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渐行渐远的村庄
黄辉
①一个人的夜晚,我的思绪常常从村庄开始。
②茅草、镰刀、乌鸦和月亮,一叶瓦,半块砖,数缕轻薄的寒烟,几棵擎天的大树,那里栖满了我心灵的诗意。多年之后,当我在某一个城市的冬天的黄昏里独倚栏杆眺望西北故乡的方向,我的睫毛被从故乡赶来的雪花打湿,我看见在高楼之间漫天的雪花间飞翔着孤独的鸟,它已找不到归程和穴巢。
③我想起了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里,我们幸福栖居在低矮的草房里的情景。父亲打开那一坛母亲为他酿制的高粱老酒,醇香浓郁的酒味把我们熏醉,把站在窗台上雪白的鸽子熏醉,而我们的欢声笑语又把我们的草房熏醉,把整个村庄的冬夜熏醉了。门外正飘着大雪,父亲开门的那一刻我看见大雪瞬间把他覆盖,把我们温暖的草屋覆盖……
④我想起了栖居在村庄里的幸福的鸟,即便是一群乌鸦。它们一起在冬天晃眼的阳光下飞起飞落,舞蹈,鸣叫和欢宴;傍晚,当夜幕下沉,它们又一起喊叫着归巢。它们没有迷失和孤独。村边的那一片树林,夜色已经来到,鸟们已经归巢,四周充满了如水的静谧和安详。在树林的上方,有星星和月亮。
⑤空气开始逐渐地冷下来,虫子们也停止了鸣叫,只剩下泥土和树木的呼吸渐渐清晰,只剩下隐私和秘密充满柔情。树林旁的错落的房舍在银灰色的月辉下隐约可见。高高的屋脊上蹲着一两只眼光雪亮的猫头鹰,檐下石台上满布青苔的小石洼里储满了上一场下的未干的雨水,白天里有鸡和鸟噘着小嘴来喝,到夜晚就都盛满了一枚枚晃动的水晶般的月亮。它是诗人心中纯洁的纤尘不染的蓝月亮,它只能在诗歌里出现,只能在村庄夜晚的上方出现,它属于童年和梦,属于心灵和灵魂。
⑥我的心灵已承受不起这样的村庄上空的月亮。
⑦当我背叛了村庄走进华灯闪烁的城市,在晚饭后漫步在人流熙攘的广场上,我牵着孩子的小手想在城市的上空指给她看哪是星星哪是月亮时,我失败了,我们的视力被刺眼的霓虹灯遮挡。我们的周围不再拥有寂静和月华,充满耳朵的是流行的噪音和声嘶力竭的喊唱。我知道也许我的这种感觉带有某种矫情的成分,因为我现在已无法离开城市,但我的心灵承受的是背叛的煎熬和对那一轮出现在村边树林蓝月亮的无穷无尽的思念。
⑧我疲惫已极,失落了自己纯洁的灵魂。那一间童年村庄的低矮草房已成为我精神的天堂。
⑨我在那一个春天出走,母亲赶着她洁白的羊群把我送到村口;然后,我离开羊肠小道,走向城市的方向,母亲转身赶着她的羊群走进草原。她知道有一天她的儿子还会回到她的身边吗?村庄——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为何年龄愈大我愈对它魂牵梦绕?其实,许多个夜晚我都不敢触摸这一个烫手的词,它是我的灵魂和根。我的根扎在村庄里,扎在乡野的有一搭无一搭的狗吠声里,扎在长满鸟群和月亮的天空、长满树木的大地上。 (本文有删改)
1. “我的思绪常常从村庄开始”,联系全文,“我的思绪”中想到了村庄的哪些情景?请分点简要概括。(4分)
2. 第⑥节“我的心灵已承受不起这样的村庄上空的月亮”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简要分析。(4分)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空气开始逐渐地冷下来,虫子们也停止了鸣叫,只剩下泥土和树木的呼吸渐渐清晰,只剩下隐私和秘密充满柔情。
②我们的周围不再拥有寂静和月华,充满耳朵的是流行的噪音和声嘶力竭的喊唱。
4. 根据全文内容,指出标题“渐行渐远的村庄”的含义,并分析题目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仔细观察下面《到底该哪班扫》这幅漫画,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简要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并写出寓意,70字左右。(3分)
下面这段文字在标点使用、语言结构、用词得体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3分)
雾霾,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出现雾霾天气时,视野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发生。阴沉的雾霾天气由于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容易让人情绪低落,精神懒散,遇到懊恼的事情甚至容易失控。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分点概括“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三条优惠措施,每条不超过8个字。(3分)
日前,杭州市出台相关实施意见,将通过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来兴办养老机构。
在用地方面,杭州提出,对福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将以行政划拨方式供地;对营利性的养老机构,相关部门将采取招拍挂出让或租赁方式来供地,并给予地价优惠政策。经认定为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其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养老服务机构的用电、用水、用气(燃气)等费用与居民用户实行同价,并免收相应的配套费。持证上岗的养老护理员,还将享受住房优惠。护理员在杭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累计服务时间满3年,并获得初级养老护理员以上证书的,可以向养老服务机构所在地房管部门申请公租房或廉租房。
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横线中与前后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号)(3分)
不过,知识爆炸不一定就是智慧增高。 据说《天路历程》的作者班扬,生平只熟读一部书:《圣经》。
①如果一本书愈读愈有味,而收获也愈丰,大概就是智慧之书了。
②我相信,今人的知识一定胜过古人,但智慧则未必。
③新知识往往比旧知识丰富、正确,但真正的智慧却难分新旧。
④知识,只要收到就行了,智慧却需要再三玩味,反复咀嚼,不断印证。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3分)
1.问君何能尔? 。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2. ,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
3.不宜 , ,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孟子〈鱼我所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