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后面小题。 (12 分 )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后面小题。 (12 分 )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本文写的是“济南的冬天”,为什么开头部分要写“北平”、“伦敦”和“热带”的气候?

2.文中第三自然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写得极有层次,请你在文段中找出能体现这种层次或顺序的词语。(3分)

3.请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分)

4.作者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

 

1.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3分) 2.山上——山尖一一山坡——山腰 3.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祛,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人的感情色彩,形象生动地写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孕育的无穷春意。 4.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互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关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文主要写“济南的冬天”,写其他地方的气候,是运用了衬托,对比的写法。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注意找方位名词。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考试中考的较多的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结合本句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开头相照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6分)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6句默写)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4.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5.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___。(吴均《山中杂诗》)

6.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赵翼《论诗》)

8.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查看答案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9分,每小题3分)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也。                      旨:滋味

B. 知困然后能自也                 :勉强

C. 虽有至道                         至道:最好的道理

D. 学半                           :学习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有佳肴 

有至道

B. 不知其

择其者而从之

C. 此之谓乎      

回也不改

D. 故学然后知不足

对子骂父,则无礼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B.本文由日常饮食开篇讲到如何治学,富有生活气息,方便读者理解。                                                                  

C.本文的中心句是“教学相长”。

D . 引用《兑命》中的“学学半。”是为了告诉读者不认真读书老师教的知识你只能获得一半。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惴惴不安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B. 好的书需要多读,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

C.奇怪的是,王老师说这番话时,竟第一次严肃得面无一丝笑容,一时间满教室哑口无言

 D. 这样美好的天气,同学们来到开阔的草原,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查看答案

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覆不住了,才松了一下拳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软成一堆。    

B. 但理想有时是海天相吻的狐线,可望不可既,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C.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浆。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D.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