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内现代文阅读(15分)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①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

课内现代文阅读(15分)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①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一特点的?(4分)

2.第②段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各举一例。(3分)

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一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4.语言品味。(4分)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句中加点的“艺术”和“技术”能交换位置吗?说说你的理解。

 

1.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分)选文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方面来具体说明的。(2分) 2.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1分) 举例子: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1分) 作诠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1分) 3.这句话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出园林的热闹气氛,突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4.(1)不能;“绝大部分”说明我国的建筑讲究对称的占了很大的比例,但并非全部如此,也有例外,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不能;“艺术”是强调个人的独创性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复制;它比“技术”的层次高得多,这里强调了匠师们在假山的堆叠方面独具匠心,为的是追求“图画美”。 【解析】 1.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仔细分析文段,找到总结性,提示性的语言,“一致追求的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提到其他的不同的建筑,可以看出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还可以,找到其他说明方法。举例即可。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可以看出本句话运用了描写,结合本句语境分析表达效果。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1.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2.从“艺术”“技术”的层次上分析,也可把二者的区别写出来。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外现代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万里长江第一塔

在古城安庆,有一座巍然屹立的迎江寺振风塔。它是长江沿岸的罕见的古代建筑,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

这座著名的振风塔,从明代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开始兴建,隆庆四年(1570年)建成,迄今已有400年多年的历史。塔高82.74米,八角八层,为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建筑。据史志记载,主持建筑的是安庆知府王鹅泉(江西泰和人),图纸是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彩依据白云观天宁塔的结构加以改造而设计绘制的。振风塔脚踏浩浩长江,头顶蓝天白云,庄重挺拔,气宇非凡。

古塔如同一个直立的圆锥体,塔身浑厚坚固,由块石构成。从底座向上各层,周宽和高度均相递减小,皆有腰檐平座和二跳斗拱。古塔拔地而起,重檐上仰,嵌空玲珑,设计精巧。塔的每层八个飞檐的翘角上部悬有一个金黄色的铜铃,风吹叮当悦耳,令人心旷神怡!底层建有光彩夺目八角飞檐木制回廊。由此入塔的小门,沿光滑而陡峭的石阶168级盘旋而上。每层塔门多变幻,游人往往迷失出入。塔内用古砖垒砌空心八方形厅室,无塔心柱,有精致的砖雕花门、斗拱,迥异多变。塔外有两尺高的白石雕栏环卫,供游人凭临眺望。登塔,可纵览大江风光,俯瞰安庆全景。观赏之余,陶然欲醉,给人以超拔升腾之感。塔身内外有彩色砖雕佛像六百余尊,古称万佛塔。还有碑刻五十余块和多幅浮雕图案,刻画精致,古朴典雅。塔的第6层有一根单人难以合抱的圆形刹杆直通第7层和塔顶,塔顶是八方体“须弥座”,上接半圆体“履钵”,和五个铁球“相轮”与葫芦“宝瓶”串在一起构成的塔刹,耸入云际,极为壮观。振风塔结构奇特,建筑工艺独树一帜。它既吸收了历史佛塔的优点,又融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有浓厚的东方建筑风格,是华夏儿女智慧和艺术才华的结晶。每逢晴空月夜,宝塔的倒影映置江中,虚实交辉,景色瑰丽非凡,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它深受游人赞赏,被誉为“塔影横江”,是安庆八景之一。

400多年来,振风塔不知经历了多少狂风暴雨和雷霆地震,至今仍完好无损,巍然挺立在江岸。它作为长江航道上的一个重要灯塔,给夜航的船舶指明了航向。

现在,振风塔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它在十年内乱中遭受摧残,如今已修葺一新,以雄伟壮丽的风貌,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享有“过了安庆不看塔”的美誉。

1.下列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古塔,其特点是浑厚坚固,设计精巧。

B.塔的每层八个飞檐的翘角上部悬有一个金黄色的铜铃,风吹叮当悦耳,令人心旷神怡!

C.“它既吸收了历史佛塔的优点,又融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有浓厚的东方建筑风格,是华夏儿女智慧和艺术才华的结晶。”该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D.“每逢晴空月夜,宝塔的倒影映置江中,虚实交辉,景色瑰丽非凡,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该句的表达方式是描写。

2.关于短文第三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可以分为二层,其分法为“……极为壮观。// 振风塔结构奇特……”

B.第一层按时间顺序介绍振风塔的建筑结构。

C.本段第二层高度评价振风塔的建筑结构和艺术价值,赞扬华夏儿女的智慧和才华

D.“观赏之余,陶然欲醉,给人以超拔升腾之感”一句通过游人的感受突出振风塔的特点。

3.对原文信息筛选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迎江寺振风塔是长江沿岸的罕见的古代建筑,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                      

B.塔身内外有彩色砖雕佛像六百尊,古称万佛塔。

C.振风塔从底座向上各层,周宽和高度均相递减小,皆有腰檐平座和二跳斗拱。

D.振风塔的第6层有一根单人难以合抱的圆形刹杆直通第7层和塔顶,塔顶是八方体“须弥座”,上接半圆体“履钵”,和五个铁球“相轮”与葫芦“宝瓶”串在一起构成的塔刹,耸入云际,极为壮观。

4.对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塔高82.74米,八角八层,为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建筑。

(2)每逢晴空月夜,宝塔的倒影映置江中,虚实交辉,景色瑰丽非凡,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

(3)塔的每层八个飞檐的翘角上部悬有一个金黄色的铜铃,风吹叮当悦耳,令人心旷神怡!

A.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        B.举例子、打比方 、摹状貌

C.列数字、打比方 、作诠释    D.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

5.文中扣住了振风塔是“万里长江第一塔”的一个句子是

A.它深受游人赞赏,被誉为“塔影横江”,是安庆八景之一。

B.它作为长江航道上的一个重要灯塔,给夜航的船舶指明了航向。

C.它在十年内乱中遭受摧残,如今已修葺一新,以雄伟壮丽的风貌,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享有“过了安庆不看塔”的美誉

D.振风塔结构奇特,建筑工艺独树一帜。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诗的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城春草木深”写出了长安沦陷后的残败景象。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是诗人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说自安史之乱以来,战火不断,家人的平安让人倍加惦念,以夸张手法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家人的强烈思念。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的“白头”是虚写,其时诗人才45岁,以夸张手法抒写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盲人叔叔,我带你去公交车站吧?

B. 老爷爷,这里车很多,我扶你过马路好吗?

C. 奶奶,快准备几个好菜,我们回来陪你过重阳节了。

D. 小王同志,听说你生病了,我代表单位向你表示问候,并请你及早康复。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蜡烛》——西蒙诺夫——苏联

B.《被压扁的沙子》——阿西莫夫——美国

C.《爱莲说》——刘禹锡——宋代

D.《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B.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C.“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

D.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丽: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