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初中生活快结束了,同...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初中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面临分别,恋恋不舍,大家期望能萍水相逢在新的校园里。

B.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的扬州漆器,用料讲究,色泽光润,造型优美,构思精巧,闻名遐迩

C.朝鲜不顾世界各方坚决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D.国外大面积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这消息真是耸人听闻,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

 

B 【解析】 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情感色彩。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用排除法,A句中“萍水相逢”是指遇然相遇,且此词不带宾语,C句中有“强烈”一词,不应使用“轩然大波”,意义重复,D句中“耸人听闻”指夸大其辞不实的消息,有贬义,不符合语境,故B对。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结合语境选择词语填空,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这里有一座高塔,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瞭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    。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     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    ,但越往上走,攀登越    ,所以我们要学会坚持。

A.扣人心弦   只要   依恋流连    快乐    B.扣人心弦  既然   望而生畏    困难

C.赏心悦目   无论    依恋流连   困难    D.赏心悦目  如果   望而生畏   快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宁波多水,纵横交错,蜿yán(    )曲折。宁波多桥,guàn(   )通南北,往来东西。它们或横gèn(    )于山涧之间,或静卧于江河之上,或寂寞在乡野,或熙rǎng(    )在闹市,是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使用价值的完美融合。

 

查看答案

请以“阳光灿烂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古诗赏析。(4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标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1分)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查看答案

与周瑜相遇(16分)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那晚,我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声去了,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时,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周瑜也注意到了我,因为在这旷野上,睁着眼睛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

我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这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着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声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了鼓槌和号角,他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他说。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他说。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光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

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色的月光。战马依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1.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完成填空。(3分,每空不超过10个字)

 “我”见到周瑜→                            

2.请简要赏析下面的语句。(3分)

我见月光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3.结合文末的加点语句,联系全文,说说“我”心目中的周瑜是一位怎样的英雄?(3分)

4.试分析小说开头和结尾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开头: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结尾: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5.下列各项中,对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颤抖不已”“我打着哆嗦”这两处动作描写表明了“我”对周瑜的倾心与不舍。

B.周瑜“笑了起来”“又一次笑了起来”“不再发笑了”,体现了周瑜对“我” 的态度由不以为然到深有触动。

C.小说以“与周瑜相遇”为主线,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如文中写艾草味、鼓角声便是实写。

D.小说通过描述一个村妇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厌恶战争,喜爱安宁而淳朴的生活这一主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