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4题(8分,每题2分) (1)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4题(8分,每题2分)

(1)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这是为什么?想,用图画来打比方,对称是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④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廓。

(2)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是(    。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11)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第(1)段中四句话的顺序是混乱的,重新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    )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

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

D.假山的堆叠,既是艺术,更是技术。

3.第(2)段中运用的最主要说明方法是(     )

A.分类别    B.作比较        C.摹状貌    D.打比方

4.找出下列对《风筝》一文分析不当的一项(   )

A.鲁迅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B.作者对故乡二月风筝季节佳境的诗一般的描绘和着意渲染,既是作者追求美的激情的一种表现,又是小兄弟追求美的激情的一种反映。

C.《风筝》是一篇用充满诗意的笔调,形象地再现了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品格与情怀的优美散文。

D.《风筝》主要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主题明确,思想深刻,情词真切,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C 2.B 3.C 4.A 【解析】 1. 试题分析:排序题的答题步骤:①把握基本内容。首先应该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表明层次的语句。②初步分层归类。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③连缀排列顺序。这是排序的关键一环。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成大句群。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④检查调整确定。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再看此题,应该先确定首句,这段采用了对比,所以就先确定了首句为“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根据逻辑关系就确定了下面的句子为①④②。 考点: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而这句话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项艺术,所以B是正确的。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这段体现了苏州园林在假山、池沼的配合上体现了一种艺术美,根本没有体现建造者的经验和水平;园林本身就不是自然的杰作,就是人工的杰作,所以此题选C.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2)段分别说明了假山和池沼的建造艺术,所以属于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其余三项均在(2) 段中没有体现。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是做对此题的基础。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风筝》中的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1-5小题。(10分,每空2分)

(1)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________(①嫌恶 ②憎恶 ③憎恨)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________(①可怜 ②可恶 ③可鄙)的。

(2)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________(①蜷缩 ②瑟缩 ③萧瑟)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    )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    )在地下,(    )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3)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4)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5)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6)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7)“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8)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9)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0)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________(①哀痛 ②悲伤 ③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1.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词语的应是(   )

(1)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________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①嫌恶 ②憎恶 ③憎恨)

(2)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________着。(①蜷缩 ②瑟缩 ③萧瑟)

(3)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________的。(①可怜 ②可恶 ③可鄙)

(4)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________。(①哀痛 ②悲伤 ③悲哀)

A、② ① ③ ③         B、① ③ ② ②

C、① ② ③ ③         D、① ② ③ ②

2.文中括号里应填的动词应是(   )

①拉 ②抓 ③掷 ④扔 ⑤踩 ⑥踏

A、② ③ ⑥          B、① ④ ⑤

C、② ④ ⑥          D、① ③ ⑤

3.联系上下文,下列各项对加点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

分析:“精神的虐杀”具体是指“我”扼杀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将小兄弟做的风筝折断踏扁。

B、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分析:“铅块”这一比喻写出了“我”极度后悔、内疚、自责,心情感到万分沉重。

C、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

分析:后悔自己不该看那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使自己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对

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D、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的辛苦的条纹……

分析:“生”一指脸上条纹的形状像“生”的字型,二指生活的艰辛体现在了他的脸上。

4.不能直接表现出小兄弟确实受到了“精神的虐杀”的一项是(   )

A、很惊惶地站了起来        B、失了色瑟缩着

C、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D、苦心孤诣地来偷做

5.找出下列对《风筝》一文分析不当的一项(   )

A、鲁迅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B、作者对故乡二月风筝季节佳境的诗一般的描绘和着意渲染,既是作者追求美的激情的一种表现,又是小兄弟追求美的激情的一种反映。

C、《风筝》是一篇用充满诗意的笔调,形象地再现了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品格与情怀的优美散文。

D、《风筝》主要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主题明确,思想深刻,情词真切,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查看答案

 某学校的一位老师,接到一份请他参加学术讨论会的通知,但他因病不能出席。如果他给大会秘书处写信说明情况,比较得体的一句话是(   )

A.我因病不能参加这次大会,失去了一次学习良机,对此,深感内疚。

B.我因病无法前去参加大会,失去了一次与同行切磋学问的良机,对此深感遗憾。

C.我因病不能到会,失去了一次学习的绝好机会,对此深感不幸。

D.我因病无法参加这次会议,辜负了你们的美意,对此深感惭愧。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比作“君子”,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在污浊的世间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对读书人进行精神迫害的封建科举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炎凉。

C.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D.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奥楚蔑洛夫对小狗态度的多次变化,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

 

查看答案

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A.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拟人、比喻)

B.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反语)

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反复、排比)

D.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引用)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B.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C.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宛转悠扬 ,秦腔朴实无华,梆 子戏  高亢悲凉;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D.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北京日报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