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的,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1.文段一开始,作者确立了第三个观察点——梅雨潭边,描写梅雨潭的绿。“招引”“追捉”两个词起什么作用?(3分)

2.作者已追捉到那离合的神光,为什么到了潭边,“心中已没有瀑布了”?(3分)

3.找出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写在下面,并说一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4.为了表现梅雨谭平铺着、厚积着的绿,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5.你怎样理解“但你却看不透她!”这句话?(3分)

 

1.“招引” 追捉两个词前后呼应,写出了梅雨潭绿色的无穷魅力,写出了“我”对这绿色的倾慕喜爱,使情与 如水乳交融。  2.因为梅雨潭的绿使作者心神摇曳,陶醉于其中。尽管瀑布近在咫尺,但在作者的心中,已经不复存在,这样写进一步写出了梅雨潭的绿的美。作者采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  3.“那醉人的绿呀满是奇异的绿呀。”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浓烈的的喜悦之情。  4.比俞、排比。比喻的运用,从不同角度对梅雨潭的绿的亮度、纯度等加以表现,写出了梅雨潭醉人的绿和醉人的美,寄寓着作者的喜爱之情。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语势,有—种韵律美,也增强了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  5.梅雨潭的绿给人以似真似幻,神奇莫测之感,是—种朦胧的美,令人心醉而又奇异,所以让人看不透她。 【解析】 1. 试题分析:理解散文语言的特点即善用修饰,从两词在结结构上的关系和表达景色特点表达作者情感的角度来分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注意作者前面写梅雨潭,“陶醉”之下忘乎所以。从作者把梅雨潭与瀑布进行对比来衬托梅雨潭这个方法上分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直接抒情”的句子往往带有强调的语气,有语气词。根据全文的感情基调举一例分析作者的情感。 考点:分析作品抒情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首先点明比喻排比,再根据具体的例子(引出)从表现景色特点和表达作者情感的角度分析,什么特点,什么情感,要说清楚。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注意作者所写梅雨潭之美的特点“神奇莫测”“朦胧”,理解“看不透”是美得无法形容无法表达的意思。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水皆缥碧                           (2)互相轩邈                 

(3)屋舍俨然                           (4)怡然自乐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选文甲中“争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2分)

4.选文乙中可以看到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                的思想,他的诗《饮酒》(之五)中“                               ”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3分)

5.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山            ,水          的特点,反映出作者                     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过描绘桃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源人                  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4分)

 

查看答案

浣溪沙(4分)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中被人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                                              

                                              。(2分)

2.选出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这是一首怀念旧时友人的词。词中“夕阳”、“花”、“燕”都可以理解为虚指往日岁月和昔时友人,是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

B、“花落去”既指芳春匆匆归去,又是指惋惜美好生活的消逝。其实,人生的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不也如同花开花落。

C、着一“独”字,点醒题旨,词中的“新词、饮酒、天气、亭台、夕阳、落花、归燕”无一不是“独徘徊”中所见、所忆、所感。

D、全词用语香艳,用词雕琢,词句清新婉转,语言工整精巧,笔姿摇曳,情韵动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根据国家环保局的一项调查,在被统计的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36条,重度污染的有21条。全国532条主要河流中,有436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河流的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挥发酚、氨氮和汞等。其中有机类属严重污染,三氮类属重度污染,重金属为轻度污染。目前中国约有一半城市市区的地下水污染严重,地下水质呈下降趋势。

满分5 manfen5.com

1.从上面的文字中,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分)

2.上面的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2分)

3.右图为合格桶装饮用水加贴的“质量安全标志”。请仔细观察后,

写一段说明文字。(注质量安全英文书写为Quality Safety)(2分)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查看答案

默写。(10分)

1.蒹葭来采,              。所谓伊人,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3.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比喻新颖传神,传诵千古的咏雪名句:            

                                 

5.面对人生中的成功和失败,我们应有“                        ”的心态。

6.人们常说“意在言外”,《醉翁亭记》中能表达这个意思的成语是: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共有4个错别字,一一找出,然后按顺序改正。(2分)

(1)寒襟                  (2)作梗                  (3)错落有至                  (4)与时俱进

(5)展转                  (6)褴褛                  (7)漫不经心                  (8)不屑置辨

(9)恣睢                  (10)焦燥               (11)见异思迁                (12)众志成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