了天外不速之客的威胁——一块燃烧的陨石拖着长长的火球,坠落在乌拉尔山脉东麓的车里雅宾斯克州萨特卡市附近。美国媒体报道称,它在空中爆炸的威力为广岛原子弹的30倍。陨石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到达地面后,击碎了无数居民家里的玻璃,导致当地近1200人受伤。更让人焦心的是,这一次太空“流浪汉”的袭击居然毫无征兆,人类更无预警。

②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太空“流浪汉”是从哪里来的?它们大部分可能来自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受到火星、木星的影响,它们自身的轨道会渐渐产生偏离,日积月累就可能闯入地球的一亩三分地。当然,这也可能是慧星带给地球的礼物。每当慧星靠近太阳时,便会抛洒出很多流星体。受到其它天体引力的影响,它们会慢慢扩散开来,在慧星轨道上形成一条尘埃带。而当地球穿过这条尘埃带时,这些流星体便会落入地球的怀抱中。此外,一些陨石还可能是近邻的“火星人”或“月球人”。当大型的陨石与火星或月球发生剧烈撞击时,火星或月球的碎片将被溅射到太空,最终被抛向地球。那么,此次撞击俄罗斯的这块陨石到底从哪里来?据初步判断,它从太阳的方向飞来。

③如今我们拥有各种高科技,天文设备也日益精准,那么,对于太空“流浪汉”的袭击事故,为何没有提前预报?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太小了,所以没有足够的精度来探测。朱进表示,小行星来袭的预报与所处轨道、季节等因素有关,也跟这颗小行星是否从太阳方向飞来有关。“太阳出来,它也跟着出来,太阳下山,它也跟着下山,我们观测不到它。”

④据美国“近地小行星追踪计划”的天文学家估计,有可能撞击地球并带来灾害的近地小天体总数大约700颗。它们四处闲逛,说不定其中的哪一个外太空“流浪汉”就会心血来潮造访地球,一旦真的闯进家门,可能是人类难以承受的灾害。

⑤那么,太空“流浪汉’如何防?俄罗斯科学院天文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亚历山大·巴格罗夫在接受“俄罗斯之声”采访时称,向太空发射小型望远镜是使地球免受陨石撞击的唯一办法。而对近地小天体进行监控之后,对于那些可能袭击地球并伤害人类的天体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虽然目前的技术还达不到,但是科学家认为将来最有希望用激光技术阻击袭击地球的陨星。为此,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菲利普·鲁宾提出开发“太阳能定向阻击小行星”系统的构想。该系统的原理是把太阳能转化为激光束,用于改变冲向地球的小行星或营星的运行轨迹,对于那些可能很快就会冲向地面的流星,则用激光束直接用蒸发的方式将之摧毁。

1.陨石袭击俄罗斯引起了人们的哪些疑问?(3分)

 

2.本文以“太空‘流浪汉”’为标题有何好处?(3分)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第①段中加点的“这”指的是什么?(3分)

 

4.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请你任选其中一个特点举例分析。(4分)

 

5.阅读下面材料,联系选文相关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4分)

材料一:流星是太空中的“流浪汉”,大多居无定所,出入难料,甚至可能已经到了你面前你还浑然不知,因此它们往往会对飞船和航天员造成伤害。

材料二19086月对日,一颗陨石撞击了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地区,爆炸的能量相当于1000倍广岛原子弹爆炸,广袤原野里超过1250平方公里内的6000万棵树被焚毁。

 

 

 

1.太空“流浪汉’堤从哪里来的;对于太空“流浪汉”的袭击事故,为何没有提前预报;太空“流浪汉”如何防。 2.运用拟人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兴趣;点出说明对象 3.示例:陨石坠落俄罗斯,造成巨大灾难 4.示例:举例:有可能撞击地球并带来灾害的近地小天体总数大约700颗。这句话中“有可能”“约”表限制,强调有可能撞击地球并带来灾难的近地小天体总数还只是估计,使说话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5.示例:(1)陨石的袭击毫无征兆(2)面对突如其来的流星灾难人类难以预防(3)太空陨石给地球造成了严重的灾难(4)陨石会给飞船和航天员造成灾难。 【解析】 1. 试题分析: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赏析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的标题进行赏析,一般从标题的使用手法来考查,有时也从文章内容和主题角度,要求学生对文章标题进行理解,说明文标题一般从手法;吸引读者兴趣;点出说明对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这里是对文章标题的鉴赏。 3. 试题分析: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准确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这样就表明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学生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在说明文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探究,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言文,完成第610题。(18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 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2.解释加点的字。(4分)

有千里之能(              )                                          之不能尽其材(             )

③才美不外(               )                                          ④执策而之(             )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虽有千里之  安求其千里也                                                                      B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

C.鸣之不能通其意  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D.祗于奴隶人手  学而时习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乐,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策之不以其道。

                                                                                    

5.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5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7分)

1.关于文著内容的表达,正确一项是(    )。(3分)

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这个寓意出自《伊索寓言》中的     

A.《蚂蚁和蝉》 B.《衔肉的C.《两只口袋》 D.《狐狸和山羊》

2.从下面两个故事中选择一个,概述相关情节。(4分)

斗金角大王、银角大王    四圣试禅心

 

 

查看答案

按提示填空。(4分)

小说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手段,是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孔乙己》中的人物孔乙己是一个死要面子、卖弄学问的                        形象;《一厘米》中的人物陶影是一个善良、自尊、大度的     形象。《差半车麦秸》中的差半车麦秸是从具有狭隘、自私观念和习气的小生产者成长为一名       还有从痴迷热爱       转而热衷     的清兵卫。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6分)

1.教师节即将来临,某校组织一次“献给教师节一份特殊礼物”调查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写出一位我国著名教育家:           1分)

写出歌颂教师的诗句或对联:                                 1分)

活动二:班长就目前教师的状况,组织全班同学开展调查。

(请你按顺序列出调查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3分)

                                                                                    

                                                                                   

2.在调查活动中,同学们根据调查得来的数据制成下表:

调查对象

工作量

(年级、周)

备课情况

上课情况

批改作业情况

辅导情况

语文教师

16

每天

每天

每天改

上自习

数学教师

16

每天

每天

每天改

上自习

语教师

16

每天

每天

每天改

上自习

体育教师

8

2

不上自习

历史教师

8

2

周改

不上自习

请用一句话表述你分析图表得出的结论:                                 。(1分)

 

查看答案

默写。(10分)

1.征蓬出汉塞             。(《使至塞上》)

2.                  ,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子曰:“其恕乎!                   _                     。”(《论语》)

4.在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对远方亲朋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_

                           

5.晏殊《浣溪沙》中被称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                _             _

6.泾流之大                      _                    _。(《秋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