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12分)
有梦就有远方,有梦就能飞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中国人的小小梦想就能汇聚成国家和民族的大梦想——中国梦。为此,学校组织了以“同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活动一:识梦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2分)
1.根据以上文字,概括“中国梦”的含义 。
活动二:圆梦
“振兴中华”一直是国人追寻的梦想,2012年中国人圆了许多梦,如“神九”飞天、航母“辽宁号”入列、诺贝尔文学奖折桂……下面是围绕“圆梦2012”发表的一段博文,请你仿照划线的句子,将博文续写完整。(可用以上提供的事件,2分)
2.博文:圆梦2012,让梦想开花。罗阳用生命托起了中国舰载机的腾飞;“蛟龙号”研制团队用“中国深度”刷新了载人潜水的世界纪录; 。让梦想开花,生命才有了化茧成蝶的美丽。
活动三:寻梦
活动小组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了不同年龄段1500人的梦想,下面是问卷内容及调查结果的统计表,请认真分析并写出两点探索结论。(4分)
最美梦想统计表
梦想人数(人)年龄(岁) |
更好的教育 |
更稳定的职业 |
更满意的收入 |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
20-30 |
300 |
80 |
80 |
40 |
31-49 |
50 |
150 |
200 |
100 |
50-65 |
15 |
40 |
45 |
400 |
3.结论一
4.结论二
活动四:追梦
梦想是成功的翅膀,有梦才有未来。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你的梦想,做个追梦少年。(50字左右,4分)
5.我的梦想: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5题。(18分)
母亲
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作赏析。(3分)
2.理解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1)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3.第③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
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4分)
4.根据文意,补写出第④段中父亲严厉批评我的话。(不超过40字)(3分)
5.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4分)
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 (4分)
①A道:“天可怜见A!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一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
②B假意道:“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B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③C寻思道:“却是恁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
④D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跨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人去。D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
A是 ,绰号 ; B是 ,绰号
C是 ,绰号 ; D是 ,绰号
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喜雨亭记(节选)
苏轼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忧者以(11)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 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 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②,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③,虽欲优游④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早而赐之以雨。则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注】①忭(bian)欢乐 ②荐饥:连年饥荒 ③二三子:你们 ④优游:悠闲自得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4分)
①予至扶风之明年( ) ②是岁之春 ( )
③既而弥月不雨( ) ④以属客而告之( )
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C、忧者以乐,病者以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越三月,乙卯乃雨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4.《喜雨亭记》一文表现了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与欧阳修在《 》一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2分)
诗歌鉴赏(4分)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鸣”“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2.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任选一题作文。(60分)
14、穿过乌云的阳光更加绚丽
15、以“关注”为话题作文
生活中,我们对某些(个)人、某些(件)事、某些(种)社会现象会特别关注。这些特别的关注,往往体现了关注者的素养、情感与责任。要求:以“关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