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楚太子养枭 楚太子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楚太子养枭

楚太子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焉。春申君曰:“是枭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与焉?”朱英闻之,谓春申君曰:“君知枭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为凤矣,而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而君宠荣之,食之以玉食,荐之以珠履,将望之以国士之报。以臣观之,亦何异乎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也?”春申君不寤,卒为李园所杀,而门下之士,无一人能报者。

【注释】①枭:一种外形似猫头鹰的猛禽。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而冀其凤鸣焉     (2)生而殊性,不可易也   (3)春申君不寤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臣观之,亦何异乎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也?

3.用自己的话说,朱英希望春申君明白什么道理?(3分)

4.本文创作于元朝末年,对统治者有什么警示?(2分)

 

1.希望;改变;寤:同“悟”,省悟。 2.以我看,这样做与用梧桐种籽喂养枭鸟并希望它发出凤凰之鸣的做法有何不同呢? 3.朱英希望春申君明白他所收养的都是狗偷鼠窃等无赖之徒,不应宠爱、器重他们。 4.执政者,要善于识别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对那些不学无术、品德恶劣、行为不端者,决不可姑息迁就,赐予优待,寄以厚望,否则就必将养虎贻患,自食恶果。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时,先要大到了解全文的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一、二个词语是古今异义,第三个词是通假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何异乎”“冀”“凤鸣”“进”“难”“对”,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注意疏通语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熟悉文言文的内容,结合句子“而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而君宠荣之,食之以玉食,荐之以珠履,将望之以国士之报”回答。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结合春申君对门下的“狗偷鼠窃亡赖之人” 赐予优待,寄以厚望,且不听劝告,结果“为李园所杀”,告诉当时的统治者:要善于识别人才,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不是所有的伤害都是蓄谋已久的,可能源自无意之失,可能因为难言之隐;不是所有的职责都是居心叵测的,可能源自苦口婆心,可能因为恨铁不成钢……当我们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时,会发现心态平和了许多,思绪清晰了很多;我们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时,会感到隔阂顿时烟消云散,误会随之土崩瓦解。

请自拟一个包含“体谅”这个词语的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查看答案

(8分)

保尔不知不觉走到松林跟前,在岔路口停住了。右边是阴森森的老监狱,有一道高高的尖头木栅栏,把它和松林隔开。监狱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楼房。

就是在这里,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被绞死了。保尔在原来设置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向陡坡,顺坡下去,到了埋葬烈士的墓地。

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在坟墓周围摆上了用云杉枝编的花圈,像给这块小小的墓地修了一道绿色的围墙。陡坡上挺拔的松树高高矗立,峡谷的斜坡上绿草如茵。

这里是小城的边缘,寂静而冷清。松林在低语,春天的大地在复苏,散发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同志们就是在这里英勇就义的。他们为那些出生即贫贱、落地便为奴的人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保尔慢慢地摘下了帽子。悲痛,巨大的悲痛,充满了他的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

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墓。

(节选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1.在“生命的意义”之前的一段文字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用扼要的语言概括“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4分)

2.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可以向保尔学习到什么精神?(4分)

 

查看答案

城市的灵魂(15分)

余杰

①巴黎人将卢浮宫中的“蒙娜丽莎”看作他们的骄傲。1911年8月21日,蒙娜丽莎被盗。据说,那一天几乎成为法国人的国殇日,4万多巴黎市民走上街头痛哭流涕。1913年1月26日,警方终于将一个庞大的盗窃团伙一网打尽,蒙娜丽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卢浮宫。为了庆祝此事,巴黎市民上街纵情狂欢,全市所有的商品都削价40%出售。

②城市是有历史的,城市是有性格的,城市也是有灵魂的。我可以想像出巴黎人在蒙娜丽莎丢失和失而复得的两个时刻的悲痛欲绝和欣喜若狂。他们甚至以亏本的买卖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他们还有真性情在。在巴黎人对蒙娜丽莎、对艺术、对文化的热爱和痴迷中,我发现了巴黎的性格和灵魂。巴黎人生活在艺术和文化中,就好像生活在空气和水之中一样。他们对蒙娜丽莎的爱,绝对没有半点的夸张和造作,他们的泪水和笑容都是从心底里涌出来的。

③然而,与巴黎相比,我们的城市正变得越来越没有性格、没有灵魂。北京在大肆建设“中央商务区”,上海也在上马同样的项目,广州和深圳也在紧紧跟上。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四个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城市,面貌正变得越来越近似。我们城市的街道可以修建得比巴黎气派,我们的城市的面积可以拓展得比巴黎更大,我们市民的收入也可能超过巴黎的市民,但是我们是一群生活在“失魂落魄”的城市里的“失魂落魄”的人。在我们当中,有几个人会为了一幅艺术品或者一座老房子而大动干戈?北京的老房子被成批地拆除了。这一轮的房地产热对老北京的破坏,可以与刚刚建国时的拆掉城墙相媲美。房地产的老板大都是些“有背景”的人物,他们的眼里只有利润,哪里有“文化”呢?

