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问题。(22分) 香樟的高度 周平海 ① 每到春夏之交,天...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问题。(22分)

香樟的高度

周平海

① 每到春夏之交,天气变暖,香樟树都会经历一次宏大的换装行动,老叶子一片接一片掉落,新叶子一丛接一丛冒出。

②香樟长新叶时,枝头老叶的前端会冒出一个火柴头大小的灰点,灰点随着时间变化,不断向前生长,逐渐增大,最后,形成一个叶苞,如同昂首挺立的兰花苞。(A)一阵清风或者一场夜雾,叶苞便打开一个口子,叶片各自探出头来,但身子还紧紧地挨着,细小,羞涩,忸怩。再过一两天,新叶各自分开,狭小,透亮,围成一圈,在枝头相互顾盼。因为养分的不同,新长的叶子颜色不一,有的鹅黄,有的嫩绿,有的青红。不出一周,新叶变得浑圆,饱满,颜色也逐渐变绿变深,一片一片张开来,像手舒脚展睡着的孩童,于春分中沉醉了。

③走在大街上,欣赏着那么多开在树上的“兰花”,我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

④忽然,一只翻飞着跌落的“蝴蝶”切断了思绪,我俯身拾起,那是一片掉落的香樟叶。我端详着它,叶片深红,其间夹杂着黑色和褐色的斑点,在这嘈杂、尾气和灰尘弥漫的街道旁,它该承受了多少不堪!骄阳炙烤,风霜偷袭,冰雪侵凌,它何曾低头屈服?而今春天来了,新的叶子萌发了,它要给它们阳光雨露,给它们成长的空间,便丝毫不留恋,不挣扎,不叹息,默默地回到厚实的大地。

⑤一树又一树的绿色,如同青烟升腾,又如同一条绿色的长河在奔流,新的浪花诞生了,它奔涌着,呐喊着,前进着,原有的浪花沉默了,消逝了,化为一股更为强大的推力,托举着新的浪花前进。这是一场没有彩排的生命接力,让人肃然起敬!无论是人还是物,一旦拥有了高度,拥有了舒适的环境,有多少能够做到自觉放弃?因为放弃需要勇气,而懂得何时放弃更需要智慧。但香樟做到了。这是进化,还是坚守?

⑥在自然进化中,许多花草树木学会了适应,迎合,或者说是躲避。秋天一到,冷气一来,叶子就纷纷飘落,只留下光光的身姿在冰雪中伫立。有的甚至躲进了大地深处,看不见任何行迹。春天一来就在阳光下呼啦啦长叶开花,占天占地地生长,在微风中招摇,仿佛只有它才值得关注。有的甚至还没来得及长出一片叶子,就迫不及待开出一树繁花,赚人眼球,很像时下那些热热闹闹的“选秀”。“秀”大约源自英语show,曾经我认为是一个很贴切的音译外来词,但现在,我并不这样认为了。想起那些名目繁多的娱乐节目,与其冠以“秀”字,其实倒不如叫“显”,有的甚至恶俗,让人倒胃口。(B)香樟也开花,但一点也不热闹,一点也不,花蕾小米大小,绿绿的,藏于绿叶之中,也有香气,但并不浓烈——香樟是把所有的香气都贮藏在心中了。

⑦多年之前,我见过乡下土法提炼香樟油。香樟树干被卖掉之后,树蔸被挖出,小的如同水桶,大的如同磨盘,满满的占领了山村的晒场。我不知道它们在地底下默默的生长了多少年?那些旺盛的生命被生生的斩断,拽起,再被工人送入吼叫着的电刨刨成如纸的薄片,然后投进锅炉里熬煮,水蒸气凝结成香樟油。这种近似野蛮的屠戮后来被地方政府制止了,但那种野蛮的情形却让我长久无法释怀。那些形状各异的树蔸就像一张张打开的嘴巴,来不及控诉,就被腰斩了。那些源源不断从锅炉里流出的稠稠的液汁,是香樟的泪、血,还是不屈的灵魂?

