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 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材料一】

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滴水藏海,折射历史的千姿百态。它以语言为承载,方寸之间传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它深具历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

【材料二】

许多成语出自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一鼓作气”语自经典文献《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曲径通幽”语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材料三】

从“丝丝入扣”与古代纺织方法,到“登堂入室”与古代建筑格局;从“土崩瓦解”与古代制瓦技术,到“如法炮制”与古代中药制法;从“见风使舵”与古代航海技术,到“以管窥天”与古代天文观测技术:一些成语的出现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我们从中可以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2.成语发展到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请从备选成语中任选一个,依照所给句子的形式,仿写一句话。(2分)

【备选成语】锲而不舍 雪中送炭 不耻下问 众志成城

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推进器。

      体现了一种      的精神,这种精神是      

 

1.成语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或成语和文化关系密切。 2.答案示例:锲而不舍体现了一种坚韧执著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求学道路上的发动机。 【解析】试题分析: 1.“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是审题的关键,从材料一到三的内容可以看出,成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2.只要注意成语意思将其联系起来即可。但要注意“依照所给句子的形式,仿写一句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理解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王安石《登飞来峰》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诗人借写登塔远望,抒发了自己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

B.塔建在山上更显其高,故云“千寻”,这里极写诗人登临之高。

C.在本诗中,“浮云”这一意象用来比喻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

D.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怀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主题。

 

查看答案

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12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          。 

2.           ,江春入旧年。

3.士不可以不弘毅,          

4.关关雎鸠,       

5.          ,蜡炬成灰泪始干。

6.夕阳西下,       

7.浮光跃金,       

8.落红不是无情物,          

9.          ,病树前头万木春。

10.江山如此多娇,          

11.晏殊《浣溪沙》中表达惋惜和欣慰交织的情感并深蕴着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查看答案

走近名著。(3分)

1.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写出对应的作品。(1分)

①雅乎夫舅舅的萨沙

②慈善的工匠格里戈里

③主人公私自染了桌布,遭到暴打

④母亲去世后,主人公不得不出外谋生

作品:《     

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B.《水浒传》中宋江因长得黑,有孝名,被人称为“孝义黑三郎“。

C.《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著作的主人公是奥斯特洛夫斯基。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风筝》《孔乙己》《故乡》等鲁迅的作品。

B.《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庄子》则蕴含了深刻的道家思想。

C.《犟龟》《白鹅》《骆驼寻宝记》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童话作品。

D.《茶馆(第一幕)》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照节气而来的,            ,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①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②而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

③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鹜

④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

A.②④①③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①②④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