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回答小题(12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资源短缺,是当...

阅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回答小题(12分)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它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就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近几年,人们还培育出一些藻类新品种,这些藻类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不断翻番。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够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鱼虾数量已近极限,很多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近海资源纷争不断。但是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只要磷虾的捕获量每年达到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远洋和深海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我们说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选文有改动)

1.第②段中许多人发出的警告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告?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4.鉴于近海开发出现的问题:人类在未来对远洋和深海进行开发时应防止哪些不良行为和结果的出现?(答出三点即可)

 

1.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2.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3.因为未来陆地上的食物资源很可能满足不了人类需要,而海洋中尤其是远洋和深海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可以直接或间接作为人类食物的生物资源,人类可以对其进行充分地开发利用,使之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4.过度开发(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恶性竞争影响国家关系(国家间为争夺有限的海洋资源纷争不断);破坏生态平衡(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文中“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可知资源短缺是警告,以及发出该警告的原因。 2.根据句中的“例如”为举例子,“50亿吨”为列数字,“只要…就比…”为作比较。 3.从文中三至五段“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它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可以得出海洋中蕴藏有大量资源。 4.读原文尤其是五、六段,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如“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鱼虾数量已近极限,很多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近海资源纷争不断”可知,在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有“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国家间为争夺有限的海洋资源纷争不断、破坏生态平衡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理解语句关系的能力, 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和学生提取信息及理解语句关系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小题(8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忱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薄:    (2)求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指什么内容?

 

查看答案

按课文原文填空。

1.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2.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4.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明以死明志决心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事物“量变”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就没有“质变”。                         。这之间,最重要就是积累。

A.要想得到一鸣惊人的光荣,必须经过山重水复的洗礼;要想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必须经过崎岖狭窄的跋涉;要想获取柳暗花明的人生,必须经过默默无闻的历练

B.要想得到一鸣惊人的光荣,必须经过崎岖狭窄的跋涉;要想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必须经过默默无闻的历练;要想获取柳暗花明的人生,必须经过山重水复的洗礼

C.要想得到一鸣惊人的光荣,必须经过默默无闻的历练;要想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必须经过崎岖狭窄的跋涉;要想获取柳暗花明的人生,必须经过山重水复的洗礼

D.要想得到一鸣惊人的光荣,必须经过默默无闻的历练;要想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必须经过山重水复的洗礼;要想获取柳暗花明的人生,必须经过崎岖狭窄的跋涉

 

查看答案

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B.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我叫到谁,谁进去,没叫到的都老实呆着!”

C.公交车司机对—个刚上车的老人说:“老头儿,赶紧找个座儿坐下。你摔了,我可不负责啊!”

D.食堂管理员对把剩馒头扔进垃圾箱的同学说:“你以为这是你家呢,可以随便浪费粮食,赶快把馒头给捡回来!”

 

查看答案

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悟空——车迟国斗法(《西游记》)

B.张飞——刮骨疗毒(《三国演义》)

C.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红楼梦》)

D.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水浒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