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奇招击退红潮 丹丘生 ① 在湖泊和海洋里,当藻类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这样...

                        奇招击退红潮

丹丘生

① 在湖泊和海洋里,当藻类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这样漫无节制地繁殖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红潮。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

②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红潮束手无策,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听天由命,按事物发展盛极必衰的规律,耐心等待着红潮自己消失,但现在,科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种消除红潮的办法——用超声波消除藻类。

③藻类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到水底,是因为它们身体里含有一种浮力细胞,里面含有氮气气泡,它们就像藻类与生俱来的“救生圈”,靠着这些气泡的浮力,就使整棵植株漂浮在水面上。

④而人们就抓住了藻类的这一特点,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引起浮力细胞里的气泡共振,当共振达到一定强度,气泡就会把细胞胀破,使得藻类失去浮力的支撑而下沉。一旦失去了水面的阳光,藻类在水下很快就会死亡。

(选自2013年第1期《大科学》)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红潮的危害。(2分)

                                                                                           

2.第③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2分)

                                                                                           

 

1.①大量水生植物窒息死亡。②人接触红潮会感染致病。 2.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藻类依靠气泡的浮力在水面上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这题,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对象,明确对象的主要特征,快速从文中获取这些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话简述出来,最后根据提示要求精简语言。就本题而言,文章主要讲了红潮的“大量水生植物窒息死亡”“人接触红潮会感染致病”两大危害。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解答这题,要清楚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在说明文中,常见的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其中,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第③段拿藻类同“救生圈”相比,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①嗔:生人家的气;怪罪。②焙:用微火烘(药材、食品、烟叶、菜叶等)。

阅读上面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1.诗的前两句描绘的山村环境有怎样的特点?用什么写法?(2分)

                                                                                            

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 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2分)

                                                                                             

 

查看答案

张    仪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赵,乃遂入秦。                        (《史记·张仪列传》节选)

1.下列句中的“之”与“张仪于是之赵”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张仪之来也,    B.以求通子之愿

 C.无御之者      D.辍耕之垄上  

2.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楚相怀疑张仪偷盗了玉璧并拷打他,张仪毫不在意,坚持游说诸侯。

B.苏秦和张仪是老同学,苏秦为了保住“合从”的结果,想帮助张仪求得秦国的职位。

C.张仪求见苏秦,可苏秦却不以礼相待,并多次责备他,于是张仪愤而离去。

D.张仪认为自己是苏秦的老朋友,求他提拔栽培,反而被他羞辱,想到秦国可能接受他的政治理论,

于是就到秦国去了。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已而楚相璧  亡:                  ② 掠数百 笞:     

 ③子不收也  足:                    ④ 独秦能赵 苦: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2分)

                                                                                        

(2)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2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______,画上者妙在______,梦中者妙在______,胸中者妙在______。

①位置自如    ②笔墨淋漓    ③景象变幻     ④丘壑深邃

④③②①       B. 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

C.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

D.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

 

查看答案

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之乎?则吾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矣。……”

 A.君将哀而之乎    生:使……活下去   B.则吾役之不幸   斯:此,这

 C.吾不为斯役      向:从前           D.则久已矣       病:患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