⑧此刻,一片香樟叶躺在我的手心,那么轻,又那么重。它完整圆满,看不到任何残缺;坦然从容,看不出任何愤懑。道道叶脉清晰可见,很显然,它已经耗干了一生的养分,是需要休息了。我决定收留它,如同那些远方的石子、贝壳,这些漂泊的灵魂似乎应当有个安放的角落。

⑨我忽然想起了乡下的老农,经历一年的忙碌,冬日里,该收的收了,该种的种了,手头宽裕了,日子也清闲了,坐下来,喝两盅,在夕阳下,计算着日子,等待远方子孙回家过年,自足,安详,酱红的脸泛出几分醉意。   (选自《长江文艺》2012年第1期)

1.第②小节作者为何要浓墨重彩描写香樟树新叶?(4分)

                                                                                   

2.文章第⑧段说“此刻,一片香樟叶躺在我的手心,那么轻,又那么重。”这里的“轻”和“重”是否矛盾?请联系④-⑧节分析概括。(5分)

                                                                                   

3.文中划线的A、B句讲究文采,给人以美的感受。请任选其中一句写上批注,说说为什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4分)

                                                                                    

4.最后一段,作者忽然想起了乡下的老农看似闲笔,实际上却透露出作者的某种深意。请仔细揣摩,这一段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深意。(5分)

                                                                                    

5.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具有香樟一样的高度,请举一例具体谈谈。(4分)

                                                                                    

 

1.(4分)结构上:引出下文写落叶(或为下文写落叶做铺垫),(1分)内容上:写新叶的美丽(1分),更能突出下文落叶的默默奉献精神(或自我放弃的智慧和勇气)(1分),更能表达“我”对这种精神的歌颂赞美之情(1分)。 2.(5分)不矛盾(1分)。香樟叶的“轻”是因为被耗干 了一生的养分,所以觉得轻(1分),“重”是因为香樟叶为了新叶的成长,果断的让出空间的奉献精神(1分);香樟在开花的表现出来的内敛(1分);在遭受野蛮的屠戮表现出的坦然从容。(1分) 3.(4分)A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新出的香樟叶细小、羞涩和忸怩的情态(2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1分)。B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把香樟与其他繁花在春天争相开放的情形作对比,写出了香樟的内敛,低调(2分),从而表达作者对香樟的赞美之情。(1分) 4.(5分)作者由树及人(1分),由香樟树奉献、内敛、坦然的一生,想到乡下的老农也有着相似的特点(1分),不仅表达对树的赞美,更是赞美像树一样的人(1分),呼吁人们在其奉献一生后好好回报他们(1分),使内容更丰富,主题更突出(1分)。 5.(4分)围绕“奉献、内敛、坦然”来谈即可。(能围绕两点回答即可得全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即“轻”和“重”分别从那一角度来表现香樟叶的特点。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考点:这是对修辞作用与效果的考查,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语段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内容还应围绕“奉献、内敛、坦然”来谈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8分)

难得淡定

陈鲁民

①苏轼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②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了,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③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乾隆问和珅:“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珅答曰:“一为名,一为利。”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④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⑤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刑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⑥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1.阅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

答:                                                                                  

2.文中开头引用苏轼的词作有什么作用?(4分)

答:                                                                                  

3.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分)

答:                                                                                  

4.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的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不少于两点)(6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17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注】①击:魏文侯的儿子。②何如主:怎样的君主。③任座:人名,魏国的大臣④趋:快走。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 齐 地 方 千 里        (2)文 侯 问 于 群 臣

2.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臣知不如徐公美  (      )   ②面刺寡人之过者     (      )

③使乐羊伐中山,之(      )   ④使翟璜召任座而之 (      )

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②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译文:                                                                          

4.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的异同及结果进行比较。(5分)

①方式相同处:                                                                 

②方式不同处:                                                                     

③规劝结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6分)

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

答: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的“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6.《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肯定了鲁庄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行为是“可以一战”的必要条件,这正呼应了孟子在《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提出的论点“                        

              。”

 

查看答案

根据提供的情节,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有一天,皇帝想招待我看他们国内的几种表演。就演出的精妙和壮丽而言,他们的表演超过了我所知道的一切国家。我最高兴看的是绳上跳舞。他们在一根白色的细绳子上表演,那个绳子大约有两英尺长,离地面有十二英寸。只有那些正在候补朝廷中的重要官职和希望得到皇帝宠幸的人才来表演这种技艺。他们从小就受这种杂技表演的训练。他们并不一定都是贵族出身或者是受过高等教育。一遇到重要官职出缺,不管哪位官员是病死还是失宠撤职(这都是常有的事),五六位候补人员就是呈请皇帝准许他们给皇帝和朝廷官员表演一次绳上跳舞,谁要是跳得最高,而且没有跌下来,谁就接任这个官职。

1.这段文字选自英国讽刺作家                的《               》。选文中的“我”曾流落到                     等充满奇幻色彩的地方。(2分)

2.该选段叙述了什么情节?通过这个情节讽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