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吾德馨(只)     清涟而不妖(洗涤)

B、无案牍之形(劳累)     可爱者甚(多)   香远清(更加)

C、出淤泥而不(沾染)     亭亭净(笔直)   可以素琴(调弄)

D是陋室(这)           陶后有闻(少)   不可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D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句子的出处,了解语境,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句意判断字词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有反选排除法,A项中“鸿”是学问渊博,“儒”才是指“人”,B项中“劳”应该是使动用法“使……劳累”,C项中“植”是生长的意思,故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4分)

哪知老境却如此(         )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        )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lì(        ),全体都震sǒng(      )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走过岁月的四季,我们一路向前走穿过历史的尘烟,我们的民族向前走。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着我们向前走。向前走,需要满怀的激情向前走,需要理性的思索。

向前走是成长,是希望,是信念,是责任,是挑战,是突破……

请以“向前走”为题目,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寄黄几复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黄几复,诗人的故交,写此诗时,黄几复任职广东,诗人任职山东。② 蕲:求。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此处的典故说明黄几复政绩卓著。

1.请结合诗歌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几复的形象特点。(2分)

2.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本诗的点睛之句,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

刘温叟以德义世其家,当时推服。博学纯厚,动必由礼。父讳岳,温叟终身不听丝竹。尝令子药,有天灵盖,温叟见之,亟令致奠埋于郊。为御史中丞,家极贫。时太宗尹京,知其贫,致五百千以赠温叟。温叟拜受,以大匮封贮御史之西廊。或有诘之者。曰:晋王为京尹,兄为天子,拒之则失敬;吾方为御史,受而用之,则何以清流品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二)

太祖在官渡,表天子歆。孙权欲不遣,歆谓权曰:将军奉王命,始交好曹公,分义,使仆得为将军效心,岂不有益乎?”权悦,乃遣歆。宾客旧人送之者千余人,赠遗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

(节选自三国志·华歆)

【注】①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②尹京:做京城府尹。太宗与下文的晋王为同一人。③流品官阶、等级。泛指现职官员。怀璧:怀藏美玉,比喻多财招祸。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 尝令子药(掺合)                    B晋王为京尹,兄为天子(自己)

C太祖在官渡,表天子(征讨)        D始交好曹公,分义(牢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  )

A亟令致奠埋                   三顾臣草庐之中

B大匮封贮御史之西廊             而君五十里之地存者

C. 众各留所赠,而服其德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D使仆得将军效心                 是以众议举宠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吾方为御史,受而用之,则何以清流品也

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愿宾客为之计

4.刘温叟与华歆都不拿别人赠送的财物,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美德?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阅读的愉悦

李国文

①古人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还说“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纸张,都应珍惜。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都为之呼喊哭泣,说明文字所具有的强大震撼力量,这种神话当然未必可信,但反映了人们在印刷物不普及时代的文化崇拜和惜物心态。

②应该看到这种书籍信仰,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物质基础,也是古往今来所有焚书者遭到全体中国人诅咒的根本原因。

③但后来,尤其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书,而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也是令想读书的人颇感挠头的烦恼。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了,精华也随之而去。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好和坏,自己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弃的生杀大权,自己把握。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了。

④我的阅读主张,说来简单,与胃口的好恶决定多吃、少吃,或者不吃,是差不多的。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用处的书,也许在某些正经人和革命者看来,不属大雅的书,视若敝屣的书,我就用吃石榴的办法来阅读了。固然,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不能食的部分尤其多,但此物之苦之涩之酸外的,偶然一得之甘旨,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口味。

⑤有时,阅读闲书的愉悦,所带来的身心充实,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所以,碰上这类闲书,我总是要拿起来翻一翻的。不惮吹灰之力,也许获益其中,哪怕分文不值,弃之也不嫌迟。当然,阅读,有快乐,也有不快乐。有读得兴起,拍案叫绝的愉悦;也有读得没劲,大倒胃口的不愉悦。有广告做得极红火,评论捧得极热烈,拿在手中,看在眼里,不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不愉悦;也有不见报章介绍,也无名家推荐,随意买来,便中翻阅,倒能提高修养,裨益身心的愉悦。因此,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越多,识别好坏良莠的能力越高,从精神食粮中摄取的营养就更丰富,获得的愉悦也更广泛。

⑥鲁迅说:“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由此可见,求知求生,是同样的道理。春华秋实,你付出的多,你收获的也多,只要读书,就有收获。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读一本书,便多一分智慧的光亮。

1.第一段引用古人“开卷有益”“敬惜字纸”的说法以及仓颉造字神话,其作用是什么?(3分)

2.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阐述“阅读的愉悦”的?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3.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