④记者娜斯在《中国丧失审美力了吗?》一文中感叹说:“北京有些新东西是比赛似的难看,选出一个冠军来还真容易。”当然,这不能单怪建筑师,他们也是整个社会的审美能力,还失掉了“魂”——哪个城市还有自己的灵魂呢?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近20年以来,我们已经失去了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更多的大城市,现在我们还在失去定海、佛山、景德镇这样的一些中小城市。那种本来适合公共厕所的瓷砖像潮水一样席卷了中国的东南西北。从县城到首都,都像是一群风格统一而尺寸不一的公共厕所的集合。

⑤巴黎人为了一幅蒙娜丽莎而悲痛欲绝,北京人却对身边消失的四合院投去冷冷的一瞥。这种差别是细微的,却也是关健的,它不是多办几家工厂和企业、多销售几台手机和电脑就能够弥补和改变的。当年,北京的城墙被拆除的时候,只有梁思成和林微因夫妇心痛如刀绞。假如换了是在巴黎,巴黎会有多少人奋起保卫他们的历史传统呢?金钱是买不来灵魂的。我们的城市,需要有更多的“灵魂的守护者”。  (选自《语文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黎的商品削价40%出售,是因为巴黎人在庆祝失而复得的艺术珍品“蒙娜丽莎”。

B.作者将中国的城市与巴黎相比是为了突出对巴黎的喜爱之情。

C.一座城市的灵魂是由其建筑风格决定的。

D.作者在第4段中引用记者娜斯的一句话是为了表达对北京的建筑师的一种愤慨之情。

2.为什么说“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近20年以来,我们已经失去了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更多的大城市,现在我们还在失去定海、佛山、景德镇这样的一些中小城市”?(4分)

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者对人们城市“失去灵魂”所持的态度。(3分)

4.结合文章“城市灵魂”的含义,谈谈自己所在城市的“灵魂”。你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但要说明理由。(5分)

 

查看答案

平视 (10分)

①站稳脚跟,挺直胸膛,面朝前方,调好焦距,让我们的目光平视。颐指气使的喝令不能让你弯腰,惠予弱者的善举不会让你倨傲。面对世界,面对他人,面对自己,我们要平视!

②面对权贵、富翁、名人,如果我们仰起脸,眯着眼,媚笑着,等待垂青,等待恩赐,等待布施,那是仰视。仰视是形象的贬损,是尊严的丧失,是灵魂的削价。

③面对弱者、贫民、凡夫,如果我们虎起脸,瞪着眼,哂笑着,或对其不屑一顾,或对其呼来喝去,或对其任意裁决,那是俯视。俯视是缺乏自知的嚣张跋扈,是丧失理性的恣意妄为,是践踏尊严的恃强凌弱。

④因此,我们要平视!

⑤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无视功利的公正,是抛却杂念的单纯。平视是一面没有弧形的镜子,是一片没有污染的竹林。文学家萧伯纳一次到苏联访问,在街头遇见一位小姑娘,就和她一起玩耍。离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萧伯纳。”不料,那位小姑娘学着他的语气说道:“你也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苏联著名的小姑娘卡嘉。”小姑娘单纯的世界里没有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下,于是她很轻松地做到了平视。

⑥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平等的,只是由于后天的发展不同才造成了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不能成为不平等待人的理由。美国总统林肯有一次外出,路边一个衣衫破旧的黑人老乞丐对其行鞠躬礼,林肯一丝不苟地脱帽向其回礼。随员对总统的举止表示不解,林肯说:“即使是一个乞丐,我也不愿意他认为我是一个不懂礼貌的人。”歧视别人不仅不能抬高自己,反而会降低自己的人格。即使身居高位,名噪一时,仍然不可忘记平视。

⑦但做到平视并不容易,它需要心的端庄与正直,需要情的纯洁与高尚,需要识的广博与深邃,需要度的准确与合理。

⑧面对世界,我们要平视,国与国之间平等看待,才会有一个和平的世界;面对他人,我们要平视,人与人之间平等看待,才能创造一个和谐与幸福的环境;面对自我,我们要平视,只有不自卑,不自鄙,不自亢,不自傲,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2.简述第⑤段的论证思路。(4分)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做到平视,需要心的端庄与正直,需要情的纯洁与高尚,需要识的广博与深邃,需要度的准确与合理。

B. 面对弱者、贫民、凡夫,我们不应俯视,应当平视。

C. 第六段中举林肯的例子,证明了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平等的这一观点。

D. 平视自我可以使人不自卑、不自傲,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查看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12分)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3分)

A.色愈恭,礼愈至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益慕圣贤之道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本文描写生动形象,如“               ”形象地写出了老师严肃的神态;“俯首帖耳”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尊师重教的姿态;“               ”形象地写出了同舍生华丽的外表;“              ”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粗陋的衣服。(3分)

4.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选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